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使贵州蕴藏了丰富的少数民族古籍资源。而对这些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关系着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因此,对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挖掘、保护与开发,是贵州构建独具特色的多彩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冯梅 《风景名胜》2021,(6):0055-0056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贵州传统民族建筑一方面正受到城市化浪潮的冲击、“美丽乡村”工程的吞噬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考验;另一方面在国家大力呼吁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政策下,人们的意识又在不断增强,这也给贵州民族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从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加强建筑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保护和传承好贵州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3.
一、贵州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概述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居住着苗、侗、布依、水、仡佬、土家、彝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这些民族生息繁衍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造着自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风俗习惯,就是他们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贵州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适应各该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而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琼 《沧桑》2008,(5):246-247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一个民族行为方式的背后也都隐藏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它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人们的言行,也规定着一个民族的基本性格,日本民族也不例外。日本的戏剧与其民族文化之间就有着很深的关系,在日本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文化中幽玄的美学意味,物哀的美学传统和耻感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仅仅十余年,已然开辟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全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振奋精神,阔步奔向幸福的未来。但在现代化和世界文化潮流的冲击中,却出现了“全盘西化论”和“民族虚无主义”等逆流。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究应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民族现代化与民族文化是什么关系?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如何?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和思考的热门话题。据此,贵州民族文化学会最近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召开了一次“贵州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有80多位学者、专家、领导和企业家,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贵州,在广泛开展“抢救民族文物”活动中,征集了大批民族服装,仅1988年冬至翌年春,短短几个月就征集到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瑶、土家等各个民族,各种款式的服装1800多件(套)。在此前后,为举办《贵州蜡染文化展览》、《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展览》、《贵州民族婚俗展览》、《贵州民族刺绣展览》,还征集到各种民族服装及其有  相似文献   

7.
“铜鼓文化”是构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们基本上都能发现铜鼓的踪迹。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之间频繁的往来,使得贵州的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明清之后大量的汉族移民的涌入,丰富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内涵。“铜鼓”作为贵州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的一部分,客观上成为汉文化、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与其相毗邻的滇文化中的异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张陶 《文史月刊》2012,(7):32-33
民族古籍文献是贵州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文章从贵州民族古籍基本概况,到贵州民族古籍文献资源收集及整理,提出了对贵州民族文献的面临的困境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贵州是一个层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多民族居住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很不平衡,宗教形态也纷陈杂错:各少数民族传统的原始宗教,中国固有的道教,国外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并存于这块土地上。宗教对贵州社会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对贵州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的作用;受贵州社会制约和贵州文化的浸染,外来的宗教也发生了一定量的变异,带上了明显的贵州特色。这不失为研究贵州文化个性的新视角,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0.
正黔剧在创立之初就有着非常显著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它博采众长,以本地方言为戏剧语言,以歌叙事,注重人物塑造。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一段段引人入胜的表演,让观众得到心灵慰藉感受快乐,而快乐不就是生存的意义指向吗。黔剧能够得到贵州人民的喜爱,正是因为其浓缩了贵州民族文化生活的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11.
清代贵州戏剧文学,除民族戏(布依戏、侗戏)、地方戏(贵州梆子、傩戏)外,传世的作品仅存乾隆时贵州籍作家的两部:一部是傅玉书的《鸳鸯镜》,另一部是任璇的《梅花缘》。  相似文献   

12.
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风采、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为主旨的“第四届中华民族文化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华民族之花大选”,10月1日至7日国庆节期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本届民族文化博览会由“民间戏剧大赛”,“民族艺术大展”、“民族之花”大选、“花涌中华世纪坛”文艺演出和“戏剧文  相似文献   

13.
1989年夏.应“四国艺术节”的邀请。我率领以苗族青年为主组成的“中国贵州民族文化代表团”赴美步加华盛顿州建州100周年庆祝活动。应邀参加的还有日本、苏联和联邦德国。我与这个艺术节负责人唐·汉米尔顿认识是头一年的事。1988年夏天,我们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贵州酒文化展览”和“贵州蜡染文化展览”。一天,曾多次到过贵州的中国对外文物展览公司摄影师樊申炎女士。带汉米尔顿前来参观。看完展览,他口头邀请找去美国考察,筹备在美国举办贵州民族文化展览。我告诉他,过几天、配有民族歌舞表演的“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展览”’将…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一台《多采贵州风》的民族歌舞晚会,不仅轰动了贵州,其冲击波也震撼了全国甚至海外,究其原因,就是晚会中所流溢的令人陶醉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不仅有本民族相同的体质特征,还有着相同的族源,相同的语言、相同的信仰、相同的生活习俗等,也就是说,长期存在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且由于历史及生存环境的原因,更多地保留着原生形态的特征,其顽强的生命力构成了“多采贵州风”的特殊地位。由于现代文明浪潮的冲击,我省民族文化的生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电视的普及,为他们打开了张望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清代科举考试,在贵州推行中出现了一些与民族地区发展实际相适应之变通与变革。从变通方面来看,这是务实官员努力之结果。它不仅使贵州士人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参与全国性的考试竞争,而且促进了贵州人才流动,扩大了这种制度文化在贵州的影响力。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有识之士在贵州走上了变革科举考试的道路,使贵州考试步入了近代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郦娃娜 《神州》2013,(6):10-10
自1984年陈佩斯和朱自茂表演的小品《吃面条》搬上春晚,戏剧小品作为独立的舞台演出形式之后,立即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应该说这是戏剧顺应时代和历史,在新时期自然而生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对普及戏剧艺术,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意义重大。本文较辨证地阐述了戏剧小品的现状及创作的思路与导向。  相似文献   

17.
曹心怡 《风景名胜》2021,(2):0271-0272
戏剧,不但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投射、历史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凝聚。戏剧表演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情感。观其服装造型,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艺术审美。本文通过论述泰国木偶的造型艺术、历史发展,探讨其传承与未来,带领读者走进暹罗艺术世界,了解泰国人多彩的娱乐生活,领略泰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老艺术家,陈光余的大名在观众中知道的人不多,或者说知名度并不很高,可你要说是“王二公”,贵州的老百姓就颇为熟悉了。“哦,不就是那个搞笑的干巴老者吗?”是的,陈光余是一个给人们带来欢笑的人。他虽然在1999年5月19日就辞别人世,但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塑造的贵州方言喜剧形象——王二公,至今还活在人们的心里。终身致力于戏剧艺术事业陈光余1928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籍河北省玉田县,但他是在贵阳长大并在这座城市度过一生的,应该算是老贵阳了。据他生前所言,他与戏剧结缘时方才4岁。…  相似文献   

19.
人们习惯以夜郎指代早期贵州,而夜郎文化则是早期贵州文化。探本溯源,尽管受制于一定的条件,夜郎被视为一片神秘领地,但其文化毕竟是基础性的。学界对于夜郎的见解歧义纷陈,这里,笔者拟对夜郎的民族文化作些探讨。两个阶段的划分夜郎探秘,先要正名。夜郎时期的贵州居民主要是古越族人。“夜”是古越语中的“人”,“郎”是古越语中古越人自称即“骆”的语音讹变,联系越来,夜郎是“骆”人的称谓,将骆人译写出来,就是夜郎。(参见朱俊明《夜郎史稿》)古越人为何要自称“骆”呢?这与他们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方法有关。“骆”指南方越…  相似文献   

20.
元代前期贵州土著民族的内附大致经历了"附→叛→附"这样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总体上是以"附而复叛"、"时附时叛"为主要特征的,金山洞摩崖是元代贵州土著民族内附的有力见证。元中央政府对贵州土著的管控前期宽严相济,后期趋宽趋柔,以土司制度为主,辅以郡县制度,呈现出以土官为主,土流结合的趋势。随着内附平稳期的到来,元代贵州各土著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也为贵州在明代建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