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文化大繁荣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展际交流渐成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常态。文物的利用率和流动性大大增强,文物安全开始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理念出发,主张从加强环境、人为、自然灾害三方面控制因素入手,通过结合博物馆工作实际,建立展际交流工作的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从而消除影响文物安全的各种隐患,使文物保护成果真正长久地为人类所共享。  相似文献   

2.
文物安全隐患与文物数量是成正比的,尤其是近些年来,盗掘、倒卖、走私、破坏文物的消息层出不穷,博物馆文物安全防卫工作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战。本文从对文物保护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文物保护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博物馆免费开放引起的不安全因素、博物馆文物保护经费严重不足四个方面剖析了博物馆文物安全防卫工作中的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于飞 《沧桑》2010,(1):150-151
文物安全隐患与文物数量是成正比的,尤其是近些年来,盗掘、倒卖、走私、破坏文物的消息层出不穷,博物馆文物安全防卫工作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战。本文从对文物保护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文物保护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博物馆免费开放引起的不安全因素、博物馆文物保护经费严重不足四个方面剖析了博物馆文物安全防卫工作中的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盛天文 《丝绸之路》2012,(2):112-113
2011年的故宫失窃案给全国各博物馆敲响了警钟。目前,全国各大博物馆在文物安全防范工作中基本都借鉴了故宫以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经验。故宫失窃案再次证明三防体系中人防的重要性。在文物安全防范体系中.任何防范都是通过人员去完成的,现代博物馆在物防和技防不断完善的同时,必须注童人防建设,只有加强人防建设,不断完善人防体系,紧密结合物防、技防设施,才能有效保障博物馆文物安全。  相似文献   

5.
单霁翔 《文物春秋》2013,(2):24-29,36
文物藏品一般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因此改善好社会公众委托管理的文物藏品的保护环境,提升文物藏品安全管理水平,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改善文物藏品保护环境历来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博物馆各项工作永恒的主题和根本。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不同职能和多种领域、学科的部门。现代博物馆的概念在不断地扩大,各种类型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包罗万象,准确理解和处理好博物馆藏品与博物馆功能的关系,有助于完善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和利用,扩大博物馆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本文结合成都博物馆建设初期开展的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博物馆微环境监测调控、文物防震方面针对具体文物做了大量的分析设计:文物保护应注重预防性保护手段的改进与优化,特别在地震多发区应建立文物防震应急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重视环境监测、博物馆馆舍动力检测等数据的积累,提出了基于文物安全的立体式、全系统防震安全理念框架,以动力检测数据为依据针对展陈和每件珍贵文物开展防震设计,并采取适宜成都博物馆的防震措施和装备。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博物馆的发展也离不开对这一科学生产方式使用。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影像数字化工作状况的分析、介绍及其意义的阐发,指出文物的数字影像信息是博物馆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资源,它的合理开发与应用涉及了博物馆工作的各个主要方面。博物馆的未来在于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的关键在于文物数字影像资料的科学开发、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本文结合成都博物馆建设初期开展的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博物馆微环境监测调控、文物防震方面针对具体文物做了大量的分析设计:文物保护应注重预防性保护手段的改进与优化,特别在地震多发区应建立文物防震应急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重视环境监测、博物馆馆舍动力检测等数据的积累,提出了基于文物安全的立体式、全系统防震安全理念框架,以动力检测数据为依据针对展陈和每件珍贵文物开展防震设计,并采取适宜成都博物馆的防震措施和装备。  相似文献   

9.
随着博物馆馆际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文物藏品的安全运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运输中保证文物藏品的安全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值得博物馆从事文物安全保护的人员去探究。本文将从博物馆安全保护人员的角度,以藏品的陆路运输方式为对象,从运输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运输中安全控制、到达后的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去探讨文物藏品运输中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的管理,是博物馆事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管理水平如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工作的优劣和事业发展前景。因此,博物馆的管理,特别是县级馆和收藏单位,必须按照博物馆和收藏单位的特点、规律及其实际情况,征集、保藏、研究和运用文物、标本,组织陈列展览,开展社会教育,促进科学研究,争取最大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的安全防护是保障文物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是处于闹市区的博物馆,安防工作更为重要。本文以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为例,结合艺术馆的周边情况及安防隐患,从博物馆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安防系统"三防一体"的应用、群防群治的实施以及安防工作的发展趋势等方面,阐述了博物馆在闹市中如何更好地做好安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所收藏的文物中,由于临展需要,文物经常会在文博机构之间流动。在文物借出、运输、点交、布展、现场展览、撤展等环节中,确保文物安全无疑是重中之重,也是文物借展工作的底线。相关单位和人员在文物借展工作中,首先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其次,应建立健全文物安全与保护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从而确保文物安全。其中,临展中文物出借工作的考察、现场评估、合同的谈判与签署、文物借展操作流程、现场文物展览安全等是确保文物安全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启动至今已进程过半。在两年多的普查工作中,广大文物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作者将联系参与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过程中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的藏品是博物馆一切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更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馆藏文物的保存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善。而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地利用好馆藏文物,一直是博物馆面临的首要问题和主要任务。山西省阳城县文物博物馆在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中,进行了很多的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本文对其中有益的地方做了简单的总结,希望大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博物馆空间相对封闭、人流聚集、人与文物共存等特点,消毒剂的使用既要关注人(工作人员和观众)也要顾及物(文物或艺术品)。对人及其相关,《消毒剂使用指南》就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已有充分说明。本研究只针对文物:立足文物科技保护角度的文物材质分类法;根据有效成分分类的消毒剂种类及其有损文物的显著化学特性;消毒剂对文物损害的机理及其后果三个方面与同行交流。在疫情防控的特殊阶段,为了保护文物安全,博物馆同行必须对各类消毒剂特性有全面了解,合理规范使用消毒剂,防止不当使用对文物造成损害,这也是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对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托管、博物馆托管触及博物馆行业的最敏感问题即文物资源匮乏、国家小型博物馆及民营博物馆如何很好地发挥作用。文物托管是对社会文物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博物馆托管是有效的管理机制的推广,是行业内部对博物馆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文物托管是社会流散文物登记的一种形式,为建立合理的社会流散文物保护管理体制而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王瑞强 《丝绸之路》2010,(22):84-85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文物安全面临着很大的危险。为此,博物馆保卫部门必须改变原有观念,切实提高安保人员素质,以确保文物安全。本文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博物馆作为存放文物的主要地点,博物馆库房工作直接关系到文物存放的好坏。库房管理是博物馆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做好文物库房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鲁杰 《文物春秋》2013,(4):64-67
藏品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基础,藏品的数量和质量是考核博物馆等级的必要条件,因此博物馆需要不断补充和丰富藏品,以提升品质.作为地方中小博物馆,唐山博物馆通过制定可持续的文物征集计划,拓展文物征集途径,突破惯性思维,提高文物征集意识的前瞻性,在文物征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论文物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安廷山文物安全防范工作是博物馆和一切文物藏品单位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衡量这些单位的经常性的硬指标。由于国家对文物工作的重视,各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方针,打击盗窃和走私文物等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