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晓伟 《世界历史》2016,(4):143-154,160
"历史解释"与"历史叙述"的论争是英美分析派历史哲学关于历史知识性质的核心议题。首先,分析的历史哲学关于"历史解释"的讨论是对欧洲大陆历史主义传统中将自然(自然科学)与历史(历史科学)分成两撅的反叛,它摒弃了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历史认识"路径,聚焦于经验主义传统的"历史方法"。其次,分析的历史哲学关于"历史叙述"的讨论仍聚焦在"历史解释"的框架内,历史叙述本质上还是一种历史解释,这虽说与叙述主义历史哲学有交集,但已貌合神离。  相似文献   

2.
翁有为 《史学月刊》2012,(11):89-96
历史研究是有着结构性位序的逻辑研究,要按照历史发展的自身逻辑展开的状态进行研究,所谓复原历史、重建历史,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我们不能脱离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去复原历史、去重建历史,那样的历史尽管多种多样,但历史发展中的内在结构的逻辑性就会消失了。就历史的内涵看,制度是历史的骨干,思想是历史的灵魂,人是历史的主体,社会是历史的本体,统而观之,它们是一个有内在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
李艳 《神州》2011,(9S):63-63
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除了使学生获取必要的历史基本知识外,更应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归纳、判别和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得出合乎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历史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确地解读历史,是历史教学的应有之意,也是人生成长的需要。历史材料需要解读,历史事件需要解读,历史人物的活动也需要解读。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名词概念需要准确的解读,人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活动也需要解读。不仅历史事件的真相需要解读,处在历史事件中的各类人物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动机也需要解读。不仅历史人物的活动需要解读,历史上丰富的思想理论遗产也需要解读。解读历  相似文献   

5.
安克斯密特自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了对历史经验理论相关问题的思考,在90年代及以后的一系列著作和文章中对历史经验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安克斯密特将历史经验分为主观的历史经验、客观的历史经验和崇高的历史经验三种类型,他最为推崇崇高的历史经验。历史经验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它促使过去从当前分离出去,从而导致历史意识和历史编纂的产生;而历史经验又会通过超越过去与现在的距离或差异,去恢复到过去从当前分离出去之前的状态。安克斯密特的历史经验理论反映了当代哲学、历史哲学以及史学实践领域的变化,企图促成历史哲学的新转向,弥补历史哲学与史学实践之间的隔膜。  相似文献   

6.
左玉河 《江淮文史》2016,(5):139-144
正口述历史旨在以访谈的方式采集、整理与保存历史当事人(亦称口述者、亲历者、受访者等)的历史记忆,呈现历史当事人亲历的历史真实。作为研究者的访谈者与作为口述者的历史当事人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做好口述历史的关键所在。访谈者是口述历史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口述者(历史当事人)是口述历史的主角。两者在口述历史中所担当的角色,类似于电影拍摄中的"导演"与"主演"。离开了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比较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方法。历史教学应重视比较教学,科学地运用比较进行教学,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  相似文献   

8.
陈军 《神州》2012,(12):302-302
在历史学习中,涉及许多历史概念,许多学生不太注意对概念的理解把握,对概念模糊却企图学好历史,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概括反映,是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整体的内在联系的认识的反映。学习历史,离不开基本的历史概念,只有通过掌握历史概念才能掌握历史知识。有些概念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去理解才能掌握。  相似文献   

9.
历史认识:主体意识和主体的创造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 ,历史认识主体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的创造性被忽略 ,这同忽略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在历史矛盾运动过程中积极的、能动的创造性作用有直接的联系。历史观念的进步、历史学思想的发展和史学理论的创新 ,都离不开历史认识主体意识的提高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历史认识理论 ,是能动的反映论。历史认识不是、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再现历史 ,机械地重构历史。历史认识的过程 ,是历史认识主体依据一定的史学理论方法论进行积极的“创造”的过程。“创造”的目的是使主体认识的结果更加接近客观的历史本质 ,更加符合历史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以叙事主义为主导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强调历史认识的想象性和历史表现的故事性,将历史真实性问题转化为意义之赋予和效用的问题,丰富和改变了有关历史实在的讨论方式,但同时也让历史实在与历史表现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科泽勒克的史学研究实践表明,对历史时间问题的思考或许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历史实在与历史表现之间的复杂关系,弥补叙事主义的不足。他的史学研究以历史时间为主线,以概念考察为实例,指出历史行为主体的经验可以衔接实在与表现。科泽勒克强调历史认识主体本身所具有的彻底的历史性和时间性,这为克服历史认识论中的主客二元对立提供了启示。以时间性为切入点来反思历史实在论,可能有助于弥合历史与史学、生活与思想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