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金时期陇山地区流行仿木结构砖室墓,墓室砖雕内容有孝子故事、家居活动与动植物等,在墓葬形制、砖雕装饰与丧葬习俗方面与其他地区既有相似性,又有地域特点。部分砖雕的异域风格表现了宋金时期陇山地区居民在墓葬文化上的兼容并包。陇山地区的宋金砖墓为研究本地区宋金时期丧葬文化特点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地域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2.
略论秦汉道制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16(4):19-27
“道”为秦国创设的与县平行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 ,通常置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道”的设立与少数民族治理关系密切 ,负有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事务的职能。汉代的“道”多承袭秦制 ,但随着郡县制的成熟 ,“道”在行政职能上与县逐渐融合 ,在职官设置、司法职权、居民管理等方面与县的差别也渐趋一致。至汉武帝时新开“三边”之地 ,初郡中新设置“道”的数量已大大减少 ;直至仅设县而不置“道”,原有的“道”也直称为县或遭废弃。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由关中通往陇右的交通线主要有两条,即沿泾水西行越陇山的陇右北道和沿淠水西行过陇山的陇右南道。陇右南道翻越陇山的线路有三条,自北而南分别为陇山北道、陇关道和咸宜关道;此外,还有起自陈仓大致滨渭河西行的陈仓狭道。陇关道线路又分为北线和南线,北线为陇关旧道,南线即陇关新道。四条道路中,以陇山北道和陇关道最为重要.秦汉时已是重要的交通干道;咸宜关道开通较晚,实际是陇关道的补充;陈仓狭道基本沿渭河峡谷西行,路途险阻,时通时断,作用远不及陇山北道和陇关道。 相似文献
4.
赵凯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2007,1(2):59-67
秦汉时期,童谣、谶纬的舆论功能,源自其对现实的反映以及秦汉时人对其“先验性”的迷信。秦汉政府将舆论监督引入包括选官取士在内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体现了官方对民意、众意的有限度的尊重。在秦汉时期政权更迭过程中,社会舆论起着重要作用。借鉴不同的历史经验,依据不同的指导思想,秦汉王朝的舆论政策及政策执行策略有所不同,其国祚短长,与此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6.
略论秦汉王朝的保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密制度是秦汉王朝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列入保密范围的事项主要包括君主行踪、宫省事务、军事行动、重要政务及公文秘籍 ,所采取的保密措施主要表现为明确保密要求、控制知情范围、严格防范规定、查处泄密事件。秦汉王朝所建立的保密制度 ,体现了中国古代专制王朝保密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8.
9.
11.
秦汉政权是在批判周代贵族特权政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官吏的法律特权还处在一个逐渐形成和强化的时期,这就使秦汉官吏法保留了一些相对合理的成分。具体来说,秦汉官吏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在官吏的选任环节本着保举原则,把个人的利益和风险有机结合起来;对官吏政绩的考核突出廉与不廉和胜任与否;对官吏的监察在郡县体制内的同体监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的垂直监察体系;对官吏的一般性刑事犯罪比照百姓处罚从重,尤其严惩官吏的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2.
眉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位于北纬34度,东经108度之间,与扶风、岐山、太白、周至四县相邻。西(安)宝(鸡)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穿越县境。渭水自西而东蜿蜒,分县境为南北两部,北部是渭北旱原,地势较为平坦;南部有秦岭山脉横亘,宛若屏障,从秦岭脚下向北,为呈东西向的带状黄土台原区,原面平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木炭作为主要燃料之一,被广泛使用于民众生活以及手工业生产领域如冶金、制陶、煮盐等诸多方面。规模巨大的木炭用度,造成了林木资源的过度破坏,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生态效应。两汉社会生态恶化以及自然灾害频发,与此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15.
谢绍鹢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24(3)
郡在设置之初就与边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传世文献中《史记》最早出现"边郡"一词。边郡成为秦汉一个习见的概念,它的认定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必须有"障徼"等边防设施才能称为边郡。边郡意涵其实有广义狭义之分,有时并不能严格按"有障徼"的边境线所在来划分界定。边郡与内郡的众多差异中,生产方式的差异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些差异影响到人们的习性风气。在中国领土幅员初步成形的时期,秦始皇、汉武帝在位时有过两次大的开边扩土的浪潮,这也是边郡设置的两个高潮,设置过众多的边郡。 相似文献
16.
乌江古称延江水和涪水,源头为汉水。秦始皇于乌江下域置黔中郡,西汉将黔中郡改置涪陵郡、丹兴、万宁二县分别在思南、沿河。犍为郡、?柯郡分置的敝邑县治所在今黔西甘棠龙滩一带,邑敝水即黔西沙坝河。汉阳县治所在今赫章可乐。 相似文献
17.
秦汉之际仙人思想的整合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时期,仙人思想呈现出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不平衡导致秦始皇统一后,受关东方士的引诱,逐步沉溺于求仙活动之中,生前全面实践活人成仙术,死后在陵园中实施成仙的种种辅助设施和幻想情景。西汉早期,在政治大一统的格局下,原有的仙人思想不仅进一步地相互交融,而且得到了丰富和扩展;活人成仙术对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死后成仙思想流行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墓葬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此后千余年间墓葬表现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8.
宴饮是中国古代统治阶层重要的生活方式,但宴饮非专为饮食,它在构建权力秩序、塑造政治权威和维系社会运作等方面发挥着特有的功用。秦汉时期,皇帝经常利用宴饮来构建皇帝权威、维护政治秩序,并规训臣民的服从意识。宴饮也是统治阶层协调关系乃至权力博弈的重要方式,在宴饮中遭受挫折往往会引起当事者的过激反应,造成关系恶化和政治冲突。宴饮长盛不衰,影响深远,与古代中国重视人情关系的社会特征所营造的制度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在出土的秦汉简牍中,有不同类型的记载当时历法的简牍,学者们一般都将它称作"历谱".其实这种命名并不恰当,也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简牍的性质.我们认为,除了把一部分改成作"历日"以外,还有一部分应当命名为"历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