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之洞(1837~1909年),直隶南皮人,字孝达,号香涛,中年以后自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年则号抱冰老人.他举咸丰壬子乡试第一、同治癸亥一甲第三进士及第,其后抚晋督粤,二权两江,三督湖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受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宣统元年(1909年)死后谥襄,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晚清实行“洋务运动”和“新政”的地方实力派大员。  相似文献   

2.
张双锡 《收藏家》2009,(5):69-70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精地理、目录、版本、金石文字之学,擅长书法,是晚清著名学者。曾主讲两湖书院,任勤成、存古学堂总教长。  相似文献   

3.
程刚 《湖南文史》2014,(5):40-40
同治元年(1862),曾国荃率兵水陆并进包围了南京。可不想,南京城内太平军战力并不弱,曾国荃包围南京两年未取得实际战果,直到同治三年(1864),才攻克了钟山上的太平军大营。此时,朝廷认为这是攻取南京的最佳时机,便急命李鸿章发兵会攻南京,援助曾国荃。  相似文献   

4.
贵阳来仙阁,位于市东北郊的东风镇麦穰寨,距城中心区约18公里。麦穰寨前有由南明河与龙洞河交汇而成的大长河(又名大塘河)潆绕。其上有九眼桥,因涨水冲毁,后又建三硐桥,改名日汇川桥(或名汇仙桥)。来仙阁就建立在大长河的矶石上。阁高20余米,木质结构,三层六角。角系铜铃,微风轻拂,叮咚有声。阁前有“来仙阁”三字匾额,两边有围墙,墙壁有碎花瓷砌成的大宇,一日“天高地迥”,一日“岳峙渊亭”。这是描摹来仙阁的周遭环境。20世纪80年代,我在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时,曾与文管会的同志几次到来仙阁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5.
祁隽藻(1793~1866),字淳甫.后改为观斋。山两省寿刚县平舒村人。嘉庆十九年(祁22岁)中进士.历仕四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度军机,世称“啊三代帝师”(即:道光、咸丰、同治),对清廷的政清史化曾有过‘定影响,是晋人在  相似文献   

6.
第三章 鼎盛(清代后期) 从道光年间开始,晋中商帮进入鼎盛时期,其显著标志是1823年(道光三年)首创票号,很快形成平遥、祁县、太谷三大票帮“汇通天下”,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造成金融业和商业相辅相成、空前繁荣的局面。中经咸丰、同治两代,直到光绪末年,历经四朝,历时80余年。  相似文献   

7.
樊斌 《文史博览》2009,(11):60-61
曾国藩曾三任两江总督,一生与南京结下难解之缘,留下了许多珍闻逸事。其中,同治年间,巧用一把金陵折扇,为他的干爹“摆平”了一场差点酿出人命的官司,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斡旋与睿智,既给足了地方官员的面子,又避免了干涉地方公务之嫌。  相似文献   

8.
厘金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咸丰三年(1853年)刑部侍郎帮办军务雷以诫奉办江南军务.为江北大营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饷,在扬州附近的仙女庙(今江都市江都镇)、邵伯等镇设厘金所,对上述镇的米市征收千分之一的捐税,此乃厘金的开始。至同治元年(1862年)除云南(同治十三年设)和黑龙江(光绪十一年设)外,厘金制度已遍行于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9.
徐桐二三事     
徐桐二三事徐实曾徐桐(1819-1900),字荫轩,汉军正蓝旗人,尚书泽醇之子。他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历任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崇尚宋儒学说,恶西学如仇,反对维新变法。他是端王...  相似文献   

10.
清咸丰九年(1859)和同治四年(1865),太平军曾两攻克嘉应州城(今梅州),十万大军纵横嘉应;1865年,十万太平军还在嘉应和当时潮州所属之丰顺全军覆灭,太平天国(除北部合于捻军都外)在梅州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这些惊天动地的悲壮的历史,《嘉应平寇纪略》和光绪《嘉应州志》等曾予以记载。遗憾的是,它们只重事件、述梗概,对历史细节和人民的历史感受,却记载不多。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至六年(公元1083年)曾在江西泰和任过县令。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曾作有七律诗《登快阁》一首,抒写公事之余登临泰和县城东胜迹快阁,远眺晴空美好景色,激起闲适旷达的情感,寄情于诗:痴儿子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千百年来,人们传咏着“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诗情画意交融的佳句。黄庭坚先后在庐陵境内留有手迹碑刻两件:一件为吉安青原山净居寺壁手书诗碑,另一件则是在泰和快阁的手书御制…  相似文献   

12.
祁建 《文史春秋》2014,(11):36-38
湖广会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1573—1619),首辅张居正捐私宅修建了“全楚会馆”,后来成为私人住宅。据现有史料可知,最早住在这里的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进士,浙江盐运史张惟寅;次之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历任左都御史、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的刘权之;再次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事务,加太子太傅的王杰;最后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的叶继雯。叶氏祖孙三代世居于此。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的四通鲍康彩笺遗札罗宏才鲍康(1810─1881年)①是清代末年著名的钱币学家和金石学家。安徽歙县人,字子年,因曾以观古阁名其书斋,故常喜以观古阁主人自号。晚年去官退隐臆园,又号臆园野人。鲍康一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及光绪五朝,阅历丰富,...  相似文献   

14.
<正>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因其正对应天上主司寿命的"长沙星"而得名。它坐落于湖南省会长沙市中心东南角的古城垣之上,是古城长沙的标志性建筑。因它曾是古人祭祀天神、观测星象之所,同时又因其位于古长沙地势最高处,故历来被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有基于此,笔者作为天心阁的文物工作者和钱币收藏爱好者,通过三年时间调查研究,发现天心阁图案从晚清时期的光绪三十四年  相似文献   

15.
甲秀楼     
倪少环 《文史天地》2010,(7):F0004-F0004
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由甲秀楼、涵碧亭、浮玉桥及南岸翠微园的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等组成。其主楼的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结构,堪称中国建筑史上一绝。四百年风雨沧桑,见证了西南一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少林寺千佛殿壁画的临摹揭取与复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位于少林寺最后的千佛殿,又名毗卢阁,初建于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曾先后进行重修,现为硬山式建筑。殿内东、西、北三面壁上绘有“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彩色壁画,面积达320余平方米。其气势之大,人物之多,勾线之自由,用色之淡雅,在同类壁画中是罕见的。其时代,多认为是明代作品。解放后,人民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对  相似文献   

17.
两宋之际的著名学者陈恬是北宋望族阆中“三陈”后裔。学识渊博,善诗词,精书法。曾隐居于阳翟(今河南许昌市),不事举业。徽宗大观年间,拜校书郎。南宋初年,授直秘阁,辞官不就,归隐嵩山。《宋史》无传,事迹不显。陈恬历经两宋之交的乱世,其生平与事迹相对模糊,但文名显著,入“阳城三士”与“戊己四先生”之列。勾稽史料,窥其著述,以期深化对陈恬其人及两宋之际文坛现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与福建一衣带水,曾长期同属一个行政区划,地缘相近,血脉相连,两地人员往来十分密切。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翌年设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后改名嘉义)三县,雍正元年(1723年)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新竹)。在祖国统一的政治局面下,台湾文教事业全面发展。笔者查阅了乾隆《永春州志》(永春于雍正十二年由县升格为直隶州)、民国《永春县志》、同治黼建通茬窃、光绪《台湾通志》及众多永春族谱,查找到清代永春文人到台湾游历的大量记载,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清代闽台两地频繁的文化交流。其情形主要可以分为游宦、游学和教书三种。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兴起.大清帝国内外交困。英、法、俄、德、美、日等西方列强,无不乘势加紧从各方争相侵占、掠夺。同治三年(1864年),中亚浩罕国(安集延国)的阿古柏入侵新疆(俄、英暗中扶持)。同治十年五月,沙俄攻占伊犁。同治十三年,日本入侵台湾。危机四伏,蚕食不停。清政府内部的湘、淮两派,为加强自卫和防守各呈建议.由此产生了塞防与海防之争。  相似文献   

20.
<正>王承枫(生卒年不详),字陛臣,号丹麓,磁州(今河北磁县)人。咸丰、同治(1851—1874)年间曾任河南内黄(今河南内黄县)知县。史书记载:“善分隶、工山水”,属地方小名头画家。其山水画存世极少,仅见上海博物馆1件、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1件、河北博物院4件(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