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荥经画像石棺“秘戏图”先后载于《四川文物》1985年1期、《文物》1987年1期和《四川汉代画像石》一书中(图一)。高文先生初定名为“耳语图”,解释说:“一男一女,曲膝而跪坐,男的右手抚着女的下颌正作亲密接吻状,有的人认为正在脸对脸地非常亲密的耳语。”其后则定名为“秘戏图”,解释道:“一男一女,盘腿而坐,男的右手抚着女的下颌骨正作亲密接吻状,应为秘戏图。”王恩田先生阅后,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定名为“赵苟哺父图”,解释说:“画像左方为著冠男子,而右方不著冠者似非女子,而  相似文献   

2.
1956年江苏铜山洪楼东汉墓出土画象石(参见24页图7),最初发表在1957年第4期《考古通讯》上并刊有纺织画象图片,但简报中并未加以介绍。1958年第4期《文物参考资料》王德庆先生的《江苏发现的一批汉代画象石》一文,和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徐州汉代画象石》一书中,对洪楼汉  相似文献   

3.
唐长寿 《四川文物》2005,(6):53-54,86
闻宥《四川汉代画像选集》中录有新津崖墓出土画像崖棺画像多幅,其中有“戏猿”图两幅.图中“妇人被猿背负”和“妇人坐于山洞之中”的内容是了解该图真实含义的关键.该图表现的应是一幅与妇人和猿有关的鬼神传说故事,正确定名应为“玃盗女”图.该图很有可能表现了四川西部山区汉晋时期人猿杂处的现状下发生的怪异事件,反映了四川古代的特定地域的生态环境和土著居民的生存状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汉墓画像中的“驱鬼辟邪”一类的画像石.  相似文献   

4.
中国汉代画像石分布在四川、山东、河南和陕北四个地区,其中四川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雕刻精良,著名中外。本文着重于四川汉代画像石为什么这样多?产生这么多画像石的社会历史背景;四川汉代画像石的种类、内容与特点;四川汉代画像石制作技术等方面的论述。一四川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汉代封建地主经济的反映,亦是厚葬之风的产物。蜀地自杜宇氏教民务农,开明氏初兴水利,特别是秦灭巴、蜀以后,中原文化介绍到四川来,促成了这一地区的繁荣。秦统一六国后进行社会变革,建立郡县制度,特别  相似文献   

5.
四川郫县新胜乡汉代画像石棺上的一副图像历来被认为是“曼衍角抵”图.但考证“曼衍”一词的含义,可知“曼衍”为一种以人装扮的、以巨型鱼龙等形象演绎神鳖负山等古代神话的幻化之戏.根据画面内容,结合文献记载,可知郫县石棺上的“鱼龙曼衍”图案应为“象人角抵”.  相似文献   

6.
汉代鱼鸟图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鱼鸟图是汉代文物上常见的装饰图案之一,一般以一鱼一鸟组成一个图案单元,亦有两鸟一鱼或一鸟数鱼组成一个单元者。鱼可辨者有鲤,鲫等。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上,还常见鲟鱼的形象。鸟可辨者有鹤、鹳、凤、雁等。关于这种图案的涵义,有人认为:鸟为瑞禽,而“鱼”“余”同音,是“富裕”的象征。所以鱼鸟图是“人们追求富足,向往胜利的思想反映,寄  相似文献   

7.
高文先生编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汉代画像砖》和由巴蜀书社出版的《四川汉代画像石》两书,汇集了四川境内出土的汉画像砖(含纪年、文字砖)、画像石拓片(照片)606幅,与目前我国发现的汉画像砖、画像石较多的几个省区和已出版的汉画专著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地方特点:画像石,以众多汉阙画像和崖墓画像为全国罕见;画像砖,则以内容丰富而数量众多居全国之首。这六百余幅汉画作品,再现了四川境内1700多年以前的政治、军事、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的不同侧面,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大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8.
我国汉代墓室、祠堂、石阙上的画像石,是绘画与雕刻艺术的综合,它又是汉代特有的一种艺术。所谓“画”是刻划的意思,即刻在石头上的装饰画。1973年,在日本举办了《河南省画像石、碑刻拓片展览》,展出五○件画像石拓片。1979年,我国第一个专门陈列画像石的《南阳汉画馆》正式开放。汉代的画像石艺术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在考古学上所谓“画像石墓”,是因为这种墓室都是用石料砌筑的,而壁上又雕刻画像,故称“画像石墓”,以区别壁画墓、画像砖墓。画像石墓起源于西汉晚年,东汉中期开始兴盛,到了东汉末年便趋于衰落。其分布区域主要有山东、河南、安  相似文献   

9.
汉画执棒小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上刻的车骑出行、宴乐和守门人等图像中,常见到侍从执一种一头粗一头细的棒形器物。过去对此物的解释,多认为是舞者所执的箭。如孙文青编的《南阳汉画像汇存》第一○四、一○五、一○六、一三三、一四○、一四一、一四三诸图,皆有执此物者,孙氏称之为箭(图一:1)。闻宥编的《四川汉代画像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汉代画像石、砖中,伏羲女娲画像甚多,且大多手中执有一种或两种“道具”,其中尤以手擎日月最普遍。笔认为,除了日月,乐器排箫与鼗鼓也是伏羲女娲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道具”。  相似文献   

11.
四川出土的十一具汉代画像石棺图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四川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雕刻精良,著名中外。四川汉代画像石,种类繁多,有汉阙、石棺、石函、崖墓、砖室墓、石室墓之雕刻。石棺是其中的一种。抗日战争时期,四川芦山县出土王晖石棺,郭沫若先生看到拓片后曾写了两首诗庆贺。不久重庆也出土了石棺。1949年以来,先后出土了一大批石棺,拙著《四川汉代画像石》(巴蜀书社出版)均已收录。本文介绍的是新出土的或以前出土尚未报导过的十一具石棺,即泸州一、二、四、五、九号石棺,南溪一、二号石棺,富顺、合江、高县石棺和彭山三号石棺。  相似文献   

12.
泸州近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中、鱼雀图引起学者专家的研究兴趣。高文先生在《四川出土的十一具汉代画像石棺图释》中对泸州九号石棺图释时说:“图中的白雀,其特征为短脚、短尾、扁咀、啄鱼、与朱雀不同。泸州四号石棺上也有此雀。石棺上凡出现此雀者皆有鱼,很值得研究。”同时他又说:“这一图上的鱼,有骨板、吻尖突、而且有须,似为鲟鱼。鲟鱼古名鲔、或鱏。”在泸州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图中,鱼雀图犹多: 一号石棺上鱼身长24、宽45、尾大  相似文献   

13.
室即墓室     
《文物》1996年第7期刊载的周保平《徐州的几座再葬汉画像石墓研究——兼谈汉画像石墓中的再葬现象》一文,将徐州发现的东汉元和三年画像石题记中的“石室”和另一块画像石题记中的“室”解释为“‘室’与‘石室’都是指墓葬的附属建筑,非指地下的墓室,汉代的墓室一般称为冢”。“这两方带有铭文的汉画像石非但不是出自同一个墓室,很可能来自不同的石室祠堂或墓前石龛”。我们认为此解与史实不合。周文引《汉书·张禹传》:“年老,自治冢茔,起祠堂。”两汉文献中提到“祠堂”之处甚多,无需枚举。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汉人对祠堂一般直称“祠堂”。祠堂画像石题记中对其称呼有;“祠堂”、“庙祠”、“食堂”  相似文献   

14.
四川汉代秘戏图画像砖的思考杨孝鸿《四川文物》1995年第1期接连刊登了陈云洪《四川汉代高谋图画像砖初探》与高文《野合图考》的学术文章,对新都县出土的男女交画像砖作了各自观点的分析。陈文认为画像应定为高谋图,而高文认为属野合图,尽管定名不同,但均从民俗...  相似文献   

15.
戚孟勇 《神州》2012,(15):71-71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朝代之一,汉代的能工巧匠们创造了中国艺术史的“叙事性”绘画风格,留下大量的“画像石”成为后人研究其社会、经济和艺术的重要物证。本文就《〈金石萃编〉卷二十中所见中国艺术史方法论》一文作者所提及的汉代画像石的图像功能进行了考证,并对建立中国艺术史研究体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绚丽多彩的画像石——四川解放后出土的五个汉代石棺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石棺椁为汉画像石之一种。抗日战争时期,四川芦山县出土了王晖石棺,郭沫若先生写了专门文章,后来重庆也出土了石棺。解放后也先后出土了几个石棺。本文介绍的是未曾报道过的五个石棺椁,即:彭山县高家沟崖墓石棺、彭山县双河崖墓石棺、荥经县石棺、泸州市石棺和灌县石椁。四川出土的石棺不但数量多,而且画像题材广泛,画面生动,为画像石中之精品。四川汉代画像石与四川汉代画像砖同为汉代封建贵族墓室之艺术珍品。它们同源异流,斗彩争艳,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四川汉代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是汉代封建地主经济的反映,亦是厚葬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汉代画象中,有关伏羲女娲形象的画象砖和画象石刻多有出土,但各种画面均大同小异,总的说来,伏羲女娲皆人首蛇身。有的面部相对,有的两嘴相亲;有的举日、月轮并手执规、矩,等等。二神之躯或作蛇身,或作龙躯,有的两尾卷曲,有的两尾相交,形象十分生动。学术界对伏羲女娲画象巳有较为详细的考证,唯四川省彭山县出土的“伏羲女娲·双龙”画象砖(图一),风格独特,内容复杂而新颖。其上有伏羲女娲二神(龙),有建筑物、人物等。这里,笔者针对该图象的内容并结合有关史料,试释如下。“伏羲女娲·双龙”画象砖为长方形,中间横穿一线将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图左方有一观阙式的建筑物,顶有三重:建筑物外有一官吏,手执笏板,面向建筑物;建筑物中有  相似文献   

18.
从汉画看汉代辟邪风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玉金 《民俗研究》2000,(2):89-100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墓葬(祠堂、石阙)的建筑材料,是雕刻和绘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全国共出土汉画像石六干余块,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川、陕北等地。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为我们研究汉代民俗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本文主要根据汉画像石资料对汉代辟邪风俗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汉画所见汉代车名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中的车马出行图是研究汉代等级制度的重要资料,其中各种车子的名称及其功用,以往的诠释每每有误,今参以文献,试作考辨。汉画所见车子以形别之,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示。图一、二所示分别为斧车(轻车之属)、轺车,并无异议。图三及其以下则各家所释不同。图三:曲辀,(车曼)盖,盖下车舆大体以车轮中轴线为界后半三面屏蔽,前敞,车舆的前面下部一般有长方箱形槛,车侧有窗(或无)。图示为山东福山县东留公画像石(《山东汉画像石选集》,简称《山东》,图585中车)。又如四川成都扬子山汉墓画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农业发达的国家。根据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天文学很早便发生和发展起来,传说牺和就是古代掌管天文历法的人。《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同书《索引》引《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牺和占日,常仪占月。……所谓‘占日’是指观测太阳,计算日子,等等。”汉代的画像石刻上,也常有“日御牺和”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