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初期"联苏抗美"的国防战略是"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延伸,但不能将两者混淆。"一边倒"外交战略着眼点在于社会制度的一致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联苏抗美"的国防战略着眼于国家安全和国防巩固,它的提出既有历史经验的因素,更取决于新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它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证明是一个符合当时新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正确的决策,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近代中国屡遭列强欺凌影响,同时基于国家安全与统一的现实考量,党和政府把大力发展国防工业作为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建立独立、完整国防工业体系的目标,确立立足国内开发和生产武器的产业政策,集中规划,统一管理;重视技术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并确定重点领域,加速尖端武器的研制、生产。同时,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的军工文化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激励作用,有助于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新中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全部常规武器的进口替代,并在尖端武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不论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这一阶段新中国国防工业都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正>“三线建设”是自1964年起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是我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作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国防动员体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国防动员体制是在借鉴苏联国防动员体制、继承我党革命战争动员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起来的,其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949-1955年为应急性探索时期,1956-1962年为仿苏全面建设时期,1962-1978年为非常发展时期,1978-1993年为恢复调整时期,1994年至今为充实完善时期。通过对我国国防动员体制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动员决策和平战转换的快速高效;突出政府的主体地位,科学规范动员供需对接机制;紧密结合国家体制改革,实现动员职责的普遍化;着眼于权威高效,构建实体性的国防动员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动员法规制度,构建“法制主导型”的运行体系;适应动员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动员体制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5.
袁成毅 《民国档案》2021,(1):104-119
中国国防的形态从古代到近代经历了巨大变化,先是边防(陆防)之外有了海防,继则又有了空防。伴随这一过程,中国国防地理形势也在发生变化。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国防地理形势受制于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中国政治中心南移导致的国防重心南移,二是日本在华不同地区形成的既存势力格局。此外,国民政府在全国不同地域统治力量的强弱也影响着国防地理形势。战前朝野对中国国防地理有过较多探讨,认识大体接近。为因应未来战争,国民政府分别对陆、空、江海防以及战略大后方做了布局。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陆军作战主要在重要铁路干线和国际交通线展开;空军作战先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渐次转向华中、西南;海军作战主要沿长江航道展开,辅之以沿海要塞作战。正面战场的作战体现了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整体抗日战略。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对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做了规定,《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强现代化的陆军,并建设空军和海军,以巩固国防。"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讲话也郑重地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北部边防,到清代前期的康熙朝时第一次具有了国防意义。它不仅仍要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袭扰,而且还要抵御外国军事扩张势力的入侵。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到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一代国家政治、军事最高统帅的康熙皇帝,他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国防军事战略,即把防御和进攻统一起来,寓攻于防,寓防于攻,攻防结合。在这一军事战略的指导下,清军在北疆地区初步建立起防御体系的基本格局,并且采取多种扬长避短、因势制敌的战术和策略,使北部边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探究重要概念与学术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重要概念构成了人们感知、理解、阐释历史和现实的方式。对于构建学术体系而言,重要概念不仅是内容,也是工具。本期笔谈将聚焦以下议题:深化对"帝国"概念的认识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的中东研究学术体系的构建;破除"自由国际主义"的迷思有益于理解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的危机;厘清"安全困境"概念的"前世今生"有助于避免其被误用和滥用现象的发生;梳理"文明标准"的概念和历史叙事有助于中国学术界生成批判精神和开放意识。本期笔谈旨在发现并阐明上述重要概念的起源、成因和应用,明晰其在学术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希冀中国学术界在未来能够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重要概念,进而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国防;妥善处理国防建设与  相似文献   

10.
从1975年到1989年,邓小平曾长时间参与和主持中央军委领导工作。在这一时期,他以极大的精力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从整顿军队入手,指导人民解放军拨乱反正,实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开创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使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为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探索,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国国家安全理念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构建的安全体系是"五位一体",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当前,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面临四个方面的紧迫任务:第一,要维护  相似文献   

12.
国防经济是推动战争形态演进和作战方式变革的基础力量,也是国家实施战略威慑、保障战争需要的重要力量。1949~1956年是中国国防经济建设的起步时期,军事人力结构得到初步优化、国防工业体系建设和国防财政预算制度建设取得巨大进展。1956~1966年是相对和平的建设时期,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得到了调整,军费支出不断缩  相似文献   

13.
三线建设在四川省的全力推进,不仅使该省城市借此跃入国家工业化的主流进程并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使其城市体系得以重塑。重工业城市快速崛起,成为四川省城市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这一城市新体系,既对国防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又对四川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宋偏安东南所形成的海疆形势和立国态势使得海防在南宋的国防格局中具有事关全局的地位。为了应对来自海上的军事威胁,南宋政府加强了对海防的统一领导,设立了沿海制置司。在防御上,实行了以海上防御为主的海防战略,在沿海建立了多支水军,并建立了相应的警戒和通信系统,同时又依靠巡检、县尉等其他政府武装以及民间武装,在千里海岸建立起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南宋在海防上采取的措施和战略保证了东南沿海地区长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化学工业阔步走向世界化学工业部45年来,我国化学工业同其他各条战线一样,从几乎空白的薄弱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门类齐全、品种配套的产业体系,井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对促进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品品种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明代甘肃镇边境保障体系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镇是明朝西北边地的重镇,在明朝国防体系和对外交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此,明廷对甘肃镇的边境保障休系极为关注,并不断地从组织管理体系、内部防御体系和外部拱卫体系等方面予以完善,集中反映了明王朝制订西北边疆政策时的务实和创新思想。甘肃镇所具有的多重防御体系,为明王朝的舅防安全和对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往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理性地认识和思考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国大备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 ,曾经进行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战争准备。这次战备 ,是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对当时严峻的国家安全环境的必然反应 ,其决策的正确性不容置疑。这次战备有得有失 ,增强了国防实力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安全 ,但同时也给国家经济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汲取这次战备的经验和教训 ,对做好新时期的军事斗争准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当战国时代,为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向南侵略,燕赵秦等国分别在国境之北修筑长城。到秦始皇统一,当时的政治条件和国防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的情况下,秦帝国政府就把旧日燕赵及旧来秦国所筑的长城,联结起来,西起临洮,东迄辽东,这就是来函所说该书插图上所书的「古长城」。自此而后,中经汉、魏、晋、隋、唐诸代,都曾对长城进行修补。两宋时代,辽金领土,均据有长城以南,在两宋与辽金的关系上,长城就失去了国防的意义。迨明帝国建立,驱躯蒙古统治者于长城之北,为巩固国防,再事修筑,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沿城设镇驻兵,为  相似文献   

19.
白涛 《纵横》2014,(12):F0002-F0002
2014年10月16日,纵横讲堂继续开讲。 半个世纪前的这一天,一声巨响震惊世界——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宣告一个曾经落后的大国正在迅速崛起。此后,我国核武器事业取得了举世震惊的成就。它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1937年抗战爆发,首都南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沦陷了.当抗战将要胜利时,关于战后国都的讨论热烈起来,讨论从1941年起一直延续到1947年,尤以1943年和1944年为盛.各种报纸、杂志、期刊几乎都有相关论述,这方面的文章如此之多,以至"载不胜载".有人主张国都应在全国疆域的中心,这样不仅安全且便于照顾四方;有人主张国都应设在国防的前线,因为迎敌胜于避敌;有人主张国都应在气候寒冷的地方,因为世界上强国的首都均在北纬33度以北;有人主张国都应在比较穷苦的地方;有人主张国都应在富有历史传统的古城;有人主张国都应在便利开发边疆的区域;有人主张国都应在离海较远的地方,因为中国没有健全的海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