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环境的协同进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包含完整的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过程,证明了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从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园到应用与借鉴传统森林茶园栽培管理方式进行改造的生态茶园,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完整体系;具有多样的农业物种栽培,农业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涵盖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茶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茶文化传播的中心节点。该系统不但为我国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提供了有力证  相似文献   

2.
古茶民技艺     
"你们看这两棵古茶树,一棵大叶种,另一棵叶片要小得多,生长在长在一起。"李兴昌师傅手指两棵高大的茶树,向我们讲述着他的古茶园,以及他对茶树和茶叶的理解。追随茶树的脚步这里是困鹿山古茶园,天下闻名的困鹿山贡茶就产于此地。李师傅家世代种茶、制茶为生,从最早迁入此地的祖上算到李师傅这一代,已经有8代人了。李师傅说,自己的祖上似乎不愿提及为何迁到此地,他猜测也许和当时官府征调茶农,开辟新的茶园有关。不过李师傅提到自己家族的一个细节,那就是不论迁到什么地方,住处旁边都有古茶树,也许祖上在迁徙的  相似文献   

3.
古茶树史记     
蒙可 《世界遗产》2012,(4):20-21
面朝云海,背倚青山,头顶蓝天,脚踏瀑布,大茶树王屹立于天地之间。我们一行4人,怀着朝圣的心情,踏着青苔和落叶一步步攀登,走近这棵2700年的茶树之王。大茶树王粗壮的茎干竖立在山坡上,树冠部分的枝条指向苍穹,似乎在向我们昭显它的威严;树干上绿色的苔藓和灰白的树皮斑驳分布,似乎在向我们讲述它的沧桑。这里是普洱市镇沅县九甲千家寨,在这座山头分布着大量的野生古茶树,一些年龄较大的古茶树被专门编号,以利于保护,大茶树王自然是当之无愧的"1号大茶树"。据说约40年前,一  相似文献   

4.
"古茶园给我留下的突出印象主要有三点:令人震撼的茶园景观;古朴的民居建筑和民俗文化;独特的民俗信仰"1999年,我在云南红河州开展红河州城镇体系规划,就听说了思茅一带有很多古茶树。第一次亲眼看到是在2011年3月,去元阳梯田考察完了以后又去景迈山古茶园考察。真正全面作为申遗课题开始于2011年5月,从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生态、茶树等自然科学以及茶文化、民族学、民俗文化、乡土建筑、经济等社会科学方面收集国内外资料,开展多学科研究。同年8月组织多学科专家学者前往景迈山地区以及版纳部分古茶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5.
《世界遗产》2014,(1):42-44
中国云南的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物种源地、保存地。近些年来,西南边境的云南普洱地区陆续发现了树龄约2700年的野生古茶树,树龄1500年左右的野生一栽培过渡型古茶树,以及在森林中成片开垦种植,具有乔、灌、草立体生态结构、树龄在100-1400年之间的大片保存完好的普洱古茶园,成为人类驯化、栽培茶树以及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6.
郑治民 《世界遗产》2015,(3):104-107,10
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扬名。普洱境内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茶树始祖,有2700余年的野生古茶树王,有1700多年的过渡型古茶树,有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这一切,都在申遗者的手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7.
清代文坛上有两本贵州人创作的长篇戏曲问世,其中之一便是题为“古盘问花居士填词”的《梅花缘》传奇。(另一本为傅玉书的《鸳鸯镜》传奇)。古盘,即今贵州普安。问花居士,据《贵州通志·艺文志》言:“盖(任)璇别号也。”任璇正是普安人。关于任璇,我们所掌握的资料甚少,《普安直隶厅志·人物志·循吏传》有一点简短的记载:“任璇,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普洱地区,传承了上千年的古茶园不仅是当地布朗族、傣族、佤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并且还是数以千计的动植物物种以及数万种微生物的世居地。森林中的第二空间提到普洱茶,人们常常第一印象是普洱茶的独特发酵口感和保健作用。不过,在普洱地区,如果你和这里的人聊起古茶树和古茶园,马上就会发现,在普洱茶人心中,更令他们自豪和自信的,是普洱地区古茶树和古茶园生长的顶级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六堡茶是广西特产,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早在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中国名茶之一。近年来,苍梧县抢抓广西壮族自治区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和梧州市打造百亿元茶产业目标的发展机遇,大力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六堡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今年7月,苍  相似文献   

10.
普洱山区中的各个少数民族崇拜茶树,茶树崇拜与其他天地日月星辰的崇拜共同构成了他们的信仰。信仰与茶树结合,成为护佑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文化体系。古茶园和文化系统从此成为这些古先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也成为快乐古茶民的重要支持。茶已经渗透到务民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茶不仅是饮品,它还是食物,是贡品。普洱古茶园里的原住民不仅掌握了产茶制茶和  相似文献   

11.
乡鹿 《世界遗产》2012,(4):28-31
一方水土养一方树,景迈山的气候、地质的独特性,孕育了世间罕见的千年古茶园。从3000多万年前的地质运动及地球气候的演化,到在森林里构建的古茶园,茶树与其他动植物物种共生一处,形成了天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大山与森林、古茶园、古茶树,以及那一片被万物共同作用孕化出来的叶子,成为承载自然精华的典型,也  相似文献   

12.
带着诗意的眼睛,看到的一定是美。很多天以来,我一直回味这句话。当我们走进普洱古茶园,诗意自然扑面而来。古茶园是美的,因了自然之性和人性的自然。从青藏高原发源,澜沧江一路奔跑,直抵老挝、泰国……汇入南海。就在高山深谷的中间地带,一片片原生树林郁郁葱葱、带着野性挥洒。与澜沧江一路奔跑的,还有来自高原的古羌族先民、世居本地的古濮祖先民,以及来自南方的古越先民。当他们最终停留在澜沧江两岸,他们就在森林里种下古茶树,并用了千年来守护古茶树的神性。  相似文献   

13.
《世界遗产》2013,(5):64-71
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会稽山古香榧群的人文价值经久不衰。会稽山古香榧群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管理保护与价值传承早已纳入议程。绍兴市摸索出了一套"以保护满足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的传承之道。绍兴市人民政府制定了"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管理办法",依法保护、管理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生态系统,促进会稽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宇缙 《区域治理》2022,(13):225-228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大的产茶国,湖北省具有悠久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做大做强茶产业对于湖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突破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茶圣故里天门茶产业发展实际,站在湖北省域茶叶产业发展全局的角度,从现状、问题入手,分析了楚茶品牌做大做强的发展路径选择,特别是打造省域茶叶公用品牌,擦亮茶圣...  相似文献   

15.
"古茶园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多层的空间结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古茶园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我第一次接触古茶园是1983年。当时我们在做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和规划,时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主任、后来也是我的博士导师裴盛基教授告诉我们说:"你们做科考和规划的时候,应该去勐海曼稿看一看。那个地方有个古茶园,叫做樟茶群落,是一个山林里的茶园,已经有300年历史了,你们去看一看吧。"我们就去了。那个地方让我非常吃惊。从外貌上看,它就是一片森林,但走进去看,就会发现,整个森林的下层,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古茶树。高的有七八  相似文献   

16.
《普安直隶厅志·艺文志序》有云;“厅旧无文学。目前明经理滇黔,而兹主遂为孔道,骚人之蜡展,儒吏之文旌,日驰逐于鹰岩凤岭间。花鸟蛮花,晓迎冠盖;琴丝鹤影,晴映;胜水名山,题咏殆遍。又得杨、沈二君相与提倡宗风,厅之才而俊者希风竞奋,群肆力于诗古文辞,而艺文乃卓卓可传。”这段文字说明:盘县之开化,与明初之统一密切相关;其文学事业之发展,则杨彝、沈部二人实有开创倡导之功。明太祖朱元津遣征南将军傅友德远征云南,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傅友德克普安路,次年置普安卫。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越州立酋阿资…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财保护法》的框架下,日本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全面的民俗文化财保护传承体系。在日本,"传播"是实现民俗文化财保护目的的重要环节,"传播即保护""传播促传承"的理念深入人心。就日本民俗文化财传播策略来说,一是以社区营造为重点,促进民俗文化财向大众传播;二是大力促进智能媒体技术在民俗文化财传播中的应用;三是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民俗文化财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8.
浙江·瑞安     
《旅游》2005,(3)
瑞安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上海经济开发区和厦漳泉金三角之间,全市陆地面积1270.9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人口112.52万,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中国百强县(市)。 作为历史悠久的瓯越古邑,瑞安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风鼎盛,是浙江东南沿海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称。开"永嘉学派"先声的陈傅良、"南戏鼻祖"高则诚、经学大师孙诒让、历史学家周予同、水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苍梧县政协在上级政协的关心指导下,在苍梧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履行职能,抓好六堡茶产业发展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发挥政协汇集力量、建言献策的作用,助力苍梧经济发展。真协商,为六堡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六堡茶产业发展立论。2013年,梧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苍梧县划分出龙圩区,苍梧新县城搬迁到石桥镇,苍梧县总人口从  相似文献   

20.
古茶民史记     
水伊 《世界遗产》2012,(4):22-27
茶是什么?谁发现了茶?谁种植了茶?谁开发了茶?谁理解了茶?谁应用了茶?茶的乡在哪儿?谁让茶和水相遇,制造了茶杯里的江湖?古茶树身世邦崴古茶树已经超过一千岁了。一千岁的树,并不像人类想象的那么老,比如,白发苍苍,如果你有机会看到她,就知道什么是绿鬓如云。听风,沐雨,看云,朝日,拜月,然后尽一棵茶树的本分,努力长出新芽嫩叶,开花结果。一千年的光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