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8年,在位于襄阳邓城城址南约600米处的王家巷遗址清理出春秋早期窑址1座、灰坑13座,出土较多的制陶工具和大量陶质生活用器。该遗址为古邓国制陶作坊遗址,为研究古邓国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的生活用具,为了适应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人们曾不断地改进制陶技术,以求生产出数量多,造型美的陶器。新石器时代的制陶技术可分为手制和轮制两大类。采用泥条盘筑法初步成型,再进行慢轮修整,是手制技术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有些同志对云南傣族的慢轮制陶工艺作  相似文献   

3.
广西靖西龙腾中屯壮族的原始制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永旭 《南方文物》2011,(3):100-105,99
陶瓷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发明,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不同文明传统内部之大小不等的地域性文化,都拥有差异程度不等的陶瓷文化,因此陶瓷史成为考古学上研究人类文化史、族群谱系关系史的最重要指示物,成为考古学上重建历史的最重要依据之一。陶瓷考古的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民族考古向来是陶瓷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外考古学家、人类学家都予以重视。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考古学者主要在西南开展了一系列少数民族地区原始制陶的调查研究,著名的有李仰松先生关于云南佤族、傣族、彝族及海南黎族原始制陶工艺的调查,并结合仰韶文化的制陶工具发现,研究史前时代的制陶技术发展史的不同阶段,是制陶工艺之民族考古调查研究的奠基。此外,宋兆麟、黄展岳、杨原、张季、林声等人分别对贵州苗族、云南傣族、云南元谋汉族等原始制陶的调查研究,也都是这方面重要的成果。除了技术史的调研外,还有人作文化史的民族考古研究,我曾探讨过台湾高山族民族志中的原始陶器群与闽台史前文化间的源流关系。伴随着考古学的自身发展与完善,陶瓷史的民族考古学研究还可拓展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和空间。本期收入的三篇文章,在这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从调研对象看,华南的许多族群社会、包括汉人社会中都保存大量原始制陶工艺,需要我们做更多的调查、充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生付永旭的《广西靖西龙腾中屯壮族的原始制陶技术》一文,首次为我们带来了壮族的原始制陶工艺信息,进一步丰富了原始制陶技术史的民族志文献。  相似文献   

4.
古代制陶包括工程和技术两方面:陶窑是土木工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为烧制陶器提供了可以反复使用的固定设施;技术为制作坯体和烧制陶器提供了工艺做法和工艺流程,二者相辅相成。古代制陶技术对瓷器的发明有直接影响,对冶金技术的发明、红烧土建筑技术的产生都有间接影响。研究古代制陶工程技术史的目标是创建中国特色制陶技术考古学。  相似文献   

5.
陶瓷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发明,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不同文明传统内部之大小不等的地域性文化,都拥有差异程度不等的陶瓷文化,因此陶瓷史成为考古学上研究人类文化史、族群谱系关系史的最重要指示物,成为考古学上重建历史的最重要依据之一。陶瓷考古的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民族考古向来是陶瓷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外考古学家、人类学家都予以重视。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考古学者主要在西南开展了一系列少数民族地区原始制陶的调查研究,著名的有李仰松先生关于云南佤族、傣族、彝族及海南黎族原始制陶工艺的调查,并结合仰韶文化的制陶工具发现,研究史前时代的制陶技术发展史的不同阶段,是制陶工艺之民族考古调查研究的奠基。此外,宋兆麟、黄展岳、杨原、张季、林声等人分别对贵州苗族、云南傣族、云南元谋汉族等原始制陶的调查研究,也都是这方面重要的成果。除了技术史的调研外,还有人作文化史的民族考古研究,我曾探讨过台湾高山族民族志中的原始陶器群与闽台史前文化间的源流关系。伴随着考古学的自身发展与完善,陶瓷史的民族考古学研究还可拓展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和空间。本期收入的三篇文章,在这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从研究领域看,似乎技术史是中国陶瓷考古的永恒话题,我们很少关注陶器上所反映的社会史信息,这方面得仰仗他山之石来攻玉。美国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教授MiriamT.Stark著、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佟珊翻译的《菲律宾卡林阿地区陶器制作传统中的社会因素》一文,以菲律宾吕宋岛科迪勒拉(Cordilleras)山地卡林阿(Kalinga)地区的原始制陶为例,探讨陶器制作过程的技术风格、陶器形态与装饰的物质模式,所体现的族群划分和社会分界,从物质文化的差别中钩沉社会关系,体现了考古学研究回归人类学本位。这类研究对于我们今后拓展原始制陶的民族考古,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对研究快轮制陶的一系列新概念作了厘清,同时提出了两个新判断:快轮制陶技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最后阶段;其技术的应用有两次高潮,第一次出现于铜石并用时代晚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次出现于汉代。最后,文章将地区之间(实质是各文化、各人群之间)快轮制陶的技术传播比作地震"能量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并且受到制陶者技术思想的影响,从理论上阐明了黄河流域各地区快轮制陶技术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制陶荫室起源于何时?本文提出从考古学上辨识制陶荫室的标准,梳理商周时期的制陶作坊材料,辨识出5处制陶荫室,发现:至少从西周早期开始,制陶作坊中已经有荫室的设置;制陶荫室主要用于泥质陶的晾坯;周代都邑的制陶作坊尤其注意利用这一技术保证陶坯质量;制陶荫室的辨识增加了我们对当时制陶作坊生产组织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潇 《华夏考古》2019,(1):94-102
目前学界对战国秦汉时期制陶业的研究多集中在陶窑结构及烧制技术方面,而对制陶工序的讨论较少。文章以民族志材料中陶器生产工序和制陶遗址中遗迹、遗物的功能分区为线索,复原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制陶工序,并进一步讨论了当时陶器生产的专业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陶瓷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发明,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不同文明传统内部之大小不等的地域性文化,都拥有差异程度不等的陶瓷文化,因此陶瓷史成为考古学上研究人类文化史、族群谱系关系史的最重要指示物,成为考古学上重建历史的最重要依据之一。陶瓷考古的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民族考古向来是陶瓷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外考古学家、人类学家都予以重视。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考古学者主要在西南开展了一系列少数民族地区原始制陶的调查研究,著名的有李仰松先生关于云南佤族、傣族、彝族及海南黎族原始制陶工艺的调查,并结合仰韶文化的制陶工具发现,研究史前时代的制陶技术发展史的不同阶段,是制陶工艺之民族考古调查研究的奠基。此外,宋兆麟、黄展岳、杨原、张季、林声等人分别对贵州苗族、云南傣族、云南元谋汉族等原始制陶的调查研究,也都是这方面重要的成果。除了技术史的调研外,还有人作文化史的民族考古研究,我曾探讨过台湾高山族民族志中的原始陶器群与闽台史前文化间的源流关系。伴随着考古学的自身发展与完善,陶瓷史的民族考古学研究还可拓展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和空间。本期收入的三篇文章,在这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从调研内容看,传统的调研几乎都集中于原始制陶,对陶瓷史上晚近历史时期的窑业技术史缺乏民族志的类比。东南地区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重镇、龙窑技术的中心之一,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东南龙窑技术源远流长,但龙窑技术史的复原研究主要是通过东南各省地下埋藏的唐、宋、元、明等历代窑址的考古发掘资料来展开,闽浙各省山地社会中若干年前仍旧青烟缭绕的龙窑工场,长期未能引起学者的注意。福建博物院羊泽林、栗建安、厦门市博物馆宋蓬勃、陈建国先生合作的《东南龙窑技术的历史记忆——厦门同安坑仔口现代陶窑调查》,独辟蹊径,首次披露了一处闽南现代龙窑的形态与结构,将一处近年刚刚停烧的现代龙窑的"准民族志"资料展现在研究者面前,必将引起窑业技术史学者、陶瓷史学者的一阵兴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荥阳官庄遗址发现了用于制陶的粘土原料以及未烧制的陶坯,这为研究西周中期以后中原制陶技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为此,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分析了部分原料和陶坯,并使用马弗炉对其中的陶泥进行了烧制实验。结果发现,官庄遗址的制陶原料含铁量较高,烧制过程中析出磁铁矿等铁类矿物,且烧成陶色偏深;此外,制陶原料和同期陶片之间物相的趋同性和化学成分的聚类性,显示陶器本地生产的特性。研究结果为研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时期制陶技术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制陶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古代陶器研究的重要内容。轮制陶器技术是目前制陶工艺领域为数不多的研究的较为深入的方面之一。本文以相关民族志调查为基础,提出轮制制陶技术包括经典轮制法、泥条拉坯轮制法和分段轮制法三个类型,并提出认定出土陶器使用了轮制技术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2.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的新窑村,尚有现代制陶作坊存在.这些制陶作坊均采用快轮制陶技术.此次,对其进行的考察主要包括原料采集、制作工艺、阴干及烧制等方面.考察的结果,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制陶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代制陶技术研究中有若干热点问题,如快轮制陶的直接证据是什么,慢轮修整与快轮慢用修整的区别何在,手制与轮制"并用"现象的原因,快轮制陶技术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内模制法的证据问题,全绞胎模制法和印纹硬陶技术的特殊性,等等,划清手制、轮制、模制三类成型方法的界限,是解开这些热点问题的突破口。而研究古代制陶技术的方法,一是考察实物与模拟实验相结合,二是多学科思维,三是灵活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通过厘清问题、理顺关系、划清界限、讲明道理,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整治武汉市水岸线的过程中,倍受关注的当数王家巷码头。王家巷码头有124年或120年之说。124年之说源于厚记轮渡公司开创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120年之说源于利记轮渡公司开创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而在武汉轮渡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三个王家巷码头。第一个王家巷轮渡码头,即四官殿码头,这是厚记轮渡自开创后使用的码头。码头正对着四官殿上首的王家巷,故称王家巷码头。说到此,江秉诚是个绕不开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二道井子遗址作坊区位于居址区南部,与该遗址的墓葬区共处于同一坡地之上,但与墓葬区以沟和空地相分隔,相对独立,区域内发现有烧制陶器的窑址、不同于居住区的特殊灰坑,有淘洗陶泥及储泥的各类遗存。从分布的区域、规模及发现的陶窑、制作陶器的一系列遗存、临时居住的小型半地穴式房屋等遗存状况来看,应属该遗址的制陶作坊区。其发现对二道井子遗址聚落的制陶生产有了基本了解,也表明制陶业在当时聚落中的重要性。同时为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作坊分布、规划以及制陶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其与中原及周边地区制陶作坊的异同也体现了各区域文化、技术的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6.
古代制陶工艺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李文杰先生的专著《中国古代制陶工程技术史》即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制陶技术史的集成之作,在中国古代陶器研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章就李先生书中提到的陶器技术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对陶器研究体系进行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17.
赵美  万靖 《四川文物》2008,(1):25-32
云南大学对怒族手工制陶进行了调查,对其制陶工具与制陶过程以及陶器的种类与用途作了详细的观察与记录.这些实地调查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手工制陶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轮轴机械制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以现有考古资料对中国古代轮轴机械制陶工艺的发展过程作了解说:轮轴机械制陶最早起源于垫板制陶,后来出现慢轮制陶,最后出现快轮制陶。快轮装置是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快轮制陶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曲子词兴起于隋唐,宋代鼎盛,名家辈出,蔚然大观。僻居西南边徼的云南.交通阻隔,与中原联系并不十分密切.由于各种原因.词这种学样式还未在云南出现。云南出现曲子词,是在两宋之后的元朝。有赵藩编选的《滇词丛录》第一辑,分上中下三卷,收词家五十一人,词作三百八十五首。继赵藩之后,又有阙名编选的《滇词丛录》第二辑,仍分上中下三卷,收词家三十三人,词作一六五首。比之云南古代诗歌.数量少,作也少,但是,有个显的特点,就是有女词人登上了词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农业生产技术、制陶工艺技术、建筑科学技术、铜的冶炼与铜器制造技术、纺织技术五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简要地阐述了齐家文化科技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