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雅斐  ;贾钢涛 《沧桑》2014,(5):91-93
红军长征,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抒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共产党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革命实践和发展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不仅可以透视那段峥嵘岁月背后的厚重历史,而且可以从中汲取到革命传统精神的伟大力量,从而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费雅君 《攀登》2006,25(5):29-32
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文在对长征精神的本质内涵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规划,特别是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阐明了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至今已整整60年了。这一发生于60年前的人类伟大壮举,并未因岁月的推移而被人们所淡忘。相反,它对人类的影响伴着星转斗移而与日俱增。这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作品渲染传颂的结果;亦不仅仅是政界、军界、学术理论界不断探索的结果,而是伟大长征及其精神已深深铭刻于人们的心中。因此,红军长征精神不仅为中国无产阶级劳苦大众及世界所有进步势力所赞颂;而且,它也使中国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敌人及国际帝国主义集团所敬佩。红军长征及其胜利,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豪与骄傲,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红军长征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且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长征精神不仅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红军赖以克服重重险阻、最终取得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是成熟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4.
精神的力量     
正毛泽东曾讲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其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形成了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精神风貌,培育出了红色精神,例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征程中熠熠生辉的坐标。  相似文献   

5.
何静  唐柏林 《黑龙江史志》2014,(18):125-126
长征是一次艰难的历程,苦难中却孕育着新的力量。长征宣传了党的政治主张,使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由此形成的革命理想主义、不怕牺牲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一切为了群众的重要品质成为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研究长征精神依然具有其时代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长征精神依然是中国梦实现过程中重要的精神支柱。我们需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实现伟大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论文总结提炼了红军长征两次过昆明的情况,以及留下的诗词、独幕话剧、神话、壁画、歌谣、标语等长征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织的独特文化,阐述了长征文化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等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为今天我们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试论红军长征时期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四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无比英勇、顽强、机智而艰巨的斗争,夺取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已经产生并继续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长征的胜利为中华各民族留下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各族人民从红军长征历史的回顾与学习中,获得无穷无尽的前进的精神力量。应当指出,在九十年代的今天,我们要科学地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从中获取教益,不  相似文献   

8.
《攀登》2016,(6)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期间经过青海班玛地区,是红军经过整个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河中,班玛和青海的各族人民,以长征精神为沃土,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不断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打造青海的精神高地,谱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青海篇章不断奋进的动人乐章。  相似文献   

9.
赵宗福 《攀登》2010,29(5):7-9
一、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与“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的关系 首先,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在特殊时期的进一步升华、发展和充实。任何一种精神力量都不是在孤立的环境中产生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穆安庆 《神州》2011,(7X):17-18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分析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当代青年出版工作者精神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论述了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等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对当代青年出版工作者精神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华 《神州》2011,(23):198-199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培养良好的城市精神不仅可以概括历史,也能够引领未来。在总结、概括城市精神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齐齐哈尔城市精神是在历史遗留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源泉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它是开拓、奋斗、奉献、豁达。  相似文献   

12.
张华 《神州》2011,(10):198-199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培养良好的城市精神不仅可以概括历史,也能够引领未来。在总结、概括城市精神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齐齐哈尔城市精神是在历史遗留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源泉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它是开拓、奋斗、奉献、豁达。  相似文献   

13.
正城市的发展犹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一座城市的历史文明是人创造的,无论城市大小,当一辈又一辈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生产劳作生存繁衍,便会在发展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精神财富,而这种精神财富又会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滋养这里的人民,形成这座城市成长轨迹中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城市精神,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一座城市的历史和人物,从某种  相似文献   

14.
长征锻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含着五个方面的内容。长征精神的内涵不仅仅对当时有着深刻的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着巨大的作用。长征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信仰,是净化灵魂的清泉,是催人奋进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纵观历史,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压不断、折不弯的家国信仰,无数中华儿女才会摒弃个人的富贵,舍小家顾大家,毅然献出自己的全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些铮铮誓言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铸造出的精神特质,早已  相似文献   

16.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其核心在于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树立中华文明重要标识。针对长征相关资源小而散、产权复杂、展示同质化、传播缺乏吸引力、沿线发展基础薄弱等问题,借鉴文化线路理念建立系统性的保护体系,以长征故事为核心构建整体展示格局,通过贯通的长征历史步道提供沉浸式体验,利用创新科技手段开启新时代传播推广等措施,或可为深入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工作提供解决思路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一段历程,一页历史,一份情怀,一种精神。岁月易逝,长征精神却不会过时,80年前,红军长征在高坡播种下的革命火种结出累累硕果,激励着高坡人民在建设"美丽高坡、富裕高坡、幸福高坡"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努力奋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记录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过去,照亮了现实,也照耀着未来。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二万五千余里的路程,翻山越岭,强渡湍流。红军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正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区军民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活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地区发动了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六霍起义和四望山起义,并开辟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遥相呼应,形成战略上的配合;这里是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的出发地和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三年游击战  相似文献   

19.
抗洪精神颂     
在今年夏天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党政军民展现了气壮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江泽民总书记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等二十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这种精神,即抗洪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20.
厘清旅游者角色认同与实践机制,对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有裨益。本文聚焦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遗产地,基于角色理论和场所精神,构建“角色—场所”研究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重走长征路”旅游者在场所中的认同与实践机制。研究发现:(1)角色情境由长征沿线持续性长征场所和流动性地方场所双重架构,场所精神由持续性长征精神和流动性地方精神交织构成;(2)角色实践呈现角色间互动和角色场所互动两种模式,旅游者与东道主、历史事件人物及自然生态空间的互动是主要的角色实践行为;(3)角色认同发生在角色与场所互动过程中,旅游者在互动实践中产生自我认同、国家认同与人类身份认同,人类身份认同来源于人类身份属性和场所刺激两方面。本文引入人类身份认同与流动性地方场所精神,拓展了红色旅游中的角色认同理论与场所精神,以期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