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隆庆     
在有明一代的皇帝中,明穆宗朱载垕是比较不显眼的,他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元月二十三日,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继承皇位,翌年改元隆庆,死于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在位五年半,享年仅三十五岁。 朱载垕之所以不显眼,一因在其执政的全过程中,“临朝无所事事”,“端拱寡营”,本人谈不上有什么鸿猷远略,亦无什么功业建树可纪;二因就其人的素质和表现,不外以庸碌无能,且尝财好色多欲见称。再加以,他享祚甚短,又夹在两个长期在位的皇帝中间,其父明世宗朱厚(火总),年号嘉靖,在位四十五年;  相似文献   

2.
葛钢 《沧桑》2009,(6):10-11
明隆庆和议前在大同地区曾设过两次马市,时间不长,即起战争。隆庆四年(1570)汉蒙达成和议,史称“俺答封贡”。主要内容:1.封贡;2。互市;3.交换;4.宣谕。隆庆和议的达成结束了明与元蒙的战争,给明代北部带来了相对安宁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发展了生产,促进了汉蒙两民族的商贸与友谊。  相似文献   

3.
明王朝建立伊始即厉行海禁,既不许中国海商出海,也不许外国海商来中国贸易,中外物品的交换被严格限制在“朝贡贸易”的范围内。这种海禁政策执行了两个世纪,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才部分解除,私人海外贸易这才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从而得到迅速发展。隆庆开放不仅在中国海外贸易史上是划时代的大事,而且在华侨史上也是个具有分水岭性质的重大事件。以前,不少学者隐约地意识到,明后期华侨出国人数有明显增加,但都未能与隆庆开放联系起来。因此,如何正确认识隆庆开放在华侨史上的地位,对整个华侨史研究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隆…  相似文献   

4.
《罪惟录》列传四载: 潞王翊穆,穆宗第三子,与神宗同母。隆庆元年册封,国卫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2页) 1.“翊穆”误,应为“翊镠”。(1) 《明史》、《明实录》、《墓志》等为翊镠。(2) 明太祖朱元璋定制,其子各系每代第二字有定,第三字则用木、火、土、金、水偏旁字。潞王这一代第二字应为翊,第三字应为金字偏旁字。2.“穆宗第三子”误,应为“第四子”。(1) 《明史·潞王翊镠传》:“潞简王翊镠,穆宗第四子”。(2) 《明穆宗实录》卷17:“隆庆二年二月乙酉,皇第四子生”。(3) 《弇山堂别集》卷33:“(潞王)穆宗  相似文献   

5.
1982年11月,北京东直门外香河园三号水源一厂工人挖菜窖取土时,在距地表1米探左右发现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款青花鱼藻盘一件,出土时盖在骨灰罐上(图一)。盘高3.7,口径20.7、底径12厘米。胎骨较为洁净,釉质细腻光润,釉色白中泛青,盘内外均有青花纹饰。盘内中心饰青花游鱼一条,周围饰以五簇莲花、莲蓬、莲叶,茨菰等,间以水草、浮萍(图二)。盘底外周饰青花游鱼4条,间以四束莲花、莲叶、茨菰、水草组成的"把莲"图案和水草、浮萍等。盘底有"大明隆庆年制"楷书青花六字款(图三)。  相似文献   

6.
现属安徽省安庆市的舒州同安监,始置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停铸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历时约140年。在北宋时期,以铸铜钱为主,年铸量在十万贯左右,在当时全国20多个钱监中,铸额不大,但管理出色,曾获朝廷葆奖。南宋时期,以铸铁钱为主,铸量常年在二十万贯以上,约占全国铁钱铸量的三成,最多时年铸额竞达三十万贯,是当时全国铁钱铸量最多的一个钱监。  相似文献   

7.
明季天主教学者王徵,字葵心,又字良甫,自号了一道人或了一子、支离叟、景教后学、崇一堂居士,教名斐里伯(philippe)。明陕西泾阳县鲁桥镇尖担堡人,生于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卒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王徵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面临深刻危机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一个开始吸收西方学术文化的新时期。王徵作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人物,他不仅科考、入仕,还皈依天主教,传播西方的科技“奇器”,可谓是会通文理、学贯中西的一位奇人,因此,长期以来深受研究者们关注。有关王徵的研究从明朝末年至今基本没有间断,总的来讲,以往对于王徵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三个…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文物商店在收购工作中征集到明代隆庆官窑青花熏盒一件。熏盒为正方形,通高11、边长11.6、壁厚0.6厘米。盒盖隆起,中间镂空一古钱纹  相似文献   

9.
1981年辽宁抚顺市文物站收购到一件明代隆庆五彩云龙纹梅花碟。此器造型别致,底、足均呈五瓣梅花状,器里中央底部绘有五彩云龙,每个花瓣的里外都有彩绘花纹(图一)。碟高2.6、口径11.7厘米。胎质洁白细腻,底足上露胎处的边缘有两条极细线状"火石红"。底足没有台痕及刀削痕,光滑平整。整个器物的修胎很精细,未见有跳刀痕迹。由于器物小巧,胎子较薄,用指轻弹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一般称之为"冷音"。  相似文献   

10.
明昭陵     
明昭陵在明长陵西南约5里的大峪山下,埋葬的是明世宗第三子朱载垕,年号隆庆,庙号穆宗,母康妃杜氏,在位6年,36岁死。 这时期由于统治集团追求享受,皇帝懒于朝政,多听邪言,慢慢各机构作弊成风,边防松弛,外族不时犯境,国内又灾情不断,人民生活极其困苦。  相似文献   

11.
大明通宝到底于何时铸行,多年来一直没有定论,至今泉界争议犹多。据史籍记载,大明通宝的铸期有多种说法:洪武年铸说;嘉靖六年铸说;隆庆年铸说;万历年中铸说;南明鲁王铸说。历年来经过泉家学的不懈探讨研究,如今洪武、嘉靖、隆庆三朝铸造之说基本已可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2.
明泾阳王徵先生行实述评张中政王徵先生,字良甫,又字葵心,自号了一道人,了一子或支离叟。查继佐在《罪惟录》中为他立传,第一次提出"徵奉天主教,最辟佛事",教名斐里伯。陕西西安府泾阳县人。生于1571年(明穆宗隆庆五年),卒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  相似文献   

13.
“贵阳”一名,人们习以为起于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定名为贵阳府时。检阅史料,在此以前60年,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就有贵阳这一名称的记载了。此为《贵阳史话》(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所揭示。笔者这里仅就史料的辨识及为何产生这一现象作一点说明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位于赣西边陲莲花县闪石乡的复礼书院,是一所古老的学府,是王阳明心学的传播之所。在明清时期,其影响很大,乃人文胜地。复礼书院由明朝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刘元卿创办,始建于明朝隆庆六年(1572)。复礼书院的组建,完全是民间行为。假如  相似文献   

15.
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古城,是12个王朝建都之地,有"自古帝王都"之美誉。现保存的西安城墙,是明洪武三年(1370)至洪武十一年(1378)在唐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西安城墙形体高大宏伟,虽历经了600年的沧桑,却依然保存完整,这与城墙上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安城墙初建时为土墙,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陕西巡抚张祉给城墙外砌了一层青砖。乾隆三十三年(1768)规定凡城墙顶部须"海墁砖砌,使雨水不能下渗城身,里面添设墙宇,安砌水沟,使水顺流而下"。可见当时对城墙的排水系统非常重视。乾隆四十六年…  相似文献   

16.
八达岭长城是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任蓟州总兵官时加固重建的。据史籍记载,这次重建的时间是明朝隆庆三年至万历十年(1569—1582年)。而今,存留在八达岭长城的多处匾额碑刻,如关城西门门额和城台上的题名碑,以及“修居庸关路石佛寺地方边墙碑”都有这种时间上的记载。 戚继光(1528—1587)是山东蓬  相似文献   

17.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时99年,从世界范围看,这一时期正值欧洲文艺复兴盛期,是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初步发展时期。在中国,这一时期是明代社会剧烈变革时期,主要表现为启蒙思想开启、市井文化达到巅峰、手工业生产中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等。在制瓷业方面,景德镇御窑瓷器烧造总体呈现产量空前大增、造型更加繁多、大件器物增多、胎体趋于厚重、工艺略显粗糙、装饰愈加繁缛、色彩流行华丽等风貌。民窑瓷器产量和质量则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官搭民烧"制度普遍实行。由此导致此三朝瓷器颇具特色。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和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崇古和收藏之风的盛行,仿造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御窑瓷器的作品出现很多,更有甚者,利用原胎加彩,给鉴定带来麻烦。鉴定时主要还应从造型、纹饰、胎釉彩、制作工艺和款识等方面寻其破绽。  相似文献   

18.
<正>唐国通宝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铸币,始铸于李璟显德六年(公元963年)。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兵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南唐灭亡。由此可知,唐国通宝铸行时间约12年。从存世及窖藏出土的唐国通宝数量来看,唐国通宝当时铸量极大。这是由于当时南方战祸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南唐建国后,重视农桑,改善内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经济贸易繁荣,因而货币铸行量居于十国之首。唐国通宝小平钱版式繁多,有篆书、楷书、隶书多种,钱文美观,铸工较好,其中许多少见品  相似文献   

19.
西藏珍宝     
正大明永乐铜镏金烟墨天女像明朝永乐和宣德年间,在当时朝廷造办处制作了数量庞大、工艺精美的诸多佛教造像及其他法器,包括佛教乐器和供器,且源源不断地传入西藏境内。国内外佛教造像研究者普遍认为,西藏境内收藏的永乐和宣德年间制作的佛教器具基本属于明朝皇帝赏赐给西藏各大教派上师、法王的礼品。但在西藏喇  相似文献   

20.
贵阳牌坊的历史,可追溯到贵州的建置沿革。康熙《贵州通志 孝义》记载,(元朝)达鲁花赤相兀孙妻脱脱真:“早寡有忍独生以死从夫,延祐二年旌其节。”由此可知,元朝以前,贵阳这地方不排除建立牌坊的情况。明朝是贵阳历史的重要时期,明朝隆庆二年(1568),迁程番府于省会,取名贵阳府,贵阳便成为省会,是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