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菩萨是印度梵文“菩提萨”的略称。“菩提”汉译是“觉悟”。“萨”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情感的动物)。用大乘佛教的理论说,凡是立志修行、求得觉悟的众生都可以称为菩萨。敦煌壁画、彩塑中的菩萨像千姿百态、种类繁多,但按佛教理论,依据菩萨的地位和职能,大体上可归纳为两大类:一、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觉悟将等同于佛陀的觉悟。在没有成佛前,常侍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每位佛陀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壁画上经常画的是“八大胁侍菩萨”,即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  相似文献   

2.
佛教传入中国,约在两汉之际。关于佛教祠祀最早的记载,见于《后汉书·楚王英传》,楚王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关于浮屠,李贤注引袁宏《汉纪》说:“浮屠,佛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佛者,汉言觉也,将以觉悟群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静。其  相似文献   

3.
佛教哲理     
本文把佛哲理概括为如下几个要点:一、佛教对人生的基本判断是“苦”;二、“觉悟”是佛教立教之本;三、“因缘和合”是佛教哲理的基石;四、“三法印”集中体现了佛家思想;五、佛教对社会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汉文本《佛说八大人觉经》用372个字讲述了诸佛菩萨觉悟的八项真理,是流传到中国最早的经典之一。译者是汉代著名的译经家安世高。译自安世高本的西夏文《佛说八大人觉经》,原件为1909年俄国科兹洛夫考察队在我国黑水城所获,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编号为инв.No.0359。经文至今未见解读,本文用三行对译法首次对其进行全文解读,以期为学界提供一份基础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菩萨是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简称,意译“觉有情”。是指已证得觉悟,获得自我解脱而专为众生谋觉悟和解脱的佛教大乘学人。是大乘佛教的忠实履行者各大乘佛教济世思想的重要体现。在佛教修行境界上,是仅次于佛而居第二位的果位。菩萨的形象为在家居士相,一般头戴花冠,上身着天衣,饰项圈、璎珞,下身穿罗裙,戴有手钏、臂钏、足钏。菩萨像同佛像一样也有相好和量度的规定,菩萨的相好要求面容端庄慈祥.衣饰华丽多彩,以体现菩萨慈悲济世的情怀;菩萨的身量为108指,比佛像身量少12指。菩萨像的造型姿势也比较简单,多为一面二臂形象,也有多面多手的形式,但不多见。另外菩萨像多为男相,长方形脸,躯体壮硕,与汉地  相似文献   

6.
入华粟特人所受佛教影响,不仅表现在信仰上,也体现于胡名中。吐鲁番文书中与佛教有关的粟特人名,除佛、僧、尼等常见胡名外,还有一些隐晦不明的用字,比如阿揽和浮(口知)。阿揽是佛教色彩极浓的祆神之名,其词源和阿兰人无涉,却与中亚布哈拉古都阿滥谧及唐代名禽阿滥堆有关:阿滥谧音义与梵文阿滥摩、阿兰若相合;云雀别名阿滥堆则可与印度鸣禽迦兰陀对证。浮(口知)是华化佛名,浮字义为佛,(口知)乃附在浮字之后的转[音]译符号,意指佛祖的觉悟;就中古拟音而言,也不排除浮(口知)就是菩提(bodhi)的可能。这些名例既是粟特文化多元性的重要表征,也是佛教文化间接传播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依据莫高窟第254窟千佛题名的最新校录与研究成果,我们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对该窟中心柱的五佛、西壁的白衣佛和南北壁的八佛组合题材作了进一步的考辨,认为中心柱五佛是现在贤劫千佛之前五佛,即贤劫四佛+弥勒佛;白衣佛是现在贤劫千佛的“代言人”;八佛是过去七佛+弥勒佛的组合造像。  相似文献   

8.
佛、菩萨、缘觉和声闻是佛教的四圣,龟兹石窟中有许多的相关图像,这些图像中包含着丰富的佛学思想,它们的演变反映出了龟兹佛教的变迁。龟兹石窟早期奉行唯礼释迦的观念,菩萨是佛修行阶段的身份,声闻是佛的弟子,辟支佛是自证成道的修行者。佛的十八不共法是菩萨、缘觉和声闻不具备的。公元7世纪以后,汉传大乘佛教传入龟兹,龟兹石窟中,反映多佛、十方佛以及菩萨代佛传法度人等大乘观念图像流行。  相似文献   

9.
"儒释"论争在日本五山禅林的展开,与中世大批禅僧入华留学活动和宋学东传日本密不可分。就其内在理路和发生脉络而言,该过程大致经历了理论上的"排儒斥朱"→"儒释调和"→"儒释道三教一致"→"排佛归儒"和行动上的"脱佛还俗"。出身相国寺的藤原惺窝和出身建仁寺的林罗山"脱佛还俗"、形成"京师朱子学"一派,不仅是五山禅林内部分化与蜕变的转折点,还是日本"朱子学"兴起的重要标志。由于该过程还反映了中世佛教文化向近世以儒学为宗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的转变趋向,所以它同时也是儒学"日本化"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论觉悟社的思想倾向和周恩来的早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四运动后出现的进步青年团体中,觉悟社很有代表性。因此,研究觉悟社的思想倾向,对研究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无疑十分必要。 研究觉悟社思想倾向的主要资料依据是觉悟社的刊物——《觉悟》,而《觉悟》的主编是周恩来;《觉悟》上反映觉悟社思想倾  相似文献   

11.
丁万华  黄平 《丝绸之路》2009,(18):20-22
《法华经》是《妙法莲华经》的简称,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流行的经典之一。它在南北朝时期有多种译本,其中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最受欢迎。《法华经》认为大乘是佛教的惟一法门,强调众生通过自己的觉悟而获得佛性,并指出了许多方便法门,任何人只要护持、诵读、书写《法华经》就可能成佛。因此,《法华经》得到了广泛传播,具体体现为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为题材的作品在石窟中普遍出现。炳灵寺石窟第169窟、184窟有释迦、多宝题材壁画,第2窟、125窟、126窟、128窟、132窟、144窟有北魏时期释迦、多宝题材的石雕造像。  相似文献   

12.
王趁意 《收藏家》2013,(8):77-80
笔者在《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探秘:中日画纹带佛兽镜的同模镜考》一文中(以下简称为《中日同模镜考》),经过充分论证,确认了《中原》佛兽镜(图1)、日本御猿堂佛兽镜(图2)、京都佛兽镜(图3)是同模镜。三面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是同模镜的结论,对中、日画纹带佛兽镜铸制地、出土地的探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原》佛兽镜是十年前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13.
阿弥和陀佛原来是两个人,后来成了佛,合称为阿弥陀佛。阿弥和陀佛是同一个村子里的,两人是老友。阿弥买了陀佛的一块地来种,挖地时挖出一坛金子。阿弥就抱着金子去见陀佛。阿弥说:“地是陀佛的,这坛金子也应该是陀佛的。”陀佛说:“地已卖给了阿弥,地里挖出的东西,就应该是阿弥的。”  相似文献   

14.
正据寺内碑文记载,山西省灵石县资寿寺创建于唐,重修于宋,以祈求圣佛赐福保佑庶民长寿而得名。现存建筑,均为明代重修,总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规模颇大,院落宏敞,布局完整。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殿、地藏殿、药师殿、水陆殿、二郎殿等。其中大雄宝殿、药师殿、水陆殿保存明代壁画161.32平方米。  相似文献   

15.
资讯·国内     
《大众考古》2022,(12):10-11
<正>新疆喀什:汗诺依遗址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继续对汗诺依遗址进行发掘,工作以在遗址中部和北部发掘解剖沟为主,旨在了解遗址边界和2座城邑的形制布局,厘清两城之间各类遗迹分布的时空关系。甘肃瓜州:塔尔寺遗址敦煌研究院2022年在锁阳城塔尔寺遗址新发掘500平方米,清理了塔尔寺遗址大塔及台基、小塔群及台基及一处房址,出土条砖、方砖、滴水、瓦当、脱塔脱佛等各类器物残件35件。  相似文献   

16.
宝生佛     
宝生佛,为梵语Ratnaketu的意译,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五方佛之一。在一些显教经典里又被称作“南方宝幢佛”或“南方宝相佛”。由于显教经典对此佛的记载甚少,所以汉地的寺庙对于这位佛供奉也极少。在密教里,宝生佛是修习密法观想的佛陀之一,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是密教的重要膜拜对象。密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佛郎机铳佛郎机铳是明代对某类火器的命名。它出现于明代中叶,大盛于嘉靖之后,到清朝建立后,便逐渐消声敛迹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杂集》里都有关于制作佛郎机铳的记述,他可能是我国最早记载制作佛郎机铳的人之一。他把佛郎机铳称为“佛狼机”。关于铳的长短,书中有二种不同系列的数据。一是:“二尺、  相似文献   

18.
丁山 《收藏家》2004,(6):32-35
2、秘密佛及密修本尊从一般慨念上说,秘密佛首先是密宗信仰体系中的佛,而藏传佛教对于秘密佛的解释也有广狭之别。狭义的秘密佛专指佛陀对其菩萨众演示内证之境的形象,或者说是表现佛说秘密法的形象,也被称为本初佛;广义上则可理解为修持观想法时具有佛的理体的诸本尊,或者俗称中的护法神,源于Yi-dam这个藏文词的不同译法,在密教中的地位仅次于祖师和本初佛。  相似文献   

19.
正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文物认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项目。佛像种类繁多、来源复杂、风格各异、传承不同,使在认定文物时很难确定文物名称。比如在鉴定三世佛、七代佛、八药师佛、三十五位忏悔佛、千尊佛等佛像时,能够一一认定十分困难;就连最常见的释迦牟尼佛,不同种类及名号就达几十种,即释迦牟尼佛城市立像、释迦牟尼佛水岸立像、  相似文献   

20.
阎敏  柏柯  纪娟 《文博》2011,(6):74-79
本文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广元千佛崖石窟造成的震损评估工作,介绍了因地震导致的石窟显性"震损"、隐性"震损"及其它潜在隐患的特点、表现形式及调查方法,以及基于岩土治理工程的考虑,进行地震灾害或危险性分级的评估方法,不仅对科学认知广元千佛崖石窟的地震损坏状况,切实做好广元千佛崖石窟的抢救性保护方案设计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也为今后进行石窟寺类文化遗产的地震破坏调查和评估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