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晓春  贺翊昕 《民俗研究》2024,(1):66-79+158
深圳市阳台山麓客家人的粄食,是当地人遵循自然节律,在不同的时令和节庆期间,将自产的粮食与山岭、田地的草木等杂糅在一起制作的地方食物。这种食物体现了当地人在生境中与自然、与血缘/地缘等社会组织、与信仰敬畏对象之间相互缠绕的深刻连接,这是粄食制作、享用过程中所连接缠绕的日常结构性关系。深圳40多年的现代化历程,使得粄食逐渐脱离与地方的自然、生计的缠绕连接,从而蜕变为生态敏感性的食物,体现在粄食口味趋于同质化、标准化。当地人试图挽留传统粄食的本土风味。透过这种努力的表象,深入其实践逻辑,他们的努力与其说是现代社会普遍弥漫的乡愁情感,不如说是希望通过粄食维系传统的结构性关系,塑造一种新的日常。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和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依据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提出稻作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形式是中心起源、边缘发展的看法,即稻作农业大约在公元前10000年起源于自然食物来源充足的中国南方腹心地带,于公元前7000年后发展于“富裕的食物采集文化”区边缘的两湖平原西部地区和钱塘江流域,并逐步向淮河流域推进。  相似文献   

3.
申宪 《华夏考古》2001,(1):80-85
在人类文明体系中,饮食具有自然与文化双重属性.作为维持人自身生命存在的基本手段,世界各民族对饮食的关注概莫能外;同时,作为人类自然本能高度理性化发展的结果,饮食传统--食物、烹饪、饭桌上的礼节及人们关于饮食的概念,又是一个民族特殊历史经验与生存环境的产物,它构成了民族文化传统中最显著的象征符号.①就此而言,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礼制文化,对食物与烹饪所具有的超乎寻常的专注,就不能仅视作自然现象或归诸偶然原因.②  相似文献   

4.
<正>记得读中学的时候,生物书上讲到大自然的生物链,那幅生物相生相克图在自然的和谐中稳步发展。所谓生物链,书上的解释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  相似文献   

5.
各类饮食习俗随着各地移民而来,在定居巴里坤之后。又互相融合,不断改进。在各色食品让人眼花缭乱的今天,巴里坤人固守着对食品的那份敬畏,用自然的馈赠加上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制作出可心的食物来。  相似文献   

6.
周虹 《南京史志》2023,(37):18-19
<正>我园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开发和实施以“悦享食趣,味润童心”为主题的食育课程,引导和帮助幼儿获得关于“食”的知识和能力,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一、构建食育课程,培养良好习惯一日生活皆课程。我园将食育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以加深幼儿对食物与人、食物与自然、食物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认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食育环境创设,  相似文献   

7.
馕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馕的起源没有统一的说法,主要有中亚西亚传入说、维吾尔族发明说、中原传入说。事实上,众多的证据证明馕作为适应自然条件和人类社会需要的"生态食物",实际上就起源于新疆南部地区,是新疆绿洲农耕土著民族发明创造并适应当地干旱少雨气候条件的产物。在新疆南部回鹘化、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以及维吾尔族的演变过程中,馕这一生态食物得到传承并逐步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以馕为核心的、具有很强地域特色的新疆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8.
潘虹 《南京史志》2023,(20):48-49
<正>《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食育能够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健全幼儿的人格。劳动教育与食育存在天然的联系,以食物培植—食物制作—食物享用为线索的食育活动,有助于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还让幼儿在长期实践中体会劳作的魅力与价值,感悟生命、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在海边或者盐泉附近生活,人们会很容易得到盐水,并用其烹煮蔬菜和肉类食物。炎热的夏天,人们甚至可以在岩岸边的洼地发现结晶的盐颗粒,并添加到食物中。这类现象见于世界各地。我们在中国四川自贡市涂井乡的盐井一带,也发现了这类利用自然盐的现象。古代世界的历史与考古研究表明,产盐地区时常还需要为其他地区供应盐。在这种情况下,那种家庭式利用当地盐业资源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产盐地区的人们就不得不发明一些生  相似文献   

10.
于华芸 《风景名胜》2014,(11):142-149
犹太菜 如果说要给以色列的食物分类的话,那首先就要分为KOSHER和仆KOSHER。KOSHER是指符合犹太救规的清洁食物,他们认为KOSHER食物能给犹太人的灵魂以精神、智力和情感上的活力。符合KOSHER标准的食物在选料和加工过程上都比常规食物更加严苛,KOSHER这个标志就是更高品质食物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KOSHER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宗教,因此它也被誉为世界上最洁净的食物。  相似文献   

11.
彭兆荣 《民俗研究》2010,(2):114-126
人类与食物的关系不仅是生存关系,也表现出建立在其上的文化体系的互动关系。不同的文化体系对食物有着不同价值观。石器时代人类与食物的关系在今天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地方甚至值得借鉴。不同的文化体系在食物体系中创立了不同的分类制度,许多食物的文化隐喻通过仪式进行特殊的表达。人类生存与食物生态构成一种共生现象,需要格外养护。  相似文献   

12.
孙佼佼  朱竑 《人文地理》2021,36(4):21-26,28,184,27
旅游食物浪费是我国食物浪费问题的重灾区,其根源在于旅游活动特有的非日常和反结构特征。但目前我国旅游食物研究大多仍关注资源开发和消费促进,浪费研究则处于描述性的起步阶段。本文对国内外旅游食物浪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分析了旅游食物浪费研究的总体特征、概念基础与内容,指出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端的测量和行为分析;从旅游食物体验的独特性质出发,基于消费文化与旅游体验视角对旅游食物浪费进行溯源;梳理了有助于解决旅游食物浪费问题的理论,包括消费文化视角下从资源消耗型食物消费到环境综合消费、综合价值提升以减少资源成本、基于全价值链参与提升认知和情感以减少浪费;也包括旅游体验视角下针对不同食物体验性质探索节约路径、创造多维度体验以减少资源消耗、以食物共享和慢食为代表的可持续理念的运用等;最终,文章对解决旅游食物浪费问题的未来研究提出了参考框架,从关注点、理念、对象和领域出发,提出议题和对应方法,为兼顾目的地食物价值增值和减少粮食资源消耗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3.
侯菲 《丝绸之路》2010,(11):49-51
当现代人可怜的味蕾被色素、香精、调味品等化学添加剂折磨得麻木不仁的时候,真正的自然之味已距离人们越来越远。急功近利的人们用添加剂和化肥让一切动物和植物飞速成长,它们还来不及酝酿、储存大自然中的精华,就早早变成一道道外表华丽、实则毫无营养的佳肴被端上了餐桌。而在新疆,食物还保存着它最初的味道。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食物原本被定义成在清晰的地理边界内生产的食物,是“本地人”抵抗极端商品化食物系统的有力武器,但以地理边界为中心的视角压抑了消费者身体的积极作用,也忽视了作为“外来者”的流动群体的在地饮食体验。基于对广州流动群体的日常饮食消费的深入考察,本研究发现:流动群体对跨越地理边界的故乡食物和广州本地食物主动赋予丰富的地方性意涵,构筑日常饮食“流动的地方性”。基于身体与食物的关系视角,本研究认为身体接触食物的契合感受以及与食物提供者的信任关系奠定了流动群体建构地方性食物的基本途径。区别于反抗式的地方性食物运动,流动群体把地方性食物嵌入在地生活,凸显多重的日常意义,主要表现在突破食物知识困境,缓解饮食焦虑,以及增进身体和地方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的记忆与诚意、悲喜与离合,正是通过苦辣酸甜的食物得以铭记或彰显.我外公的家乡地处我国自然及人文地理一条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一淮河一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在气候、植被、矿产、农作物等方面都兼具南北特质,食材因此丰富.烹饪手段、饮食习惯既有中原饮食文化的浓厚色彩,又兼具荆楚及其他饮食习俗的因子.最令人难忘的食物莫过于那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无论严寒酷暑,心情好坏,来上一碗麻辣过瘾、汤味浓郁、汤汁黏稠的胡辣汤,就着油条、煎饼下肚,整个人立马精神抖擞,迫不及待想来第二碗.  相似文献   

16.
食谱的秘密     
《中华遗产》2014,(4):12-13
“吃什么样的食物,便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天的人们往往习惯于如此强调对食物的慎重选择。而在食物资源有限的古代社会,用“什么样的人,便吃什么样的食物”来概括人与食物的关系,则更为恰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张雪莲研究员这样说。“在游牧社会中,摄入肉食显然比农耕社会容易得多;而以采集经济为主的人群,则有机会吃到更多数量的野果……”多年来,张雪莲一直致力于从古人的食谱中,解读出更多的历史信息:“不同空间分布的人群,吃不同的食物,这意味着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文化类型有所区别。而同一人群对于某种食物摄入量的变化,则揭示了这种作物种植情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烟火气     
<正>关于烟火气,词典的解释之一是指烧煮食物的气味;之二是指尘俗习气。老实说,大凡为人,立于尘世之间,食五谷杂粮,是难以免俗的。这俗,或是绕不开的庸俗,或是低到尘埃的见识,或是掸不掉的习气,或是避不了的尘世俗套。而我这里要说的烟火气,自然也是凡俗的,却颇有温暖人生的质地。  相似文献   

18.
《舌尖上的中国》的意味,在第二季一开始,就再次明白宣示:食物不只是食物,食物是故乡的密码,是故乡全部讯息的数据接口  相似文献   

19.
读者俱乐部     
"百变"多功能食品加工机ACA 北美电器以其精湛的品质、优异的性能、新颖的设计享誉全球。ACA为注重健康和追求自然便捷的都市人带来风靡美国厨房的好帮手--"百变"多功能食品加工机。它集榨汁、制豆浆、制水果冰、绞肉、研磨、搅拌等多功能于一身。可以随时制作最新鲜的果蔬汁,快速加工多种菜品并保留食物原本营养纤维及色香味。  相似文献   

20.
探讨塔山先民食物结构和生计方式,有助于全面揭示塔山遗址及其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稻作农业发展、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和史前文化面貌等考古学信息。塔山遗址动物和先民骨骼胶原蛋白C、N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野生动物属于陆生系统C3草食性食物结构。家猪的食物来源中C3植物类食物占主体,兼有一些δ15N值较高的食物,可能与人的饲喂活动有关。人主要依赖于C3类食物,这可能来自水稻等C3类食物的贡献。结合考古学资料,对比动物和先民稳定同位素结果,发现塔山先民主要依赖稻作农业经济,可能辅以少量采集经济。毗邻大海的塔山先民摄取的动物蛋白资源并不是来自海生系统,而主要来自基于陆生系统的渔猎经济,少量来自家畜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