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民初。南方民间钱票多采用石印技术印刷。与北方诸省比较。木刻版钱票相对较少。因而更受钱币爱好者尤其南方爱好者青睐。现随文附呈4张较典型。品相较优的河南涉县木刻版民间钱票。供泉友们赏玩。这4张木刻版竖式民间钱票,图章齐全,刻制精细,票面上有诸多流通交易时留下的斑斑痕迹。显得既苍老纯朴。又古色古香。  相似文献   

2.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5,(1):77-78
票号是随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而发展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商品流通扩大、交通发达、国内外汇兑的客观需要。票号办理汇兑、存放款,解决了运送现银的困难,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业繁荣。票号还与官府合作,代清政府筹措汇解京饷、军饷,筹还外债,收存中央及各省官款,起过代理国库和省库作用。票号也曾资助民族资本,对中国近代企业的发  相似文献   

3.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4,(6):64-65
正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行的一种货币,是唐代流行时间最长,最重要的流通货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其形制仍沿用秦代方孔圆钱。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  相似文献   

4.
票据史话     
正北京恒兴钱庄票这张是老北京"四大恒"之一恒兴钱庄的钱庄票。说起老北京的"四大恒"钱庄,在清朝中后期可谓人尽皆知。当时有一句俗谚:"四大恒、八大源、二十九家官炉房。"其中的"四大恒"就是指"恒利、恒和、恒兴、恒源"四大钱庄。清朝乾隆年间,甬商董姓人氏在北京东四牌楼摆设钱摊  相似文献   

5.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4,(4):71-72
正元代纸币:元代的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前后超过了36年。而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时开始流通的至正钞。这种新钞1贯铜钱1000枚,是以前的至元钞的2倍。过去的交钞或以丝为本,或以金银为本,而这种至正交钞是以纸为母(本),铜钱为子,本末倒置。同时发行"至正之宝"铜钱来配合发行纸钞,让铜钱来代表纸钞,目的是印制交钞,以虚代实。大量印刷交钞的结果是使物价上涨10余倍,人民不愿使用,以至于有人用纸币糊墙铺地,交钞最后形同废纸。  相似文献   

6.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4,(2):70-71
正一张票据,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从这种被称为票据或票证的纸券诞生开始,这一枚枚小小的纸张上就凝聚了许许多多人们的希望、精彩、辛酸、失意……票据实在太多,一时难以道尽。请跟随我的脚步,慢慢走近票据博物馆,慢慢走近那些时代、慢慢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相似文献   

7.
票据史话     
正乾元重宝背月纹:唐肃宗乾元元年,御史中丞奏请铸行"乾元重宝"。乾元重宝直径2.7厘米,钱文隶书,书法精妙。其中最有特点的是钱币背面有光背及背下俯月、穿上或穿下星纹。形式是在钱币的背面,有的有一个突起的圆点,有的有一条或几条弯曲的凸钱,有的是浮云的标记,这种钱币币身上像月亮或星样的阴阳纹,钱币学中叫做星月纹。钱背星纹分穿上星纹,穿下星纹,  相似文献   

8.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4,(5):67-68
正清朝地契:地契是见证中国土地权属变更的重要历史资料,最为轻盈单薄的纸,承载了中国最为深刻厚重的历史。清朝地契一般字迹清晰,表达简洁扼要,内容一般包括卖地人的姓名、卖地原因、所卖土地名目、税亩(或丈积)、四至、买主姓名、价银等。  相似文献   

9.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5,(2):69-70
山东莒州矿务局股票:清末洋务派宗旨为"自强"与"求富",于是在19世纪70至90年代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股份制企业,这期间所发行的股票于今所存世的已极为罕见。山东莒州矿务局股票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清代发行的最早一批股票,也是清朝山东最早的股票。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经大清皇帝御批发行,面额为壹佰两白银。这是中国第一家在股票票面上写明奉旨由李鸿章和山东巡抚批准发行的股票,也是第一张票面注明  相似文献   

10.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4,(3):70-71
正贝币:贝币是一种原始货币,产生于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是钱币的始祖。远古时期的人们,认为鲜艳美丽,坚固耐用的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这些贝类多产自于热带亚热带的浅海,是当时人们很喜爱的一种饰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物质财富相对丰富了,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以物易物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于是人们便  相似文献   

11.
票据史话     
正秦半两钱:从秦惠文王二年初(公元前336年)起算,至秦灭亡(前206年),秦半两钱的生产共延续了130年。秦半两钱的流通范围很广,东起山东、江苏,南抵广州,西至河西走廊,北达内蒙。甚至到达了辽东半岛。可以说,秦半两钱是当时全国通用的货币。《史记·平准书》载:"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相似文献   

12.
数码符号,起源于远古的算筹形式,算筹萌芽于史前时期,完善于汉魏;人民生产、生活等,无不是以算筹来计算。算筹形式分为两种,其1-9分别为(纵式)  相似文献   

13.
刘向权  李景 《丝绸之路》2013,(14):11-14
清末民初,新疆汉族移民的民间信仰源始于清朝定鼎西域。清朝乾隆时期新疆地区重新统一,随着清政府解禁政策的出台和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大量的汉族以封疆官吏、驻屯士兵、农民商客和流犯遣员的身份涌入新疆,再次出现西向移民的高潮。伴随着内地大量的汉族移民涌入新疆,他们在参与新疆经济建设的同时把自身的多元信仰也带到了新疆,并在新疆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汉族移民生活习俗和信仰。  相似文献   

14.
<正>老照片惊现百年前图景积玉桥,在武昌是个颇有名气的地方,源自武胜门外护城壕上的一座桥。据说“积玉”二字,是“鲫鱼”的发音演变而来。武胜门是武昌城唯一的北门,积玉桥这一带地势低洼,东边紧邻沙湖,西边挨着长江,早期每年夏季时节,除了一条武胜门通往青山镇的路埂和一些土墩高地外,长江和沙湖几乎要连在一起,全被洪水侵占。清末张之洞督鄂,兴工修建一条从武昌城到青山镇的长江堤防——武青堤,并在青山镇设武丰闸,将长江和沙湖水系隔开。之后,积玉桥一带告别了洪水的浸漫,渐渐形成现代工厂和商户云集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正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统一的法律、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有环钱、刀币、铲币等,而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朝建立后,废止了六国旧钱,在秦国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铸成方孔圆形的秦半两钱流通于世。秦半两的使用结束了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的留美学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留美学生的高潮是1911年前后,其发展则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中国近代最早赴美留学的是容闳、黄胜、黄宽三人,时为1847年,出于美国传教士布朗先生相助之功。1854年,容闳归国后,经过十几年辛苦奔波,结识了曾国藩,终于在1872年陆续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但由于顽固派的群起反对,这批幼童于1881年“凄然归国”。此后赴美留学者一度中断。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通过留学救国曾是许多知识分子的呼声,于是人们再度飘往太平洋的彼岸,企求救国良方。但至1900年,留美人数仅有十多人。八国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的茶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水供客的茶馆,也被称作“茶肆”、“茶室”、“茶坊”、“茶铺”、“茶棚”、“茶社”、“茶居”、“茶座”等等,在中国特别兴旺。茶馆在中国的开设,是饮茶日益普及的唐、宋时代以后之事。到了清末民初,茶馆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单元,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民国时期,老河口镇一直是光化县的县治所在地,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光化县,位于湖北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东岸,今称老河口市。光化县,历史悠久。宋熙宁五年(1072年),改乾德县为光化县,为光化定名之始。1979年11月,划老河口镇及近郊置县级老河口市。1983年撤销光化县,并入老河口市。现由襄樊市代管。老河口市,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社会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进入信用货币,这样的演进程序是世界各地货币经济发展的通则。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纸币的国家,宋仁宗天圣二年,政府开始发行纸币,比欧洲要早600多年。纸币的通行极大地方便了商品交换,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流通,曾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军国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军国民教育的产生及基本内容军国民教育是清末民初盛行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潮,它是顺应当时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人急图救亡的政治形势产生的。它得到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提倡和实施,对当时的教育和社会风气发生了重要的影响。最早提出军国民教育思想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甲午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空前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