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现场,102岁的导演王为一即将上台领取终身成就奖。上台之前,他又转头问了问二女儿王蕊:“一会儿我说什么?”“谢谢大家。”“就一句?”“就一句。”  相似文献   

2.
栾保群 《中华遗产》2010,(6):150-155
很奇怪,最近几年不知怎么的,“龙生九子”也成了一热,弄个什么怪物就说是“龙九子之一”,好像在“三不管”的地界发现了天潢贵胄似的。而且只要一封为“龙子”,哪怕是驮着谀墓的大石碑,也自觉有了“最后的名媛”似的光彩了。但是西洋镜就怕戳破,戳破了就什么也不是。因为“龙生九子”这只是半句话,后面半句的“不成龙”才是要害!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期,文人中不乏“怪人”、“狂人”、“疯子”、“癫子”一类人物。单学林中的文人“疯子”最著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自称“辜疯子”的辜鸿铭。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期,文人中不乏“怪人”、“狂人”、“疯子”、“癫子”一类人物。单学林中的文人“疯子”最著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自称“辜疯子”的辜鸿铭。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09,(5):72-72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这是一个典型的误解。“宦官”一词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  相似文献   

6.
“咊”与“和”这两个字,都是以禾苗的“禾”为主干,仅仅是“口”的位置摆放不同: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在右的是现在的一个常用字,大家一见就认识。如“口”在左。恐怕认识的人就很少了。  相似文献   

7.
胡适的绰号     
王树人 《文史月刊》2008,(12):20-20
胡适有5个绰号。一为“子供”。子供是日语“小孩子”的意思。胡适14岁时考入中国公学,得了这个绰号。二为“大书箱”。胡适5岁时开始念四书五经,8岁就能懂《资治通鉴》,当时就得了一个“大书箱”的绰号。三为“黄蝴蝶”。胡适写了一首《窗上有所见口占》,开头两句是“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相似文献   

8.
金诗 《人物》2020,(1):86-95
“非我莫属”。“不好意思,我这话可能有点直接,但我还是想这么说——”2016年底,在看完《庆余年》小说和剧本后,作为备选男主角之一的演员张若旳在与出品方和导演首次见面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相当“不客气”:“小范大人已经非我莫属了。”在张若旳10年的演员生涯中,他承认那是他争取角色过程中“最特别”和最直接的一次。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与角色的“强烈连接感和非我莫属的那种东西”,就像“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之后,我一下就看到了其中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文史博览》2013,(4):32-32
对于“婚”字,现在有种较为流行的戏谑说法:女人发昏了,于是一段婚姻就开始了。但“婚”字究竟是何来由? 实际上,在古代,“婚”字没有女旁,如《诗经》就有“宴尔新昏”的记载。那么“昏”怎样跟“娶媳妇”扯上联系的呢?  相似文献   

10.
创业就像走迷宫,“自古成功在尝试”。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三换思维”: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有个经典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但不少人还是免不了重蹈覆辙。一位青年画家请教大画家门采尔:“我作一幅画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够了,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用上一年的时间?”门采尔反问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