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燕欣 《神州》2011,(14):113-114
任何的历史遗留都是见证或者一部历史文献,汉代画像石的图像无疑就是一部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活的文献南阳两汉画像石刻内容丰富,题材繁多,在全国画像石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本文从音乐图像学的角度,从汉代画像石入手,试谈中国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汉代画像石中常见刻有文字的现象,按照刻画位置和文字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刻在画像旁边专门设置的被称为"榜"的方框内,多称为"榜题";一类刻在画像画面外,多称为"题记"。前者字数相对较少,后者字数从十几个到几百字不等,刻于汉代墓地祠堂、墓阙及墓室画像石上[1]。从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题记来看,时代最早的是新莽天凤三年路公食堂题记.  相似文献   

3.
郑燕欣 《神州》2011,(7):113-114
任何的历史遗留都是见证或者一部历史文献,汉代画像石的图像无疑就是一部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活的文献南阳两汉画像石刻内容丰富,题材繁多,在全国画像石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本文从音乐图像学的角度,从汉代画像石入手,试谈中国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读书     
《山茶》2010,(9):186-186
《刻在石头上的世界》 中国人常用“海桔石烂”来形容历史的久远和沧桑的变幻.刻在石头上的记忆,向来因历史悠久、不易篡改而被人视作最可靠、最有价值的史料。本书试图通过对画像石的辨认与研究.通过石头之口,复原当时当地的画面,重现古代中国的生活和其中蕴含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宝应《射阳汉石门画像》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射阳汉石门画像》是我国汉画像石刻中出土时间较早,影响较大的汉画像石刻之一,于清乾隆年间出土在江苏宝应县射阳镇而得名。因当时全国出土这类汉画像石刻为数不多、特别是射阳所出的这组汉画像石刻中,又有一幅内容属“圣贤”画像——》孔子见老子》图,则更为引人瞩目。随后,许多金石学家相继著文,将它编纂在有关著录中,其中主要有《金石萃编》、《两汉金石记》、《平津读碑记》、《半毡斋题跋》等数种。《射阳汉石门画像》就是《半毡斋题跋》一书中的题目。但这类著录都因受到当时印刷条件的局限,仅有文字说明,均无画像拓本附录,读者无法进行图文对照,使这份重要资料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而且,文字内容亦因各家说法不一,涉及汉画像石刻的出土、件数、画像内容、时代及墓主等各个方面,也就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河南出土汉代的画像石刻已有两千余块,它分布在以南阳、嵩岳、永城三地区为主的全省各地,真可谓是汉画像石之乡。正因为如此,河南近几年出现了一股“汉画热”,有不少考古工作者、美术工作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其它学科的人员也对河南汉画像石刻发生较大兴趣,想从中探讨一下本学科某些项目的渊源。这说明河南汉画像石内容之丰富和它的历史价值所在。但是,它作为一种艺术品,一种审美形态,从美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4,(4):65-71
<正>在中国历史上,虎纹是一种重要的纹饰,很早就出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上,到了后来更是被广泛应用于铜镜、瓦当、画像石、漆器、砖瓦等制品上。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在宁夏贺兰山和北山岩画中,虎是重要的题材,在贺兰山和北山岩画分布区的每个主要岩画点,几乎都有以虎为题材的岩画①。汉代画像石、画象砖也常刻虎纹。南阳画像石有"虎吃女魅"图,画中刻一神为方相氏,立姿,前肢张开,一肢指穷奇,一肢指虎,当是背使穷奇与虎共食鬼魅。此虎用前右爪捺住女鬼的右前肢,张口欲吞。近代和现代民间工艺品中,也常画虎,意除"五毒",有压邪  相似文献   

8.
海宁汉画像石墓前室的两方"祥瑞图"内容丰富,但因没有榜题而难以定名。本文在前人考辨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对图中所刻祥瑞重新予以考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彭山画像崖墓画像石刻分布在崖墓墓门、墓室、画像石棺上,而以墓门门楣为主。崖墓墓门体现了汉代蜀地平民的死亡观念,是死亡之门、冥界之界,同时又是再生之界、通神之途、升仙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10.
南武山画像石是1969年发现的,据当地农民回忆,出自一座古代墓葬。画像石共三块。第一石:纵68、横144厘米。画面分上下两格。上格,中部刻一座楼房,两旁立重檐双阙。楼顶刻仙人喂凤。楼上两旁有两人蹲坐,用头和一手承托屋顶。正中跽坐女主  相似文献   

11.
韩全红 《旅游》2005,(8):64-72
南阳汉画馆是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现在收藏汉画像石总量已经达到2500余石。难怪画坛大家吴冠中先生在参观南阳汉画馆后说:“我简直要跪在汉代先民的面前了。”  相似文献   

12.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中反映音乐文化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全国出土汉代画像石的四大区域(以楚汉文化为基础的南阳区;以巴蜀文化为基础的四川区;以周秦文化为基础的陕北区;以齐鲁文化为基础的山东苏北区)中名列前茅。考古学资料证明,南阳汉代画像石出现在汉墓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个时期,在山东省嘉祥县又发现了一批汉代画像石,现择选其中三块重要的画像石介绍如下。第一石,从嘉祥县法院征集。该石长122、宽78厘米,为剔地浅浮雕。画面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上层刻两层楼阁。楼上铺首衔环居中,左右两边各坐三人,其外侧均站立一人。在第三、四人之间,各刻一石柱,上有斗棋。站立之  相似文献   

14.
河南是汉代画像石刻重要“产区”之一,著名的南阳汉画像石和嵩岳汉三阙画像以及密县打虎享汉画像石墓,已驰名中外。然而,永城县芒砀山区的汉画像石却很少有人知道,可以说它是被埋没的一块瑰宝。其实,永城汉画像石是研究中国汉画像石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目前出土数量来看,还是相当可观的。就其地望来看,它处在豫东大平原的东部芒砀山区,东距苏  相似文献   

15.
巩县境内有许多汉墓,出土有汉画像石、汉空心画像砖。现分别加以介绍。一、芝田公社稍柴村采集的汉画像石近年米在芝田公社稍柴村发现汉画像石十二块。批说这批画像石刻是解放前出土的,出土地点不详。现介绍如下:1号:门棚长条石。长185、宽29、厚20厘米,正背两面画像,均为减地浅浮雕。正面画面以门楣条石的二分之一处为界线,构  相似文献   

16.
浅析汉画像石关于祭祀仪礼中的供奉牺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浅析汉画像石关于祭祀仪礼中的供奉牺牲李国华汉画像石是汉墓、祠堂、阙等为死人服务的建筑中刻绘图像的石质建筑材料及画像石停的特称。汉墓,汉代人称之“千万岁室”①;石椁与汉墓具有同等效用,是死者灵躯安附的天堂;祠堂是“鬼神所在,祭祀之所”②;阙则为“天门”...  相似文献   

17.
汉代是我国维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不仅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有了突出的进步,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手工业生产也得到普遍的显著提高,手工业各部门也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这种情况,在汉代画像石刻艺术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映。山东地区的汉画像石出土较多,几乎遍布全省各地,并以它的雕刻精美、构图严谨、气势雄壮而著称于世。它那丰富的画像内容,可以说是汉代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在这包罗万象的画像内容中,有几幅反映汉代手工业的图像。尽管由于画像石刻艺术是作为封  相似文献   

18.
朱磊  张耘  燕燕燕 《文物》2012,(4):71-74
1996年秋,山东枣庄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在滕州市龙阳镇征集到一块北斗星象画像石。该石呈三角形,一角残。底部边长121厘米,其他两边一边残长64厘米,另一边残长61厘米,厚26厘米(图一)。该画像石浅浮雕。画面中心刻北斗七星,斗口向下。斗魁下是相互交叉的斧头与环首刀,刀左下角的图案似为蛇形。  相似文献   

19.
邹城出土东汉画像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南苏北的汉代画像石素以画面宏阔,内容丰富,构图细腻缜密著称。本期刊发的邹城市出土的汉画像石特点尤为鲜明,其中一块所刻24名人物均有榜题,其他如“泗水捞鼎图”、“战争图”、“农耕图”等,均较精美。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版画艺术,从远古时的岩画、陶器上的彩绘、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及秦汉画像石刻而起源,在隋唐五代时期逐渐成长起来,宋元两代堪称"兴盛时期",这一时期除了宗教木刻画被大量创作之外,民间日用的雕版画以及年画性质的木刻也开始风行于社会。徽派版画源于刻书,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在明万历年间达到鼎盛,徽州的巨族、富商尚刻书,举凡宗谱、地志、经史、考古、宗教、文艺、墨谱等类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