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福王朱由崧被遗臣旧将拥于南京即位,改明年为弘光元年。十月开铸弘光通宝铜钱,至弘光元年五月被清灭,弘光钱仅铸造7个多月,但其铸量甚大,存世颇多,盖因南京为明末最大铸钱基地之故。  相似文献   

2.
644年(甲申)3月19日,李自成占领北京,宣告明亡。随即吴三桂于4月11日开关降清,4月29日,李自成被迫撤出北京。明亡后,朱明的几个宗王在遗臣将和汉民的拥戴下,持续在江南建立了几个南明王朝,福王弘光朝为第一个南明政权,弘光通宝作为首铸的南明钱,也为南明钱币开局垂范。《三藩记  相似文献   

3.
王刚 《沧桑》2008,(5):26-27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失陷,崇祯帝自杀。五月,福王朱由崧先监国后称帝,在留都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仅过一年,这个政权便在清军打击下灰飞烟灭。弘光政权的建立和迅速败亡,对明清两代政权更替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税策是一个政权重要的政策之一,它的实施涉及天之下百姓的生活大计,所以其实施的得民心与否至关重要。清初南明弘光政权与清朝共存,其实施的税策各有短长。清朝正在蒸蒸日上,其税策处处以得民心为标准,以宽松为怀,处处显示出恤民诚意,所以也就得民心;新成立的弘光政权,建立在风雨飘摇之中,而且面对农民军和清军两股强敌,要加强国防和军事建设需要要大比军费开支,再加上政府腐败导致军队腐败而引起的军费开支的过滥,所以引来财政的入不敷出,统治者不得不变换花样征收,由此加重了百姓负担,使百姓怨声栽道,最终新政权短命而亡,在其诸多的亡国原因之中,税策的不得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双方税策的成与败,值得总结,以警后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南明弘光政权北使议和团成员马绍愉、陈洪范致吴三桂书,考证了明清之际瞬息万变的政治形势及南明弘光政权贯彻执行“联清灭顺”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6.
佚名 《文史月刊》2013,(12):18-19
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明福王朱由崧(崇祯皇帝的从兄弟)于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并以“弘光”为年号。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士英     
马士英被《明史》列入奸臣传,让他与阮大铖承担弘光政权倾覆的责任,他的为人也一无是处,数百年来,众口一词。笔者一向多疑,对完全好和完全坏都不太相信,因而阅读了相关史书、研究著作,觉得加在马氏身上的一些罪名并不如实,如“阉党”、“推翻逆案”、“迫害正人”等。  相似文献   

8.
顾养谦,字盖卿,号冲奄,南通人。生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明弘光年间(1644~1645年)成书的通州《州乘资&;#183;顾养谦传》载:“二十二举于乡”,“卒年六十有八”。说明顾养谦故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相似文献   

9.
刘致中 《文献》2004,(3):193-204
阮大铖是明代诗人、戏曲家,南明弘光王朝最有争议的人物,因依附魏阉,世所共弃.其家世似未有专文论及,本文试作一初步考索.  相似文献   

10.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是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苏州府昆山人。清军入关后,他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志,投效南明朝廷,先后任弘光朝兵部司务、隆武政权兵部职方司主事,多次参加抗清斗争,但均以失败告终。顺治十一年(1654)春,顾炎武迁居南京钟山南麓。  相似文献   

11.
《黄道周纪年著述书画考》评介燕源黄道周(1585-1646年),明福建漳浦人,字幼平,他因曾在铜山孤岛石室中读书,故号“石斋”。明天启年间进士,至明末崇祯时任右中允,在此期间,他上疏指斥大臣杨嗣昌等人,结果被贬官,谪戍广西。明亡后,在南明弘光政权中任...  相似文献   

12.
古钱     
大明、弘光、隆武、永历通宝南明诸王所铸。1644年鲁王朱以海在浙江铸大明通宝钱;1645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铸弘光通宝钱;同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铸隆武通宝钱;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铸永历通宝钱。钱文及径,重大略如明历朝所铸。后郑成功沿用永历年号。今见行书永历通宝、篆书永历通宝当二型钱,系郑成功铸  相似文献   

13.
史可法的“忠正”与钱谦益的“变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可法(1602--1645)和钱谦益(1582—1664)都是明末清初响当当的的大名人。两人有不少的相似之处:史可法于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钱谦益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崇祯登基后,史可法任户部主事,钱谦益任礼部侍郎;“南明”政权建立后,史可法出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钱谦益出任礼部尚书;弘光政权时,两人皆遭马士英等当权派排斥。  相似文献   

14.
1644年3月,“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明崇祯皇帝上吊煤山,明朝灭亡。同年4月,清军入主中原,时明朝部分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了五个王朝,与清对抗,前后历时18年之久,史称南明王朝。在南明王朝初期的弘光政权、隆武政权相继仅存的两年中,贵州贵阳人杨龙友作为名噪江南的画家,全国的“画中九友”之一,英勇抗清,以身殉国。可谓蛮荒之地出蛟龙,抗清英雄显本色。杨龙友无疑为明末抗清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遗憾的是,因孔尚任的一部《桃花扇》,这位英雄却被历史误解长达数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15.
正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中央王朝土崩瓦解。明军叛将吴三桂(明山海关总兵)引清兵入关,借追剿"流寇"之名,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扫中原。"流寇"李自成、张献忠分别建立的大顺、大西政权,亦无法抵御清军攻势,败退江南。而江南地区明朝宗室诸王又先后建立了弘光、隆武、绍武、永历政权,均以"正统"自居,力图恢复大明江山,史称"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政权在清军及叛将的围攻之中迅速覆灭,唯有永历政权坚持  相似文献   

16.
论南明弘光朝史者,主张立潞而废福的人为数不少。笔者以为,就有明一代的立储制度与当时具体情况来看,立福是符合时人的观念、道德准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就立福问题的结局来说,也是可取的,立福引起的混乱较少。 李自成农民军于崇顽甲申三月进入北京,明代末帝朱由检自缢后,大明最少还有半壁江山在明军控制之下。明代特有的“南政府制度”,还保留有一套完整的国家统治机构,当时所缺少的只是一位帝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前考南明权相马瑶草"士英实为弘光朝最后奋战之一人"(陈垣先生语),并未变节降清,清顺治十八年隐身南昌青云圃道院,康熙五年寿终正寝。那么,南明弘光二年至清顺治十八年约十有六年间,马士英息影何地,其隐匿秘史又与南昌青云圃道院缘何牵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经检阅清初民间戏曲,竟雪藏了马士英逃亡史一段轶事。一、马头调逸剧考清嘉庆四年华广生编《白雪遗音》卷一《马头调·太子逃难》载:"太子逃难,观不尽的山清水秀。满腹里忧愁。错把那打鱼的船儿,当作那梁冀的追舟。顺水东流。想当初,锦殿皇宫把福享彀。生长在龙楼。到而今,后面追赶无人救。龙目泪交流。万家春的阴阳有准,  相似文献   

18.
公元1644年10月清王朝在北京建立中央政权,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这39年中,各地有组织的武装抗清战斗此伏彼起。在1652——1661年间西南和沿海地区出现的大规模抗清斗争中,以郑成功和李定国为代表结成的“郑李联盟”起着重要的作用。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方面是明朝中央政权土崩瓦解,南明的弘光政权、隆武政权相继覆灭;另一方面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先后遭到重大挫折,李自成、张献忠牺牲,其他地区和沿海分散的抗清武装未  相似文献   

19.
正上明末一段历史,错综复杂,多少年来聚讼纷纭,一直是史学界甚至文化界的一个热点。由于战火兵燹,史籍焚毁殆尽,种种原始依据荡然无存。待到世事稍定,清代官修明史,主事者既秉统治者意旨而妄加取舍,且据个人与党社好恶而随意涂抹。致使相关史实模糊,谬说盛行。如《明史·本纪》至二十四卷《庄烈帝》为止,以崇祯身亡、清兵入京作为明朝终结,而不承认南明弘光及其后隆武、永历等南明诸帝。在《奸臣传》中,却录入担任要职主要在弘光朝的马士英传记。更为荒谬的是,传中将马士英阮大铖二人交错而写,造成两人关系非同寻常的印象。作为正史,不仅不加考证和辨识地采用大量言无实据、似  相似文献   

20.
<正>商传先生著《走进晚明》一书于2014年7月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何兹全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世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成果之一,是一部对晚明社会转型问题深入研究的力作。"晚明时代"所探讨的内容始于万历初年,至弘光政权的覆灭为止,前后经历了大约半个世纪。弘光以后的南明政权,存亡于战乱之中,没有了繁荣景象,与晚明时代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场景,已迥然不同。关于晚明时代开始发生社会变迁的观点已为目前许多学者所认可和探讨,商传先生则进一步提出以"国家权力的异化"来解释明朝何以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渐走向灭亡,认为"晚明时代国家权力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