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南沙大开发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南沙在广州建设滨海城市的地位与作用的认知度不断的提高,用大广州和滨海城市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虎门要塞过去和现在对广州作为历史名城的重要作用巳成为城市规划、历史研究、文化旅游部门热议的课题。众所周知,位于广州南沙与东莞虎门镇之间的虎门要塞,是广州的南大门,由大角山炮台、上下横档岛炮台和沙角炮台等,构成了广州南大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广州南大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广州黄埔港水道出口的虎门,成为黄埔港和粤海关的天然屏障和设置控制的最佳地点。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前后开始实行开海贸易,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负责外贸事务。同时,清政府在虎门建设海防,修筑南山、横档和三门炮台以控制海口。正如任何海关都有武装部队支撑一样,虎门炮台既是广州的海防工事,也是广州黄埔港和粤海关管理海口,控制进出  相似文献   

3.
1974年6月,虎门南沙中学革命师生在南沙大角炮台遗址附近捡到一颗铁炮子,并且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广州市博物馆。广州市文物管理处得到了这个线索后,派了几位同志到当地向公社干部和贫下中农作了一次访问调查。海疆险峻的山河,森严的炮台、壁垒,遗迹犹存。当年使敌人丧胆的古老武器,至今还可在那里看到,有的原来埋没在海边的沙滩中,现在都被发现而保存起来。联系这些遗迹、遗物,缅怀一百多年前中国人民和清政府中的抵抗派代表林则徐、关天培等人坚持禁烟和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的历史,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4.
正清光绪十五年(1889)八月至二十一年四月,李瀚章接张之洞为两广总督。在这五年多里,他对广州海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直至虎门炮台最终定型,再无变动。可以说,从张树声光绪七年建成虎门威远东台、山腰台和下横档八座新式西洋炮台开始的广州西洋海防建设,至此才告最终结束。对李瀚章在粤五年多对广州海防江防炮台定型建设,至今尚无专题研究,有必要对此加以讨论。一、对已有海防设施的维护和修整李瀚章刚到广州时曾说:"广州自同治十三年(1874)开办  相似文献   

5.
孕育珠江三角洲的珠江八门出海.其中的两个门分列在广州南沙区的两旁。南沙区位于宽广的嗽叭型珠江出海口的顶部.其东边是有“金锁铜关”之称的鸦片战争主战场虎门.虎门水道是珠江的主要航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航道。南沙的西边是蕉门.与南沙被蕉门水道阻隔的便是万顷沙.解放前属东莞县。解放后属番禺县.现已划属广州南沙区。万顷沙只有短短二百年的历史。从其诞生的时候起.历经沧桑.也曾有过辉煌繁盛。  相似文献   

6.
乌涌抗英大墓和祥镇军祠乌涌现名文冲,在广州市东郊,现为黄埔公社文冲大队所在,距广州市区仅十八公里。乌涌原有的乌涌河,属珠江旁系支流,东通虎门出大海,西接黄埔港直达广州,是广州市海防的前哨关隘。林则徐到粵禁烟之初,除了着力在东莞虎门从事海防建设之外;据梁廷枬《夷氛闻记》记载,还在乌涌南岸筑有"土炮台",沿乌涌河脣也兴建了"长城"似的"土墙"壁垒,"穴墙置炮",以"备虎门有失,为第二重守御计也。" 在虎门,林则徐当年兴建的绵延起伏在群山之上,海滩之边的"长城"壁垒,现在还明显地可以看到;在广州乌涌所建的,却早就遭到卖国主义者琦善之流"开门揖盗,  相似文献   

7.
由于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虎门炮台也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1982年以第一的位置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但是直到目前应该说对虎门炮台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基本情况尚未搞清楚。这种现状导致出现了许多问题。一、对虎门炮台的各类错误认识从国内  相似文献   

8.
虎门炮台是公认的中国古代的海防要塞。虽说它最早建于清康熙时期,但留到今天的炮台却多已是光绪时改建的西洋式炮台。它有着近百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德国、英国海岸大炮,是世界特别是在东亚有着巨大影响和重要意义的海防要塞。虽然随着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这些西洋炮台在清末没有起到当初建设者所预期的国防作用,但在接踵而来的半个世纪的战争风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八年抗战初期,  相似文献   

9.
炮台是清朝海防、城防的重要军事设施,炮台在近代鸦片战争中保卫广州城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四方炮台不仅是广州的重要的军事堡垒,也曾经被英军作为司令部使用,说明它的价值,但历史记载和现实表述的四方炮台是永宁炮台还是永康炮台?通过一些资料可以得到修正,并证明炮台在清朝时期作为防守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报刊撰文 玉玲《南方周末》10月27日D32地理版“哥德堡号”再航中国2005年10月2日当地时间13点30分,北京时间19点30分,在瑞典王国古斯塔夫国王夫妇与国民的欢呼声中,历时10年打造的仿古帆船“哥德堡号”鸣响了汽笛,正式起航(左上图),从哥德堡市出发,经西班牙加的斯港、巴西北部的累西排,绕过非洲好望角、印度洋,经过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印尼雅加达,预计2006年7月15日到达广州。  相似文献   

11.
邓玉梅 《南方文物》2005,(3):i0001-i0001
瑞典“哥德堡”号是一艘曾在18世纪三次来到广州,在东西方经贸化关系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商船。这艘富于传奇色彩的商船于1745年9月触礁沉没后,船上的货物在随后的两个多世纪内被陆续打捞出水并引起全世界专家学的广泛关注,瑞典与其它国家的不少专家学对“哥德堡”号的打捞与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在与该船有极深渊源的千年港市广州,这一事件并未引起广泛注意,相关报道也较为简单。笔拟对这艘集神秘、财富和传奇于一体的瑞典古帆船略作探究,期望能有所启迪和收获。  相似文献   

12.
1922年6月16日凌晨,广州夜空枪声大作,炮声震天,粤军叶举部发生叛乱,4000多名士兵围攻广州总统府和总统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广州全城岗哨密布,交通断绝,各行政机关被占领。孙中山化装成中医,在枪林弹雨中穿越包围圈,抵达海军司令部,登上“楚豫”号军舰避难,史称“六一六”兵变。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赵毓祥先生生于1901年7月12日贵阳老宅。这是一个“书香人家”。老宅在猫猫巷(现称虎门巷)5号。临街至大门有一条长约20米的通道,大门侧有一株有数百年树龄的大柏树。大门的门楣上悬挂有“文魁”、“进士第”的黑底金字匾额。走进大门、二门,是一石板院落,四周种有四季长青的金竹,中间有一株西府海棠,树下是一座假山,院落置有各种盆景。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82,(5)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时代:1839年至1841年地址:广东省东莞县林则徐销烟池在东莞县虎门海滩处,是两个边长各十五丈余的大池子。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将收缴英、美等国输入的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鸦片,当众销毁在这两个池内。虎门炮台在珠江出口处。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英帝国主义在广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2月25日,英军大举进  相似文献   

15.
清嘉庆初,广州行商中以潘、卢、伍、叶四家为最富。在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2006年造访广州之际,潘家后人已多次在广州媒体亮相,并著《广州十三行之一——同文(孚)行》一书,由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和荔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协助出版。继而荔湾区地方志办又建立起了与怡和行创始人伍国莹的后人的联系,在研究伍氏家族中又获得了一些较确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简讯五则     
《收藏家》2005,(10):86-86
瑞典藏中国陶瓷展在故宫展出来自瑞典的瑞典藏中国陶瓷展9月26日在北京故宫午门城楼展厅展出。这是中瑞双方首度在故宫博物院合作办展。展览展出瑞典哥德堡市立博物馆、哥德堡海事博物馆、如斯设计与装饰艺术博物馆、东方博物馆、西方古董公司收藏的中国陶瓷及相关文物165件套,由“哥德堡号沉船”、“瑞典收藏的中国瓷器”、“紫禁城内收藏的西洋风格瓷器”,“瑞典人安特生与仰韶文化”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哥德堡号沉船”为250年前一艘满载中国瓷器的瑞典商船在其家乡哥德堡港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陈列厅里,陈列着一门长达2.5米,重达1500公斤(1836年铸造时的重量)的大铁炮。它曾经亲身经历过1841年抗击英国侵略军进犯广东虎门海口的战斗。因此,这门大炮通常称它为"1841年广东虎门炮台抗英大炮"。本文试图对这门大炮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有关问题,以及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  相似文献   

18.
<正>厦门清代石壁炮台是鸦片战争中全国三大炮台(虎门、石壁、镇江)之一,原址在岛内南端滨海突出部,西距胡里山炮台大约2公里,是船只进入厦门港的第一道门户。最近,厦门石壁炮台有关史料分别在海内外被发现,当年炮台建造者、时任闽浙总督兼辖台湾的颜伯焘祖籍地之谜,也随着近日广东连平县颜氏宗亲到海沧青礁村寻根谒祖而揭开了。本篇试论当年炮台石材出处、颜伯焘与祖籍地厦门海沧青礁渊源。  相似文献   

19.
二百六十年前,满载昂贵货物与无穷希望的哥德堡号驶离中国,历尽艰险,却不幸沉没于咫尺之遥的瑞典港口。此后.饱受质疑的船长神秘失踪,船上货物被不断打捞、拍卖.沉没的损失早已收回。但虽历经百年,人们对庞大而豪华的哥德堡号仍无法释怀.终于在它沉没二百余年后,瑞典人民历时十年,重建了比例造型完全相同的哥德堡号。十月,当年驶离中国的哥德堡号,即将扬帆归来……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在广州召开《财富》全球论坛前,《财富》杂志一篇名为《广州:千年通商口岸岭南文化之都》的专题文章,向读者展示了广州作为中西交往"海上驿站"重镇的文化风采。作者以中美贸易之开端——"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的传奇故事,唤醒了人们对"Canon"的亲切回忆。由此也让我想起了直接策划翻译出版《中国皇后号》、《哥德堡号再度扬帆》和参与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