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沈经笙中堂》是一封没有寄出去的信札,写于光绪五年(1879)的农历七月七日。是当时的署四川总督丁宝桢,写给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沈桂芬有关洋务和藏务的信札。从这封信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中,可以了解封建王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史鉴今,或许能对我们今天的少数民族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乾卦六龙态的天文含义研究--《左传》"龙纪"历法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传》昭公四年的“龙纪”,是上古以苍龙星为历象的太阳历的记载。这个苍龙星星象在《易经》乾卦六爻爻辞中有形象的描述,根据寅月“见龙”、午月“跃龙”等记载,可知其观测年代当在夏代以前。这种借龙“以喻天之阳气”的龙纪历法流传至先秦秦汉,或称“易历”、“气历”;或称“律历”、“甲历”。它以天干记日,十日为旬,六旬为甲,六甲为岁,一岁360日;并通过不记在日序之内的56日的过年日使历年长度略等于回归年长度,从而形成了原始社会晚期一部较实用的历法。  相似文献   

3.
In the wee small hours of the morning of September 29, 1995, the ceremony of drawing a lot from the golden urn was held in Jokhang Monastery in Lhasa to determine the reincarnated soul boy of the 10th Panchen Erdeni. Curu Cenang, a famous Tibetan medicine doctor as well as astrologer, chose the auspicious day by studying the ancient Tibetan calendar. The system of drawing a lot from the golden urn originated from Emperor Qianlong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reincarnation system can be traced…  相似文献   

4.
Introducing a new theoretical category in religious studies, “ritual practice of time,” this essay constitutes an analysis about rituals of the structure of space and time of the Aztec fifty‐two‐year calendar in Mesoamerica. Time and space, completed and exhausted at the termination of the fifty‐two‐year cycle, had to be symbolically renewed and recreated in a fifty‐two‐year ritual. Challenging the view held by numerous Mesoamericanists, I demonstrate that the ritual practice of time of the related 365‐day calendar (“New Year ritual”) was not spatio‐temporal in a horizontal quadripartite manner. Given that only one world or cardinal direction of the world was ritually observed, a symbolic re‐enactment of the creation myth could not be executed since it would take four consecutive “New Year rituals” of four years to symbolically define the quadripartite earth. Conversely, the fifty‐two‐year ritual (and the 260‐day ritual) could, in principle, have this very significant meaning and function.  相似文献   

5.
吐蕃政权自从有了文字、历法、造纸术后,记录历史成为吐蕃统治者军政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吐蕃政权记录、整理了大量历史档案,但留存至今的不多。敦煌藏经洞所藏吐蕃藏文写卷为这一时期修史的主要代表。成书于嘉庆二年(1797年)的《卫藏通志》的编撰,是一次官方组织的修志活动,该志是清代西藏唯一的一部官修志书。西藏自治区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工作始于1977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陆续出版了一批志书。但这一时期的修志活动未跟随全国第一轮修志的大潮。1996年12月,西藏自治区全区三级修志工作全面启动。2005年,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意见,西藏自治区第一轮、第二轮修志合并进行。  相似文献   

6.
吴顺利 《攀登》2008,27(2):54-59
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实现了全线试运营,使雪域高原告别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对青藏铁路新线起点的格尔木市来说,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对其资源开发、城市发展以及产业布局正在产生和将要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就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清朝于雍正二年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后,在明朝的基础上,重新在青海、甘肃藏区设置的土司制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其特点和流変进行探索,其次,将甘青藏区划分为七个大的区域,即河北西宁府所辖地区(包括附郭西宁县、碾伯县和大通卫等)、西宁办事大臣所辖玉树地区、河南贵德、循化厅所辖地区、青海湖地区、凉州平番县(庄浪卫)地区、大夏河以拉卜楞寺为中心地区及洮河流域以卓尼杨土司为中心的地区,较为详确地列出清代甘青藏区藏族的分布、人口及经济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甘青藏区的社会组织,并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居于城镇、营汎或附近,主要从事农业和半农半牧生产的藏族社会组织;居地离城镇、营汎较远,以游牧为生的藏族社会组织,以及以大寺院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藏族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8.
晋侯稣编钟铭文对研究西周历法及月相词语的含义和所指时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研究认为,西周金文月相词语所表示的时间是定点的,各表示太阴月中固定而又明确的一日;晋侯稣编钟铭文中的历法关系表现为月分大小,干支相连续;晋侯稣编钟属于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器。  相似文献   

9.
“夏时冠周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学胡安国的《春秋》学理论当中。有所谓“以夏时冠周月”之说。昔人反对很多。今人则以为是纯粹的经学问题而不屑一顾。本探索此说的真实含义,揭示胡氏提出的这一命题在表面的历法问题背后的政治学意义,指出解决此类经学问题对深入开展历史研究是很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的历政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自尧制新历起形成了实质上与巫史文化对立的历政文化,这标志着中国古人对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对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发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并孕育了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天人哲学,故历政文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优良传统文化之一。在先秦学术中,真正继承历政文化精髓并使之升华的是儒家之学,渊源于历政文化的阴阳五行之学则最终沦为一种“舍人事而任鬼神”的“小数”。  相似文献   

11.
唐卡艺术品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秀花 《攀登》2008,27(4):150-153
当今世界,开发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文章通过对唐卡的历史内涵、文化价值、商业前景的研究,提出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唐卡艺术品的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从而使其成为青海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苏永生 《攀登》2006,25(5):131-134
青藏高原在全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近几十年来由于高原藏族生态文化的有效性明显削弱,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逐年恶化,所以,必须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进行立法保护。与高原藏族文化相协调,应当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立法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参与为立法基本原则,并对高原藏族的优良生态环保习惯予以充分吸收。  相似文献   

13.
年、月、日、时,是人类生活、生产,生存最重要的时间概念。五、六千年以前科学推算的历法和钟表还没有产生以前,我国先民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观测来确定年月日时等时间概念。北斗七星则是一部摆在天空的历书和时钟。凭着对北斗柄指向变化的观测,人们便可以精确得知春夏秋冬四季及其月、日和一日的具体时间。  相似文献   

14.
宋初沿袭唐、五代以来次相监修国史的制度,在仁宗朝变为首相监修的同时,建立起以临时命官提举为特征的修史制度,监修国史逐渐变成了一个徒有监修之名而无监修之责的虚职。元丰五年以后,监修国史之职不再除授,修史但以提举修国史系衔。南宋绍兴三年恢复监修国史制度,九年又恢复提举制度,使监修、提举分领日历和国史的修撰。绍兴二十六年,监修、提举为左、右宰相分领,遂成为定制,相位虚,则由参知政事权领。  相似文献   

15.
郭敏丽 《攀登》2010,29(5):111-116
藏传佛教是源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以后与当地原始苯教斗争融合产生的。由于藏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和以活佛转世、政教合一等为特征的宗教体系。这些特征与藏族全民信教的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使藏传佛教在藏区社会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并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白马藏族神话,就是用口头白马语为载体,以耳听、心记的方式向后传承留存至今的本族神话作品,主要类型有:创世神话、人源神话、神灵神话、英雄神话等。经考察发现,白马藏族神话最为发达的是英雄神话,其中的代表作《阿尼嘎萨》流传千余年,长达十余万言,堪比蒙、藏等族的《格萨尔》,展现了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和口传活态文化的最高成就,值得学界重视。白马藏族神话表现出独到的述说特征:整体表现为口头传承过程由"信以为真"向信众逐步散失的转变与题材的不规则演化,述说体系虽零散杂乱且缺乏整一严谨性,但又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党周才让 《攀登》2011,30(3):82-86
近几年来,国家对藏族聚居区经济建设尤为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黄南藏族自治州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为此,必须认真总结黄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国家藏族聚居区建设政策,推动黄南州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Kongsa Yedog, originally named Yexei Dorje, was born into a common farming family in Gyangze County of the Xigaze area in 1916. In his teens, he was taken into the Tashilhungpo Monastery by his monk uncle to study Tibetan language and sutras, studying together with several older male apprentices under an old lama. One year later, Yexei Dorje passed the examinations to become a real Zhaba of the monastery. One morning, the atmosphere in Tashilhungpo Monastery was hushed, and the curious Y…  相似文献   

19.
森和 《江汉考古》2006,59(2):73-79
本文对“楚帛书”(包含第二帛书和残帛书)上有关月名与历法问题的文字和图像进行了基础性研究,认为子弹库楚帛书群中可以看到边文月、十三行月和楚月名三种月名,并尝试就其对应关系与历法作了再验证。我们还以五行说为指标,通过对“日书”以及“卜筮祭祷简”进行比较,指出楚帛书群的年代可能接近九店楚简“日书”。同时就子弹库楚帛书群的史料性质以及定位及今后的课题研究简单地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前看来,西游学界主要从中原文化中探寻《西游记》故事的演变过程,少有学者从民族的视角去审视藏文化与《西游记》的关系。殊不知,西游学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在《西游记》故事获得重大发展的元代及明代前中期,正是藏文化,特别是藏传佛教大量传入中原时期。从《西游记》《金瓶梅》等明代小说中出现的藏传佛教元素,足可证明,西藏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元明时期内地的文学创作。近年来,随着西游学研究视野的拓宽,以及大量藏学文献的汉译,为深入研究西藏文化与《西游记》关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