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父母都是小学教师,他们既是我的父母,同时也是我的小学老师,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在我脑海里的印象,几乎是没有家庭教育这个概念的。  相似文献   

2.
父母都是小学教师,他们既是我的父母,同时也是我的小学老师,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在我脑海里的印象,几乎是没有家庭教育这个概念的。等到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也并没有对家庭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以为教育孩子那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家长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所以儿子上幼儿园和小学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但学习成绩还算说得过去。  相似文献   

3.
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方式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父母都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但不可否认,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盲目地认为要求孩子绝对听从自己的意见就能对他们进行保护和监督,让他们健康地成长。殊不知,这种专制型家庭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它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对孩子严格要求是需要的,但严格要求不等于专制,家长必须把握好分寸。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端正自己的教育意识,选择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一种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对职业学院学生与其父母之间的亲子沟通问题进行研究,揭示亲子沟通问题的状况,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为家长提供有效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加强与子女之间的良好沟通,使家庭教育更具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都是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故事,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为的人、大多与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发达的今天,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上篇:走出家教的误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帅。在这所学校里形成的意识,将  相似文献   

6.
张秀艳 《神州》2012,(21):40
家庭教育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家庭是儿童生命中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儿童日后的成长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家庭教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影响,提倡家长重视对儿童的学前启蒙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高绪华 《神州》2011,(7S):119-119
家庭教育学属于教育哲学范畴。家庭教育事关每个子女的前途,每个家庭的生死存亡,并与祖国的强盛、中华民族顺利实现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家庭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家长得当的教育策略:良好的父母形象是前提、适当的教育方法是关键、足够的教育时间是保障。总之,把子女教育好乃是我们做父母的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心理的健康对其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以后,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1]。目前许多父母都已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他们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和身体健康比较关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却不太重视。尤其在农村,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一些家庭成员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爱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而父母是儿童最直接的模仿和认知对象,在现代大多数核心家庭中,由父母间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之间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往往父母的眼神、语言交  相似文献   

9.
2005年夏季,我赴埃塞俄比亚探望在那儿援教的丈夫,对该国的家庭教育和孩子们的生活状态颇有感触,觉得有不少东西值得我们中国父母借鉴。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每天都阳光明媚的国度。让孩子们具备阳光一样健康、快乐、和谐、坚韧的品质,似乎是这里的父母们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让孩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上海胡先生问: 我和我太太都在外企工作,平时工作很忙。在教育儿子时,儿子常常不听我们的,还回嘴说我们不配做父母,不称职。请问怎样才算是一个称职的父母? 胡先生: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那么怎样做才是一个称职的父母呢? 首先,除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外,还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其次,夫妻和睦,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第三,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家训是指的中国古代传统的家庭教育训诫、理念、规约等,从先秦以来,经过《颜氏家训》的垂范推动,历经明清,流传下大量较为经典的富有价值的家训文献。这些传统家训,固然不尽合今天的时宜,然而其中的很多内容和精神,还是历久弥新具有恒久意义的,对于我们今天的当代中国家庭教育还是极具启示的。中国传统家训最首要的精神和理念,是孝悌教育,孝是对父母尊敬,悌是兄弟姐妹间友爱,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家训家规家约都把孝悌放在首位,这显然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宗法大家庭密切相关。而且,这其中特别注意父母角色的作  相似文献   

12.
<正>家长与幼儿之间沟通是为了交换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等,达到共同的理解、信任与合作。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幼儿家庭父母和幼儿沟通状况并不乐观,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没有发现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转变幼儿家庭中父母和幼儿的沟通模式,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效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感情基础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所以,做父母的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是很难,你不妨用“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有意识地去尝试以下几个原则。一、关爱原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孩子是一切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二、民主原则作父母的要努力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把孩子当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来看待,充分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三、快乐原则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生活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不要人为地制造压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任务或负担。四、兴趣原则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尊重孩…  相似文献   

14.
书斋     
《神州》2011,(9):110-11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编辑推荐: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本书有以下特点:第一、本书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5.
北京某区近期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让人担忧,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心酸和悲凉的调查结果,家长尤其是母亲给予了孩子最多最大的爱,但是孩子给予家长尤其是母亲的却是强烈的反感。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荣获全国“百名德育科研优秀家长”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丁宏玉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要走出现有家教存在的误区,心灵融通才会创造家庭教育和谐。  相似文献   

17.
爱孩子,这是父母的天性。不懂得爱孩子的人,是不配当父母的。但是爱孩子,不等于无原则的给予和满足,不能溺爱和迁就。爱,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艺术。家庭教育的伟大艺术与普通教育技巧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如何准确地把握分寸。可以说,任何真正的艺术,其“微妙之处”就在于此。家长必须明确: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是不幸的。而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同样是不幸的。天下少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爱不  相似文献   

18.
李倩云 《丝绸之路》2012,(12):124-125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对其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牧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的本质以及牧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因素,并探讨解决牧区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在家庭教育方面,作为家长应着重注意对孩子进行以下五种永恒品德的培养: 一、快乐。快乐的经历有助于造就高尚而杰出的个性,而且还会给予更美好的回忆,尤其使之更加热爱自己的生命历程。作为父母应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寻找乐趣,尽情享受人世间的一切并想方设法让孩子从你身上获得快乐温暖、幸福和美满。二、正直。正直意味着彼此互不欺骗;言出必行。这种品质是极其珍贵的。作为父母,教导孩子正直的一种可行方法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言传身教。三、信仰。信仰是人生的希望。孩子也有他自己的计划和愿望,无论他们显得多么幼稚,能否最终实现,作为父母都应该而且必须慈爱而礼貌地倾听并给予  相似文献   

20.
谁都想做一位好父亲、一位好母亲,可是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无话不谈的父母又有多少呢?2008年1月18日,豆瓣网上创立了一个"父母皆祸害"的小组,这里聚集了一群与父母相处时遭受挫折的年轻人。"祸害"一词看似尖锐,其实并非小组成员蓄意发泄,而是引用了尼克·霍恩比的畅销书《自杀俱乐部》中的一句台词。小组成员主要在此倾诉或反思父母造成的情感伤害和肉体上的创伤,而不是无理抱怨。在现实生活中,父母间的矛盾、争吵,或对孩子的冷漠、逼迫,以及试图掌控孩子的人生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与被伤害、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时不时地会发生,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成长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