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安县出土宋代窖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2年11月,广安县广福乡社员苏华平在莲花桥渠道边发现一器物露头,随即清理,结果是一处宋代窖藏。莲花桥位于城南2公里,窖藏在渠道的断面处,距地表1.8米,器物分别置于一陶坛和一铜盘内。陶坛高80、腹径60、口径22厘米,小形器置于坛内,坛底正中凿有一直径10厘米的圆孔,口沿上覆盖一块厚5、直径25厘米的石板;大型器有序的倒置于一长65、宽42、深12厘米,两端带环的长方形铜盘内,铜盘已被锈蚀。共出土器物三十八种八十余件。铜器  相似文献   

2.
1978年5月,山东曲阜县陵城公社北宫村大队社员孟庆德、张风亭、孔繁忠三人,在村西北一公里许清皇庄高地生产动土时,挖出白釉黑花瓷人四个,已全部献给国家,经县文管会鉴定,系宋代瓷俑。这四件瓷俑,皆以白、黑、红三彩釉色装饰。其中坐俑二个,一男一女;站俑二  相似文献   

3.
高阿申 《收藏家》2005,(1):45-52
中国自从在商代烧制成功原始瓷以后,经过一千多年的改进和提高,至东汉,已能烧制成熟的青瓷与黑瓷。当时,浙江上虞小仙坛烧制的青釉瓷,胎质致密、气孔率很低,用手指弹击会发出清脆的金属声,釉的质量也很好,所以称之为瓷器。唐朝以前,中国瓷器生产一向以青瓷为主。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两宋,制瓷业大发展,名窑遍及全国。至元代,景德镇因为拥有影青瓷、卵白釉瓷和青花与釉里红瓷的生产,成为中国制瓷业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中国篆刻艺术殿堂的西泠印社,创建百年,能有幸入社的不到300人,而1946年前入社的早期社员,前些年仍活跃在印坛的只汪新士一人。  相似文献   

5.
余正 《收藏家》2004,(1):61-68
西泠印社得湖山钟灵,俊彦汇聚,名家卓立,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为宗旨,承先启后,蔚成风气,足擅中国印坛百年风流。同时印社也经受了上个世纪中国社会动荡激变的每一个过程,虽历劫而不靡,胜地重新,事传梗概;然而风雨飘萍,人踪杳渺,早期社员的状况,半个世纪来已渐多存疑。其中仅早期社员名单,就众说不一。1979年后,印社曾几次公布早期社员61人的名单,来源注为“见西泠印社志稿”。对此印人多有质疑,西冷印社百年大庆出版的《印社史料长编》就摘录  相似文献   

6.
浙江上虞小仙坛窑出土的青瓷罍的发现,预示着中国瓷器发展已经步入成熟阶段。本文从制瓷技术的发展的角度,找到三种技术的交汇点在夏代出土的"釉陶"上。而瓷器起源于南方地区的重要原因在于各技术成熟的交点在浙南、闽北地区,年代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代。  相似文献   

7.
越窑育瓷珍品——秘色瓷,向被中国瓷坛誉为古瓷瑰宝。 人们习称之“秘色瓷”,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则明确表述为“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子共六枚”。同时出土14件越窑青瓷。内有碗7件,盘6件,八棱净水瓶1件,其中有2  相似文献   

8.
定州市博物馆藏定窑“新官”款大碗刘福珍1960年8月定县电器设备厂工人邸志荣等人在考棚院内东侧的"演武场"创地时发现一窖藏,瓷坛内装八个大碗和一部分"开元通宝"。工人们将铜钱卖掉,每人分得一只大碗打饭用。定县博物馆闻讯后前去了解情况,经说服动员,工人...  相似文献   

9.
包宪红 《收藏家》2007,(1):13-14
湖南醴陵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烧造彩陶和白陶,东汉至三国时期,已生产纹样清晰的日用陶。清雍正七年,在东乡沩山发现瓷土地,始生产粗瓷。至光绪年间,全县有龙窑200余座。  相似文献   

10.
"文参"发表了有关讨论"广州小北宋墓"的三篇文章,讨论焦点是该墓的断代问题。它们着重在青花瓷坛的年代上,从器形、纹饰的此较及纹样的演变规律来说明瓷坛不可能属宋,并肯定是明代作品;同时指出"宋已酉"不是字,而是折枝花纹饰的误解。就是说根本否定了简报的年代论断。最近黄同志的补充说明里,除维持简报原论外,还补充了一些参考和旁证的资料。因此问题还未解决,势必再要更  相似文献   

11.
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合葬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9年12月,江西南城县岳口公社游家巷大队社员在挖渠时发现古墓一座,从圹志得知是明代藩王益宣王朱翊鈏和李、孙二妃的合葬墓。当时只清理了益宣王的棺室。1980年8月中旬,我队会同县文物保护小组又清理了李、孙二妃的棺椁。整个墓葬出土器物非常丰富,有金、银、玉、铜、瓷和冠服  相似文献   

12.
闻长庆 《收藏家》2011,(3):61-68
二.浙江黑釉瓷文博界传统观念认为浙江的黑瓷只有德清窑曾有烧造而且到南朝时期就已停烧。笔者发现浙江以上林湖窑为中心的周边宁、绍、杭等地区,从商周战国开始原始瓷的生产时已有黑褐色瓷,这是华夏黑釉瓷的始祖,到汉代它的制瓷工艺技术已很先进。汉代以黑为贵,  相似文献   

13.
浙江上虞县发现的东汉瓷窑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是越窑、瓯窑的故乡,古代瓷业十分发达。上虞县文化馆从1972年到1977年先后在上浦公社石浦大队的龙池庙后山、小仙坛、大陆岙,友谊大队凤凰山和联江公社红光大队帐子山,凌湖大队畚箕岙、倒转岗等地发现东汉瓷窑遗址多处。进一步证实我国瓷器产生于汉代,改变了以前的魏晋有瓷说,并找到了产地。  相似文献   

14.
歙县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安徽歙县,近年来连续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一医药公司基建工地窖藏瓷器1984年4月,歙县医药公司在原府城东门内基建工地发现一瓷器窖藏,出土一批印有"枢府"二字的卵白釉瓷(图一)。这批瓷器较完好地贮藏在一件鼓腹大陶坛内,坛高48、口径33、底径27厘米(图二)。瓷器共计109件,均施卵白釉,釉色莹润,胎质坚致。内壁纹饰大致相同,底印四朵缠枝牡丹,四周印六朵,花间相对印"枢"、"府"二字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的瓷窑中,有两个以烧制黑釉茶盏(碗)而闻名于世的窑口,它们分别是福建的建阳窑和江西的吉州窑。其中,吉州窑以创烧了剪纸贴花及木叶纹黑釉瓷而鹤立瓷坛。  相似文献   

16.
1983年6月,浙江省泰顺县筱村区南浦乡孙坪大队第六生产队社员在旧屋基下距地表深约0.5米处,发现一处元瓷窖藏,内有瓷器6件,上覆盖铜钹2件。器物由泰顺县文博馆征集收藏。现分别介绍如下。粉青釉牧牛砚滴 1件。通高7.5、牛身长9.5、牧童高4.2、注口径0.4、流口径0.5厘米。整体为牧童骑牛造型。头梳双髻的牧童跪  相似文献   

17.
宁夏泾源宋墓出土一批精美雕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10月,泾源县泾河源公社涝池大队社员在取土垫圈时,发现古墓一座。我们闻讯后,随即前往进行了清理。古墓在泾河源公社涝池大队北面约400米处,位于从六盘山向东延伸出来的山丘东部边缘。墓的东面是一片比较开阔的农田。墓分左、右两室。由于历年社员在此取土垫圈,左墓室顶上的填土已全部取完。右墓室的顶部距地表深2.5米。在未清理前,社员已由左墓室顶部进入墓内,二室的骨架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1月,位于陕西凤翔县城东南5公里的三岔村机砖厂在取土时,在地表深3米处发现一瓷器窖藏,共挖得瓷器等文物45件,随即交省雍城考古队保管,后由凤翔县傅物馆收藏。据获得者言,瓷器出土时是装在一粗瓷坛中,坛口用一石板盖严。现将这批瓷器简报于后。调色盒18件。据形制、花纹,可分为四种样式。第一种:11件,其中三件有盖,平盖平底,子母口,直腹,假圈足。白釉晶润,腹饰金瓜、桃花坟,两边对称书写两个双喜字;盖侧两边各有一双喜字,间饰两个  相似文献   

19.
湖南醴陵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烧造彩陶和白陶,东汉至三国时期,已生产纹样清晰的日用陶。清雍正七年,在东乡沩山发现瓷土,始生产粗瓷。至光绪年间,全县有龙窑200余座。光绪三十一年,在清政府官员和清大学士、县人文俊铎的发起下,创建了湖南瓷业学堂,培育制瓷技术人才。光绪三十二年,创设了湖南瓷业公司,引进日本技术、设备和技师,聘请景德镇技术工人。醴陵瓷业始由粗瓷发展到细瓷生产,公司经过反复研制,终于成功创烧了釉下五彩瓷。1909至1915年,釉下五彩瓷先后获得武汉劝业奖进会一等金奖、南洋劝业会一等奖、意大利都朗…  相似文献   

20.
南京博物院  镇江博物馆 《东南文化》2021,(1):80-87,中插2-中插4
丹阳双眼墩土墩墓现存两座土墩,均为“一墩一墓”形制.两座土墩均遭盗掘,出土遗物不多,其中D2发现器物群(Q1) 一处,出土一组共10件器物,包括印纹硬陶坛、印纹硬陶罐、印纹硬陶瓿、夹砂陶鬲、灰陶盆各1件,原始瓷豆5件.根据墓葬形制以及出土遗物,推测其时代为西周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