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白]畁盉出于山西,应为西周穆恭时期器。此器铭之“[口白]畁”应是器主。《左传·昭公十五年》说,诸侯受封皆受明器于王室……故能薦彝器于王之礼,由本铭可以得到验证。“ ”字应释为“盘”字,此铭文为盔亦可以称为“尊般(盘)盉”提供新证。  相似文献   

2.
盉铭前段为乞立誓称公命,后段"报厥誓"为递解前誓。其核心在强调遵从公命用事,不敢"自谟",可与铭末因"对(遂)公命"而作器相呼应。经对比金文"身"字文例,动词施与"身",例于"身"字前加领格词,此铭"鞭身"当断开,不连读,其后读作"身笰(敝)传(转)出(黜)",故所设惩罚措施为受鞭,并身败而废弃其职。铭中"出"字,可对比大河口墓地M1017所出尚盂铭文"出"字得以论定。  相似文献   

3.
张利军 《文博》2008,(6):33-36
金文中(马)字,专家或隶为夕巴,读为虚词爰.或隶为(马)渎为虚词夷.或隶为屑,或隶为肩,或隶为仴.或释为佾,诸家释读都忽略了伯庶父(也)这一器物,此器铭文是解释(马)字的关键所在,器作(也)形而自名为(马)与(也)形而自名为盉的现象是(马)字训解的突破点,(马)字隶定为(马),读音应为盉,取盉转输液体之转义.由此而得见(也)器与盉器的关系.(也)器功能承袭盉器而来,又逐渐分离形成盘(也)组合新制.又由此而知西周中后期天子的臣与诸侯、大夫的家臣可以相互转任这一重要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六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苏家垅的曾国铜器群中,含有铭器十件,其中铭为"曾侯中(仲)子斿父……"或"曾中(仲)斿父……"者六器,铭为"黄朱□……"者二器;另簋(见图一)二件同铭,计六行三十八字:佳"(唯)正二月既死霸壬戌,趸乎乍(作)宝簋,用圣夙夜;用享孝皇祖文考;用匄眉寿永令(命)乎其趸(万年)永用."(见图二)铭辞虽属简短,却对辩明此器的族属(或国别)以及时代的推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兹试作浅议求正.一、释"?""?乎"之"?"作"?",此字甲骨文作"?"(《殷虚文字》甲编,一六一页)、"?"(林二、一七、二二、);类似之字,在金文中亦常见,如《秦公簋》:"?囿四方"之"?"作"?"(《三代》九、三三),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青铜礼器——鸟形青铜匜造型独特,全器呈三足鸟形,整体造型兼顾器物本身"匜"和表现具象的鸟兽形的特征。通过对青铜匜的自名的文字字形和器形演进的考证,认为匜的器形来源于盘、盉;进一步通过文献考证发现,盉与祼礼器"彝"关系密切,亦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的"鬹",与崇鸟文化相关。从分析匜、盉的自名文字和相关出土资料,分析匜与盉在器形和功用上存在的异同点及其成因,进而明确匜与灌礼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鸟形青铜匜造型的来源进行梳理,发现鸟形青铜匜在造型、功能、文化内涵上符合灌礼器的特征,与鸟(鸡)彝所代表的祼礼器一脉相承,来源于上古崇鸟习俗和太阳神、风神崇拜,造型上既带有拟形酒器的遗迹,又具有匜的独特造型。  相似文献   

6.
商代晚期铜器六祀切其卣(下文简称六祀卣)铭文中有一"(圭)"字(Y10.5414①),这个字收录于<金文编>附录下009,未释.此器为商王帝辛时代的标准器,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器盖同铭四行二十九字,器铭少一字.  相似文献   

7.
山东莱阳发现一件罕见的仿铜陶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秋,莱阳县文物普查小组在县城以南35公里的前河前村征集到一件罕见的仿铜陶盉。据群众反映,这件陶盉是1981年春在村前整菜地时发现的。该地为西周遗址和墓群,1975年山东省考古队在此发掘出数件西周中期"己"国铜器。此盉出土于原遗址西北部分,就其形制来说,可以定为西周早期器物。陶盉属泥质灰陶,手制。高15、最大  相似文献   

8.
匍鸭铜盉与頫聘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8年11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管会在应国墓地发掘了一座西周墓葬(M50),出土了一件鸭形铜盉。此盉造型精美,在器盖内有铭文43字,内容反映了古代的頫聘礼及西周早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等问题。经考证,这件鸭盉是西周穆王时期的遗物。本期刊发了有关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9.
馆藏精品     
<正>"晋仲韦父"盉时代: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品特征:通高25.6厘米,口径13.2厘米,1988年曲沃县曲村出土。出土于南侧棺椁间。盛酒器,带盖四足盉,筒状流,裆下有双环,兽首形鋬,盖顶为猪形钮,盖与器由环链相连。盖和口部各饰一长尾鸟纹,云雷纹地。流饰斜角云纹。盖内有铭文2行,器口内有铭文3行,内容相同,计12字,为"晋仲韦  相似文献   

10.
江阴长山乡盘龙山北麓出土1件较为完整的汉代青铜鸡首鐎盉。盉底还留有明显的炭黑痕迹,盉内壁粘附着一些稻谷糠皮,表明是一件使用过的炊器。 该器身扁圆。盘形盖,盖顶中间铸拱形纽,纽高1厘米,右侧有一长方形纽,纽长2  相似文献   

11.
高智 《江汉考古》2020,(4):112-113
山西黎城西关墓地是近年发现的黎国墓地,年代为春秋早期。本文对M7盘铭中的■、M8壶铭中的■字进行考释,并将其分别释为"竞"和"吹"。  相似文献   

12.
《兮甲盘》铭文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兮甲盘》发现于宋代,出土时间及地点皆不明,宋代编辑的《铭兴内府古器评》曾经著录此器,及至南宋未年,由于战乱,此器散出,渐渐不为人知、遂湮灭无闻,元代流落民间,被人用作炊具,后被当时的  相似文献   

13.
谢明文 《文献》2022,(1):112-122
从"宀"、从"玉"或"贝"(或兼从"玉"从"贝")之形应该是"宝""富"共同的表义初文,即屋中藏有玉、贝,它既可以表示"珍宝"之"宝",也可以表示家中很有财货即"丰于财"的"富"。后来为了区分读音相近的"宝""富"二字,于是在它们共同的表义初文上添加"桴/缶"声即成"宝"字,添加"畐"声即成"■(富)"字。两周金文中,"富""宝""福"关系密切,彼此可构成糅合字形。师■簋盖铭"永宝用"之"宝",器铭异文作"■〈■(富)〉",宜看作形音皆近的两字相通之例。朋叔壶盖铭"■"应释作"福",它与器铭"宝"是音近相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长清县文化馆旧藏北宋苏轼撰书的《(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并引》刻石一方。石长宽各61、厚12.5厘米。楷书,二十二行,满行二十五字,共四百七十九字。塔铭于"元祐二年八月甲辰"之后另镌"宣和三年十月日住持真严大师文海立石"楷书一行,笔意不似苏书。此石刻工拙劣,字迹漫漶,应为后世捶拓所致。长清县城内西北隅真相寺旧址,原有砖塔八盘已被拆毁。近于塔基地宫内发现一方盖在释迦舍利石函上面的刻石。此即苏轼撰  相似文献   

15.
张爱冰 《文物》2014,(3):57-64
<正>在江淮和皖南沿长江地区青铜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曲柄盉的出现、迁播和消亡,意义重大。曲柄盉,多作钵口或盆(盘)口甗形,少量为平口鬲形,腹设一流一柄。流为短柱形,在两足之间,柄为卷曲形,在一足之上,流柄之间的夹角约为90°。曲柄盉的名称,由舒城凤凰嘴始出,殷涤非称为"盉"[1];至怀宁金拱,许文称为"鬲形盉"[2];绍兴M306发掘后,牟永抗称为"甗盉"[3];《安徽省博物馆藏青铜器》称庐江盔头所出为"兽鋬盉"[4];马承源称为"异形盉",分盘口[5]  相似文献   

16.
师道簋是内蒙古宁城县出土的一件西周时期重要青铜器,簋铭94字,反映了益公、师道与辛公的相关史事。通过金文历谱的计算,可以求得师道簋铭具体年代为"周夷王三年(前883年)二月初吉丁亥"。通过与"吴虎鼎""师晨鼎""繁卣"等器铭的对读,"道"与"辛公"等人的关系也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7.
燕侯克罍盉铭文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侯克罍与盉同出于北京琉璃河周墓。二器同铭,记载了周王大封太保和命燕侯克的事,是西周早期大封诸侯的原始档案资料。研究者多有考释,但意见分歧,今试作简释,以就教于方家。 罍、盉铭文载:“王曰:‘太保!隹(唯)乃明乃心,(享)于乃辟。余大封乃(享),令(命)克侯于(燕)。事(使)羌、页、(与)驭(御)。’克(来)(燕),入(纳)土又(有)(司)。用乍(作)宝。” 全文共43字。其中周王命辞长达30字,占全铭的三分之二。知其主要是铭记王命。这对了解西周燕国开国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1974年10月,在位于广东省信宜县东部光头岭的松香厂基建工地,发现了一个窖坑,里面出土了一件青铜盉。这件青铜盉通高26.6厘米,口径14.2厘米,器身呈鬲形,束颈,口沿略外侈,腹部分裆较宽成三袋足,蹄形实心足根。盖、颈均有一小半圆环,原系链,已失(见图1-图3)。属西周中晚期器物,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此器造型精美,其中流、盖钮、附耳最具特色。盉是调酒器,流是其最基本的部件。古人把酒与水置于盉中调匀,而后斟于杯中。没有流,酒无以适当斟出,所以无流之器不可称之为盉。我国早在二里头  相似文献   

19.
襄樊市博物馆所收藏的襄阳山湾铜器中,有一件有铭的铜鼎。关于鼎的形制、铭文,王少泉同志已撰文作了详细的介绍。此鼎盖、器皆有铭文二行六字,据王文所释,盖铭为:“邓尹侯之洉(池皿)”,器铭为“邓尹侯之”。杨权喜同志则释盖铭末二字为“浴(池皿)”,器铭末二字为“(鼎可)?(化鼎)”?.从所发表的铭文摹本看,盖铭中的“(池皿)”字当隶定为“(沱皿)”,其上一字释“浴”于字形无据;释:“洉”,形虽相近,亦不可通,此字应释为“沰”,为从水石声之字。春秋战国文字中,“石”或写作后,见《先秦货币文编》及《古玺文编》卷九;或写作,见《说文》“磬”字古文所从,  相似文献   

20.
邢窑为唐代著名的白瓷窑场。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及相关考古资料,探讨分析了邢窑的刻铭和题款,并对邢窑"翰林"、"盈"及"官"字款与临城祁村窑姓氏刻铭的不同进行了阐述,认为祁村窑刻铭、题款的含义或为单做共烧以避免产品混杂,或为商品竞争而刻划的窑主姓氏;邢窑"翰林"、"盈"字款是宫廷的定烧器,因而为皇室所垄断;"官"字款则是地方官府所烧之物,并作为贡品供奉于宫廷,除官府使用外,尚可作为高档商品参与社会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