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学森回国受阻震惊新中国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的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跟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  相似文献   

2.
1955年10月8日,一艘美国邮船靠在了香港码头。 一位身材不高、眼睛明亮、仪表严肃、年纪约40多的男子,像要会见什么特别重要人物似的,急匆匆地走下舷梯,双脚稳稳地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他不由地痛痛快快地舒了口气,像是在说:回来了,终于回到祖国来了! 他,就是从美国归来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1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亲到了北京,先后在女师大附小、师大附小和  相似文献   

3.
张哲荪 《文史精华》2010,(12):42-47
<正>"航天之父"钱学森新中国成立前夕,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决心回国。当时反动的麦卡锡主义正横行美国,掀起一股迫害共产党人、迫害进步人士的歇斯底里狂潮,无端指责钱学森是"共产党员"、"携带机密资料"等,不准钱学森回国。美国联邦调查局扣留了钱学森。钱学森在15天内体重掉了15  相似文献   

4.
马作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被选拔到苏联留学的留学生。他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火箭发动机专业,1958年2月回国后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后担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九研究所所长。本文中他回忆了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第一次见到钱学森,以及回国后多次与钱学森交流科研工作,并在钱学森指导下从事火箭发动机研究等交往经历。  相似文献   

5.
此生此世再不去美国 钱学森1955年离开美国后再也没有回去过。钱学森对美国朋友和科学同行十分友好,并保持着联系。但他坚持只要美国政府不对当年“驱逐”他出境正式道歉,他今生今世绝不再去美国。 先当院长后当副院长 在钱学森的履历介绍上常有“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院长”的字样。可实际上,钱学森是先当院长,后当副院长。这是为什么,当年45岁的钱院长虽然精力充沛,但他既要为中国的导弹事业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25日下午3时许,解放军总装备部电影《钱学森》剧组一行三人在北京航天大院钱学森生前寓所对钱学森夫人、91岁高龄的蒋英教授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采访谈话。笔者因工作之便有幸参加了此次采访活动。2012年2月5日,蒋英教授与世长辞。此次访谈因而成为蒋英教授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也是其最后一次关于钱学森人生经历及家庭生活的系统谈话。笔者现根据当时的采访录音整理成文,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7.
正1955年9月17日,冲破重重阻挠,钱学森携夫人蒋英及两个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10月8日上午,钱学森踏上罗湖口岸。一上岸,钱学森仿佛重新换了一个人似的。当时,一群记者围着钱学森。其中一个香港记者用英语向钱学森提了一个问题。钱学森当时就说:"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讲中国话。"这位记者解释他只会讲广东话和英语。钱  相似文献   

8.
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火箭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于是,这件事被交到了美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飞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在对德军发射火箭的射程射点进行研究后发...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之问”: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问者心中早有问题答案“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据说这是不久前驾鹤远去的钱学森先生为中国人留下的设问。最近这些日子,这个设问以“钱学森之问”的名称流传开来,成为许多人试图解答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之母:让儿子成为忠诚于祖国的人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  相似文献   

11.
2010年5月25日下午3时许,解放军总装备部电影《钱学森》剧组一行三人来到北京航天大院儿钱学森生前寓所,对钱学森夫人、91岁高龄的蒋英教授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采访谈话。笔者因工作之便,有幸参加了此次采访活动。2012年2月5日,蒋英教授与世长辞。此次访谈因而成为蒋英教授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也是她最后一次关于钱学森人生经历及家庭生活的系统谈话。笔者现根据当时的采访录音整理成文,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之母:让儿子成为忠诚于祖国的人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  相似文献   

13.
徐匡迪 《百年潮》2011,(2):49-56
和大家一样,我了解钱伟长先生是从“三钱”开始的。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十二年科学规划工作时,钱老和钱学森、钱三强这三位科学家因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被周总理赞誉为“中国的三钱”,从此成为当时年轻知识分子的楷模。幸运的是,我与钱老有过共事、交往27个春秋的经历。去年7月30日,他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是在南方考察期间突然得知这一噩耗的,  相似文献   

14.
封面说明     
杨丽  王慧华 《世界》2003,(11):45-45
火箭升空,曾是人类的梦想。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一篇引起科学界强烈震动的论文。论文深入论证了喷气工具用于星际航行的可行性,从而推导出了一个发射火箭运动必须遵循的公式——“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23年后,美国科学家戈达德将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送上了蓝天,尽管火箭在空中只飞行了2.5秒,却在人类的航天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长征”系列火箭技术日臻成熟,已经多次发射成功。当时,我国经济还比较困难,不可能把大量的资金投放到发展火箭上,而火箭发射服务的国内市场又十分有限,因此,中国的火箭事业要争取到必需的资金,并不断推进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唯一的出路就是打开国际市场,参与世界竞争。  相似文献   

16.
《文史春秋》2007,(1):63-64
卷首语周恩来用被俘美国军事人员交换钱学森始末“永远不要骄傲”———深切怀念廖联原同志近处的身体远处的心灵东西(1)唐黎标(8)罗解三(9)天天向上黄咏梅(2)解放前夕的“永和金号”血案杨学功(8)浴血桂北———红军突破湘江(上)庾新顺(10)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龙炘成(3)鲜为  相似文献   

17.
2019年11月23日晚,第三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暨第二十八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在厦门海峡大剧院隆重举行。在这个大咖云集的中国电影盛会上,著名表演艺术家许还山被中国文联授予“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看到许老师领奖时神采奕奕的身影,我不禁想起七年前对他的一次采访(上图,采访后合影)。当时他参演电影《钱学森》,饰演老年钱学森。那是2012年早春的一天,《钱学森》举行首映庆典,短暂的首映活动结束后,我斗胆拦住了正在独自向前走着的许还山老师,自我介绍的同时,将提前打开的录音笔伸到他的面前……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归国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表彰他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钱学森1955年回国,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相似文献   

19.
《神州》2006,(2)
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5年,钱学森先生曾经给不过20来岁的戚发轫上过导弹概论的课。戚发轫当时不明白“他这么大一个科学家为什么给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上课?”后来戚发轫自己想通了,“他就是从事业出发”,就是为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戚发轫并不是带着纯粹怀旧和浪漫的情怀,来谈一个“虚无缥渺”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他体会到没有强大的国防和空军,国家会被人欺负;因此在报考大学时,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填的都是  相似文献   

20.
张可文,是钱学森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第一任秘书。她担任钱学森秘书有两年多时间,离开秘书岗位后,又担任力学所科学技术学校教务科长,20世纪70年代调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任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但是,这两年多时间却是她非常怀念的一段岁月。采访中,张可文一直使用“钱先生”称呼自己的“老领导”,言语中充满敬意,也流露出一种在钱学森身边工作的幸福神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