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派系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内部存在许多派系,其中影响较大者如西山会议派、改组派、汪精卫派、冯(玉祥)系、阎(锡山)系、桂系、西南实力派、西北马氏家族等等。这些派系之间,既有对中央的表面从属关系,又有各派之间的横向关系。横向间的矛盾斗争虽时有发生,但往往是局部的或短期的。而他们与国民党中央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却是普遍的、长期的。派系斗争贯穿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始终。因此,国民党派系斗争史成为民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派系斗争史,至今是史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有关国民党派系斗争的起因、特点、结局及其历史作用,都有待于探讨。笔者就下列问题提出粗浅看法,谨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在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的22年间,派系斗争始终伴随着国民党的政治运作过程。派系政治被称为国民党政权的一个重要的特色。近年来,对于国民党派系斗争问题的研究,人们注意较多的,往往是派系纷争对国民党统治所造成的弱化效应;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国民党派系斗争对大革命失败后,  相似文献   

3.
桂系与 CC 系是国民党内势力较大的两个派系。本来,桂系是广西地方实力派,在皖省与 CC 系瓜葛并不多。抗日战争爆发后,战局变动,战场迁移,桂系势力得以伸入安徽,使在皖拥有雄厚实力的 CC 系深感威胁,它们的矛盾迅速转向正面冲突与对抗。两派在安徽这一期间的矛盾与斗争,是国民党内有声有色的派系斗争的一部分,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1943年5月,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与调统室发生严重纠纷。此次纠纷的爆发并非一时冲突所致,而是该省党部内朱家骅系与CC系间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由该案切入,通过对抗战时期陕西省党部人事调整与党务运作的考察,本文揭示出国民党党务机构设置上所存在的问题,亦使得面貌向来模糊的朱家骅系渐趋明朗。该案不仅是陕西省党部内派系矛盾的总爆发,也是国民党中央派系斗争在地方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民党为实现"抗战建国"的任务,朱家骅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积极推进国民党的党务建设,尤其重视与日军反复拉锯的湖南省。朱家骅与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广泛沟通,改组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由组织部空降人选到湖南省党部担任执委,以平衡派系之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朱家骅遭遇了CC系等派系的攻击,不得不辞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湖南省党部再次改组,此前所派驻的执委被迫离开。由此可观,抗战时期国民党省市党部建设受到了派系冲突的严重制约,人事难以保持稳定。而一个没能强化组织建设与作风建设的执政党,注定了其不良命运。  相似文献   

6.
1990年12月4—6日,华东地区中国现代史学术教学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现代史学会指导下、由上海市社联、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上海档案馆、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同济大学文科系,上海大学、上海师大等单位发起的。华东地区的八十多名专家学者到会,就中国现代史中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人物评价和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国民党派系斗争是这次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与会代表以为,由于国民党内部阶级成份的复杂、地方割据的存在、国际背景的不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封建家长制的传统,在国民党内部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不同派系。他们打着维护孙中山三民主义、维护国民党的旗号,以武力为后盾、与实行专制独裁、排斥异己的蒋介石集团纷争。有的坚持反蒋而走上了联共反蒋的道路,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有的则坚持反共立场,必然由反蒋走上附蒋反共的道路,最后不免覆灭的结局。国民党派系斗争的激化,往往表现为军阀  相似文献   

7.
蔡振伟 《神州》2013,(13):170-170
蒋介石建立特务组织的初衷是改变国民党组织的涣散和派系斗争的状况,但特务组织不仅未能实现以上目标,反而破坏了国民党的阶级基础,增加和激起了更多的派系斗争,对国民党组织本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加速了国民党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的研究空前活跃,但是,对于国民党派系纷争的研究却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92年9月,上海师范大学郭绪印教授主编的《国民党派系斗争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是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细读之后,感觉到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内容丰富,脉络清晰。中国国民党内部历来存在着各种派系,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派系尤为复杂。该书将国民党内部的诸多派系从宏观上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上  相似文献   

9.
说说中央军     
<正>国民党的部队主要由两大派系组成:一是中央军,一是杂牌军。简单的说,中央军就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主要成分是黄埔系将领率领的部队。杂牌军原先都不是蒋介石的部队,大都是一些地方部队或其它派系的部队,后来都归顺了国民党政府。一般地说,中央军装备优良,供给充足,实力较强。杂牌军则不具备这些优势。  相似文献   

10.
《蒋档》书翰中的国民党派系倾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启宏 《民国档案》2007,29(1):126-130
国民党的派系问题,向来受到研究民国史学者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相关档案的解禁,让外界对国民党各派系的恩恩怨怨有了更深入了解。《蒋档》书翰中就提供了国民党派系斗争的重要一手史料,弥补了以往回忆录及日记对这一问题反映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此后,党、团两方在发展上逐渐形成双轨竞争关系,进而演化为党内派系斗争的新形态。战前,国民党党务长期被CC系把持,而三青团又脱胎于黄埔系复兴社势力,党团矛盾可大体视为CC系与黄埔系两派斗争的战时延续。抗战之初,朱家骅出任中央党部秘书长、代理三青团书记长,与团方高层交好。朱方与黄埔系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达成合作关系,在诸多省份曾一度抑制CC系势力。然而,自国民党省县党部选举恢复后,团方干部时常临阵倒戈,致使朱方陷入孤立而落败,贵州省党团冲突便是其中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2.
1924年国民党师俄改组后,"民主集权制"的组织原则要求各级党部必须由直接选举产生。随后,国共关系破裂,华北局势动荡使选举制的实践历经曲折与变异。抗战之初,国民党曾一度明文暂停省县选举,虽时隔不久再度重启,选举制却已沦为党内派系斗争的工具。其中,以朱家骅与CC系在地方党部的竞争为主线,亦掺杂了三青团、政学系与地方实力派等多种势力的较量。在党内民主外衣的遮蔽下,各方为赢得选举,不惜僭越制度,操纵选举。最终,选举制的恢复不仅未能使党务振衰起弊,反而导致党内派系矛盾彻底公开化,地方权力秩序陷于混乱,将国民党引入更加危困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郭绪印主编的《国民党派系斗争史》199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分析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角度研究国民党史。书中分别论述西山派、改组派、汪精卫、胡汉民、李济深、陈济棠、冯玉祥、阎锡山、桂系、云南实力派、川康实力派、张(学良)杨(虎城)、韩  相似文献   

14.
全面抗战以前,国民党当局已启动把司法系统纳入党国体制中的进程,党务人员从事司法工作即其体现之一;全面抗战爆发后,赓续这一进程,显著例证即战区检察官的出笼。与一般检察官相比,战区检察官的职权大为扩张,不仅可以办理普通刑事案件,还办理侦查特种刑事案件,尤重于"锄奸肃反"。在党国体制中,党与国在诸多领域是重合的,作为国家主体代理者的检察官,在党国体制中可转换为党的代理者。在面临外敌入侵之际,掌控政权的国民党试图通过充实、强化检察系统,增强抗战能力,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国民党内部派系重重,控扼国民党党务系统的CC系,自然将其掌控的中统特务人员转任、渗透进入司法(检察)系统之中,由此造成战区检察官的实际运作与原初主旨背道而驰:本应为抗战中的国家利器,却成为国民党维护专政的工具,进而衍异为党内派系的斗争工具。经此,国民党党国体制中很多的无规则性、肆意性被引入原本尚有一定规则可循的司法系统之中,破坏力甚巨。  相似文献   

15.
自孙中山去世后,中国国民党围绕领导权的继承问题,引发无数次党内分裂。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其中地域观念在国民党派系冲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民党发迹于广东,也造就了大批粤籍党国领袖。孙中山生前在有意无意间扩大了粤籍党员同他省党员间的矛盾。随着国民党从广东走向全国,特别是蒋介石在党内权力的不断提高,蒋同粤籍领袖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纠纷逐渐演变成公开的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矛盾和斗争,贯串着中国国民党的历史,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长期来一直未被史学界所重视,更未有人把它纂辑成史。最近,郭绪印主编的《国民党派系斗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才填补了这块空白。前人曾给国民党写了一条上联觅对:“一个政党,二个政府,三个中央,四分五裂”。《国民党派系斗争史》再现了这个历史的轨迹。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精  相似文献   

17.
从民国初年到全国解放的近40年里,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军队里,派系繁多,山头林立。其中,有三个因军校而得名的著名派系:“士官系”、“保定系”、“黄埔系”,号称“陆军三大系”。这三个派系的成员分别毕业于三所著名军校:日本士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官学校。  相似文献   

18.
徐平 《湖南文史》2002,(6):55-61
从民国初年到全国解放的近40年里,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军队里,派系繁多,山头林立。其中,有三个因军校而得名的名派系:“士官系”、“保定系”、“黄博系”,号称“陆军三大系”。这三个派系的成员分别毕业于三所名军校:日本士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官学校。  相似文献   

19.
李文平 《史学月刊》2008,12(4):73-78
以丁惟汾为首的"丁家党"在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建立过程中,曾发挥过十分特殊的作用,一度形成了"蒋家天下丁家党"的格局.一方面,它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支持,改变了国民党中派系力量的对比,削弱了反蒋势力,为CC派的迅速崛起和"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权力分配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它的存在与活动,使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加剧了南京政府的动荡和内部斗争.  相似文献   

20.
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不仅在于统治阶级内部某一派别转向联共抗日,而关键在于统治阶级的总代表—一蒋介石及中央系的转变.英美与日本在华利益矛盾的激化;蒋介石与苏联的接近;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冲击;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产生的巨大威力等等,都是推动蒋介石转变的主要动力.但外部因素是通过内部因素的变化而起作用的,国民党内部派系的矛盾和分化,直接影响着蒋介石政治态度的变化,作为国民党内部重要派别的地方实力派,向抗日和联共的转变,对促使蒋介石向抗日和联共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