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3~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洛川县月家庄墓地发掘了363座战国中晚期秦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月家庄墓地的发掘丰富了陕北南部地区战国时期的考古内容,对探讨秦人对陕北的经略,秦与戎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2.
庄周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在庄周故里的研究中,形成了河南商丘、安徽蒙城和山东冠县三种基本观点。为正本清源,本文从庄周故里与蒙、漆园、濮水、庄子观和庄子钓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的文字,尤其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字.难字颇多,不易识读,致使一些出土文献资料不能为各有关学科所充分利用,以往的研者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综合探讨楚国字体的演变规律远较薄弱,本文打算以楚国金文“月”、“肉”、“舟”及“止”“止”“出”的演变为例来探讨战国时期楚国金文字体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四川战国墓葬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四川发现、发掘、清理了大批战国时期的墓葬,对研究四川战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材料。根据墓葬内涵看,四川的战国墓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本地土著居民的墓葬;一类为外来移民的墓葬。在前一类墓葬中也有多少不等的外来文化因素,说明战国时期土著居民不同程度的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和外来移民的墓葬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这两类墓葬都有一些较为集中的墓地,当然也有单座墓葬的发现,(这应是工作的关系,他们很可能属于  相似文献   

5.
赵玲玲 《神州》2012,(5):168-168
分析农家流派在战国时期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从人口、土地、赋税、战争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人口的增加、土地的有限、赋税的沉重、战争的频繁,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造就了战国时期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使重视农业生产成为当时的趋势,为农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仝卫敏 《史学月刊》2006,(12):13-16
在探讨战国时期的军服供应问题时,学术界的认识并不统一,多数学者认为此时的军服主要由士兵本人自备。传统文献、睡虎地云梦秦简及其所附两版“家书”和里耶秦简的一些记载,为我们了解战国军服供应情况提供了重要材料。战国时期军队士兵的服装一般由国家发放,特别是其战服外衣应当是官府统一制作,而其贴身内衣则可能由士兵自备。士兵衣服,由于经年累月行军打仗,磨损很大,士兵随时到军市上采买一些作为补充,也是情理中事。战国时期军市的大量涌现,其中当然也有军服交易,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军用物资供应方式。  相似文献   

7.
战国舍人     
舍人是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权贵身边充任家臣的角色,与权贵形成了一种松散蓄养关系.舍人身份地位虽然低于宾客、门人,但转升为职官的几率却较高.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邯郸,多位赵国侯(王)死后葬在邯郸城附近。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部发现多座战国时期的赵国侯(王)墓葬,这些墓葬在位置与分布、墓葬制度、墓外设施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战国时期赵国王墓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内涵。可以说,赵都邯郸时期,不仅促成赵国侯墓向王墓的变化,也完成了王墓向王陵的转变,为探讨战国时期王墓的发展及陵寝制度的初步形成提供了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国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晁福林随着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想的巨大变革,社会上的鬼神观念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如果说春秋时期较多地反映了周代宗教信仰的话,那么,战国时期的神灵崇拜则可以说是即将降临的新时代来自天国的嚆矢。本文试图在前辈专家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荣军 《神州》2013,(10):19
宋玉是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赋作家,其作品中体现出了浓烈的道家思想,为文由是出发,从多方位探讨其道家思想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崔松林 《中原文物》2023,(4):102-105+111
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一件战国时期带铭铜戈,铭文包含了戈的铸造地、铸用年代,以及兵器的铸造、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重要信息。本文通过对其铭文考释和信息解读,确定了戈的绝对年代,厘清了韩高都与魏高都及东周王畿之间的关系,为战国时期韩国兵器断代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读书     
《山茶》2009,(8):172-172
《神与兽的纹样学》 本书是系统探讨中国古代青铜器兽面纹与中国诸神之关系的学术著作。日本著名中国青铜器专家林巳奈夫从兽面纹为何物谈起,将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后的兽面纹、人面纹娓娓道来。内容包括兽面纹的形成与变化、普通兽面纹和复合兽面纹,以及珍贵兽面纹的形式特征、象征意义等。书中提供了大量美国、日本各大博物馆藏中国青铜器的图片,  相似文献   

13.
铜镜上的镶嵌、夹层、透雕、鎏金特种加工工艺出现在战国时期,而且集中出现在洛阳地区,虽然数量有限,但代表了中国古代铜镜特种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这些铜镜很可能是当时都城内专为宫廷制作的特有用具。其中战国时期的镶嵌玻璃铜镜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14.
马泽雨 《东方收藏》2022,(3):113-115
我国漆器艺术创作的首次巅峰是在战国时期,漆器的实用性与观赏性在当时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其特征表现在耐腐蚀、轻便、无异味,深受人们的喜爱,这种特征优于当时的青铜器。漆器具有审美功能,同时还兼顾实用功能。现在对战国时期的漆器研究大部分是文物鉴赏和文物纹样的研究,基于设计学视角下的研究少之又少。由此,本文基于设计学的视角,将从材料、结构与功能、装饰、美学、文化与历史这几个方面来论述战国时期的漆器。  相似文献   

15.
新都战国木椁墓(以下简称新墓)是目前四川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年代较早、规模较大、出土遗物较丰富的一座墓葬,它体现了多种文化因素,对于研究巴蜀文化与其相邻文化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一墓葬出土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已发表不少文章,着重探讨了它与楚文化的关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对新墓是一座“比较典型的楚文化墓葬”这一观点,未敢苟同,并试作以下论述,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6.
礼县四角坪城址的发现与勘探是早期秦文化项目的又一重大成果。总结这次勘探成果,可以为研究战国—秦小型军事城址的全貌、战国时期秦人军事设施建设和秦戎关系等课题提供相关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随州地区在周代方国众多,随枣走廊是中原文明与南方文明交汇的重要通道,文献及铭文记载有唐、厉、鄂、曾等国,其中曾国资料最为丰富。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确认了战国时期曾国的存在。此后针对随国与曾国的关系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曾、随之谜"的讨论。2002年在枣阳郭家庙发现有西周末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2010年,随州叶家山发现了大批西周早期曾国墓地。2013年,随州文峰塔又发现春秋至战国时期曾国墓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都城以形制布局的方正、对称、严谨著称于世。但这种风格的形成亦经历了漫长的发生、演变、完善的过程。战国时期的都城正处于承上启下的演变阶段,在形制多样中寓有方正,在散漫中寓有对称。它是探讨古代都城历史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阶段。战国时期,诸侯崛起,各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治中心——都城。有的诸侯国由于版图的开拓或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需要,曾建立过几个都城,而有的都城则被称为别都。  相似文献   

19.
三、战国时期安徽在经济、文化领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春秋过去,我国历史上多姿多采的战国时期来临。战国尚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期,那时七国并峙,竞争剧烈,经济、政治、文化在各国各地都有较大的发展,安徽也不例外。在经济上,我们可以看到安徽淮北地区的水利事业,在战国时期,有显著的进步。特别  相似文献   

20.
战国绘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泓 《文物》1989,(10)
对于中国古代绘画历史的研究来讲,战国时期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阶段。首先是通过战国时期有关绘画的文物,已能大致反映出当时绘画的概貌,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些主要特点已开始呈现出来,绘画艺术已成为美术门类中较为成熟的品种。其次是从战国时期的古籍中,已经可以寻到有关绘画的文字记述,虽然零散片断,但已触及对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