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提倡全域旅游的今天,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把"诗和远方"结合在了一起,为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形成全新的资本运营模式和新的产业形态;我国的非遗资源浩若烟海,是我们文化和灵魂的"根"之所在,非遗资源与文创开发的深度结合,不仅是文旅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抓手,也是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同时,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和创新应用,既有利于文旅融合的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在文旅发展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非遗文化在助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以湘西非遗文化助力旅游民宿发展为研究内容,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湘西非遗文化资源概况和运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依据分析结果,为湘西非遗文化助力旅游民宿发展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遗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既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也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内涵。河北省承德市是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又是历史文化旅游名城,非遗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影响着承德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调查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承德非遗与旅游产业在空间、功能、产品、市场等方面深度融合,以期为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吴静 《旅游纵览》2023,(17):194-19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遗传承与利用对乡村旅游发展升级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介绍池州市非遗概况,其次探讨非遗融入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再次总结池州市非遗赋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配套设施、人才培养、宣传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池州市非遗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旅游个性化、情感化、精神性消费渐成趋势背景下,具有丰富非功用性特质的山地旅游迎来发展新机遇.在提出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这一新概念的基础上,应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玉龙雪山案例地网络游记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洞察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发展过程及实现方式等.研究表明: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是在山地旅游场的精神导引下、在情绪和情感的...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肩负着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使命,在非遗旅游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的分布结构及其对非遗旅游发展的影响,包括对非遗旅游资源保护、产品开发、项目投资、产业效益和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影响,并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提出湖南省非遗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鑫文  陈琪  丁梓馨  陈静 《旅游纵览》2022,(19):116-119
民宿旅游是中国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湘西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进行活化利用,有利于促进湘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本文站在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对湘西地区民宿旅游发展中非遗文化的活化利用进行研究讨论,旨在实现民宿旅游的生态性和文化性发展,促进湘西地区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目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越发深入,“非遗文化+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态势,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方向。文章以阳新布贴为例,探讨其在产品设计、营销渠道、传承方式3个层面的创新性发展路径,为手工艺类非遗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发展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非遗文化的输出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环节,乡村旅游也为非遗文化提供了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不断更新,以抖音、快手、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所构成的新媒体矩阵逐渐参与到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新媒体矩阵打破了非遗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拓展了乡村旅游文化的输出渠道,但发展过程中存在非遗传承人缺乏新媒体输出意识等问题。本文结合周村古商城与商河县鼓子秧歌文化等,提出培养新媒体思维、借鉴优秀典例、紧扣国家政策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代琦  张述林 《人文地理》2004,19(5):15-17,54
本文总结了我国近几年旅游规划在实际操作中的利弊得失,指出要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首先就要做到突出地方精神和地方特色,在阐释非自然景观含义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非自然景观正是表现这种地方精神的最佳载体,接着本文分析了如何在旅游规划实作中正确运用非自然景观因素表现地方精神以及这种运用所带来的巨大吸引力,最后以重庆市大渡口区“老重庆”城旅游规划为例,从调查分析中总结出重庆的地方精神在于其非自然景观要素,在此基础上从主题营造、特色分区和景观设计三方面集中探讨了非自然景观在旅游规划实作中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1.
以湛江、茂名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法探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思考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路径,结果表明:(1)湛茂都市圈非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分布,但并非随机集聚分布;(2)湛江、茂名地区的非遗旅游资源在空间结构上呈聚集形式,形成1个极核区,4个高密度核心区,4个次核心区;(3)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经过内外动力的作用,可形成“双循环”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湛江、茂名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法探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思考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路径,结果表明:①湛茂都市圈非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分布,但并非随机集聚分布;②湛江、茂名地区的非遗旅游资源在空间结构上呈聚集形式,形成1个极核区,4个高密度核心区,4个次核心区;③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经过内外动力的作用,可形成"双循环"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唐琦 《旅游纵览》2023,(11):154-156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水平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文旅产业正从失调过渡到协调阶段。因此,本文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梳理非遗文化与旅游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以呼伦贝尔为例,分析其非遗文化与本市旅游结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为呼伦贝尔市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文华 《旅游纵览》2023,(3):123-125
旅游文创产品的合理开发是新时代高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传播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开发具有非遗属性的现代化旅游文创产品不仅有助于推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品牌的形成,而且有助于传播和弘扬庄浪非遗文化。基于此,本文在概述甘肃省庄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分析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并总结当前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助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实践路径,以期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庄浪非遗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王文华 《旅游纵览》2023,(5):123-125
旅游文创产品的合理开发是新时代高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传播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开发具有非遗属性的现代化旅游文创产品不仅有助于推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品牌的形成,而且有助于传播和弘扬庄浪非遗文化。基于此,本文在概述甘肃省庄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分析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并总结当前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助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实践路径,以期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庄浪非遗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本以非旅游书目中的《化苦旅》为例,分析了书中所涉及的旅游地信息,指出《化苦旅》树立了人山水类的旅游地形象,并提出了如何运用非旅游书目来树立旅游地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创产品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非遗元素融入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中,有利于增加扬州文创产品的地域特色,同时为扬州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校园旅游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界定高校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旅游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现状。指出高校旅游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观光游览、会议旅游、探亲访友、修学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及事件旅游等几大类。文章认为高校旅游是城市旅游的有效组成和延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是一种综合性强、社会效益明显的旅游形式,也是一种新型的特种旅游。文章最后在探讨高效旅游负面影响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愤怒情绪是指个体在一些特殊的事件刺激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不满或悲痛的负面情绪.作为“社会公民”的消费者,对目的地所发生的“欺客宰客、强迫购物”等非道德事件通常会表现出愤怒情绪.本文研究了消费者愤怒情绪对旅游意愿和负面口碑传播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取样(N=234),Mplus软件分析的结果显示:(1)消费者愤怒情绪显著地降低了旅游意愿,促进了负面口碑传播;(2)在消费者愤怒情绪对旅游意愿和负面口碑传播的作用过程中,目的地信任的中介效应显著;(3)自我效能感在消费者愤怒情绪和目的地信任之间存在调节作用;(4)目的地信任在消费者愤怒情绪和旅游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受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角色与空间互构视野下,研究聚焦文化空间这一空间类型,将角色理论与文化空间理论和空间生产理论对接,运用研究整合法构建了“角色-空间”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以文化空间类非遗--广西侗族百家宴为研究对象,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岩寨为案例地,关注旅游开发后侗族百家宴非遗文化旅游空间生产中的角色建构、角色扮演、角色情境定义等角色实践问题,以及角色实践视野下侗族百家宴非遗文化旅游空间生产的结果。这对于提高传统角色理论在空间问题研究上的解释力、促进角色理论的空间转向,拓展文化空间理论和空间生产理论的角色面向,以及在微观实践层面上明确侗族百家宴文化空间保护与旅游化生存策略具有较大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