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行健 《文史春秋》2008,(11):19-25
一、缅怀往事,浮想联翩 思远兄的爱女珊娜,要我写点她爸爸的往事回忆。我年老,两眼昏花,举笔维艰,多年搁笔,感于思远兄子女不忘记我这个老朽;故旧在海外的儿子,也从香港来电话,说我是思远兄一生的见证人,有同样的期盼。  相似文献   

2.
铁流 《炎黄春秋》2010,(4):64-68,63
去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我在家编《往事微痕》,电话铃响了,拿起听筒问:请问找谁?找铁流同志。一个苍老有力的声音。我就是,有事吗?我看到你们编印的《往事微痕》,很好!能寄几本给我吗?  相似文献   

3.
程郁 《炎黄春秋》2011,(7):46-50
1968年我曾做过派仗的俘虏,那年我只有11岁。一直期待着比我大的人来描述这段历史,然而,转眼四十年过去了,这段往事仍无人提起,忽然意识到,连我自己都到知天命之年,文革的亲历者肯定越来越少了,再不谈,这些沉重的往事必成为轻飘飘的故事。1966年文革开始,我上小学二年级。只记得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已87岁了,在南京的家里安度平静的晚年。岁月交替,光阴荏苒,虽说已是年迈之人,但头脑还算清晰,记忆力也还不差。我常常沉浸在沧桑往事的回忆里……在这纷繁喧腾的世界上,有很多经历,很多忧患与欢乐、磨难与亲情都是不能忘却的,今天我想将自己的人生往事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5.
我母亲梅志将她的回忆录题为《往事如烟》,而章诒和女士怀念她的几位前辈之作则名为《往事并不如烟》。其实两人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那些苦难的往事,希望它能如逝去的岁月般地、如烟云般地逝去。可是,这又怎能做得到呢?何况,那些往事也不应该被忘掉。列宁曾有过这样的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还有一位哲人也说过:“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大意)看来,大家都必须时常打开记忆的闸门,将往事钩沉出来,记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国家、民族和人民才能进步,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才能永不再重演。日前,林贤治先生再三约请我…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纪念陈丕显叔叔的回忆文章,我愿意记述他和我父亲胡耀邦在儿童团、共青团、共产党内工作、生活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7.
吃遍京城美味更需《口口香传》 “去哪里吃饭?”相信这已成为大家聚会、宴请时的头等难题因为今天的我们对吃饭寄予了更高更复杂的需求、日前第一份专门精推京城饮食及相关活动的月刊──《口口香传》隆重面世。专门为大家发现和推介“吃喝”的好去处,一册在手京城食界任纵横. 尤需告知您的是,杂志将以赠阅的方式传入到每一位饮食男女手中,您就准备好当一名吃遍京城的美食家吧! 就中国的大草原来说,我认为最好的 两块是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呼伦 贝尔最好的景色是巴尔虎草原,锡林郭勒最好的则是乌珠穆沁草原(分东乌西乌)。我去过…  相似文献   

8.
季音 《炎黄春秋》2004,(10):31-34
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文革”,已经结束近30年。“往事依稀浑似梦”,那些疯狂的日日夜夜,仿佛已是很遥远的事。但我这个亲历了这场浩劫的过来人,却不能把它忘却,当我提笔写这篇回忆文字的时候,往事不觉又一幕幕活生生地再现在我眼前。这里,我写的是自己亲历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9.
“倒地运动”中初相遇 我初遇王树声大将是在65年前。如今,虽已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但那些往事仍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0.
<正>往事并不如烟。五十多年前,我给"双枪老太婆"陈联诗同志当助手,记录整理革命回忆录的往事,以及以后的点点滴滴,虽经岁月的磨洗,仍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1.
约一年前,南京一位老校友函电交驰,约我撰文记述蒋经国先生在台湾的往事。我已年逾八旬,早已参透世情,往事如云烟,还提它干什么呢?但我毕竟是一名中国人,对祖国有一份难以化解的浓浓情意;加之年青时所研读的又是政治科学,难免不对时  相似文献   

12.
龙凤泉缘     
三年前的6月中旬,我赴京旅游,冒着炎炎的夏日,遍游了京城的各大名胜。在归来的前一天下午,我抽时间匆匆赶往宣武区的报国寺。古老的报国寺现已成为京城的古钱币收藏交易中心,特别是近年来每季度举行一次的全国钱币交流大会,更使报国寺成为各地泉友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岁月苍茫     
岁月,苍苍茫茫。我在向前看的同时也爱向后看。我那消失了的往事,而今,又是谁放回到我情感的港湾。  相似文献   

14.
1977年5月,我的父亲景仙洲同志逝世了!每当我想起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和他对党、对人民所怀有的耿耿忠心,无数往事便涌上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5.
陈临庄 《纵横》2012,(1):34-37
多年前一次浏览书摊,偶见一册《味精大王吴蕴初》。吴先生于我长叔陈观深有知遇提携之恩,先父陈健生与先生乔梓亦有交往合作之谊,便信手拿起翻看。读后觉得书中所涉先父、家叔与吴先生父子间有些往事的来龙去脉说得不够清楚。近来有暇,便将我所知道的先父家叔与吴蕴初、吴志超父子间的一些往事写了出来,供读者消遣。  相似文献   

16.
每当我看到青墩带柄穿孔陶斧,就想起20多年前的考古往事。  相似文献   

17.
《世纪》2015,(5)
<正>启功先生为我的书法习作题跋,倏忽之间成了二十一年前的往事。今年是启功先生逝世十周年,我要把这件深藏心灵深处、从未披露的往事讲述给读者们,借以纪念这位慈如菩萨、心似海洋的前辈。直抒己见获得先生赞许1994年秋,启功先生八十有二。当时,先生已誉满天下,求书者接踵,户限为穿,且已日呈难以挡驾之势。抵京当晚,在京的几位亲近的同道为我接风,当我把想请启功先生为我的书法习作题跋的心愿悄悄告  相似文献   

18.
抗战琐忆     
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许多纷繁的往事在我脑际萦回,作为一名13岁参加八路军,现已81岁高龄的老战士来说,有责任把这些往事作为历史的财富留给后人,也算是对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吧。  相似文献   

19.
林一 《百年潮》2008,(1):52-57
99岁的一波同志走了,永远地走了。噩耗传来,我(滕代远同志夫人——编者注)彻夜难眠,往事历历,萦绕胸次。代远与一波同志早在1940年就相识,在一起共事多年。我1941年就认识了一波同志,曾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过。60多年来,我们常有一些交往。我在这里记述了与一波同志交往中的片断。从这些往事片断中,可以窥见这位伟大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为人、胸襟和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月,我收到吉林大学教授王同策先生寄来的挂号信,里面是他找到的一份张伯驹先生写于文革的交代材料的复印件。王先生表示,自己已读过《往事并不如烟》《顺长江,水流残月》,很希望我把"往事"继续讲下去、写下去。于是,复印了这份材料,或许将来再写张伯驹时多少会有些用途。材料看后心情复杂,一直没有拿出来"使用"。因为我觉得现在的人赞赏张伯驹,但未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