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鼎考     
《文物》2015,(5)
<正>咸阳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兴平汉墓出土的铜鼎,鼎耳外侧竖刻铭文两行,左侧为"九斤十五两",右侧铭文暂不识。王亚庆认为此鼎系西汉中期之物[1]。细审此鼎照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鼎耳右侧的铭文,实际上应是"西"字,故此鼎可命名为西鼎。西鼎敛口,鼔腹,圜底,近似于椭圆形,其造型在西汉时期的鼎中并没有类似者,相反倒是与咸阳塔儿坡墓葬出土的三十六年私官鼎[2]及河南洛阳小屯村出土的战国嵌金银卷云四瓣纹  相似文献   

2.
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国铜器刻辞里常常出现"自"字。例如: (1)□公左自重(《洛阳古城古墓考》图版187之9) (2)廿九年十二月为东周左自佰壶(《三代》12.12,壶) (3)(彳壴)公左自(又12.15,壶) (4)□公右自重□(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陈列室藏鼎) (5)公朱右自(《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R434,A 109,鼎) (6)盖铭:公朱左自器铭:十一年十一月乙巳朔,左自冶大夫杕命(?)冶喜(?)铸贞(鼎),容一斛。(《文物》)1965年7期53—54页)①  相似文献   

3.
《文物》1964,(4)
最近,陈育丞和陈继揆将家藏其先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收藏家陈簠斋(介祺)先生的手稿捐献国家,为金石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已发奖状予以表扬。捐献手稿计有:《簠斋尺牍》、《簠斋金文考》、《区(钅吴)考记》、《毛公(厂音)鼎释文》(1871)、《南宫盂鼎释文》、《虢季子白盘跋》、《器矦驭方鼎释文》、《邰钟释文》、《簠斋藏秦权量铜诏  相似文献   

4.
论右孠鼎铭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右孠鼎铭及其相关问题@蔡运章$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教授 @赵晓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戴霖$洛阳市文物交流中心!馆员1980年第9期。 [2]李家浩《战国时代的“冢”字》,《语言学论丛》第七辑,1981年。 [3]王文耀《简明金文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 [4]《三代吉金文存》一一·二八·三。 [5]此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6]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7]马承源《商鞅方升和战国量制》,《文物》1976年第6期。 [8]丘光明等《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  相似文献   

5.
愙鼎与愙斋     
罗宏才 《收藏家》2008,(7):70-72
1937年出版的《华云杂记》上卷,陕西近代学者党晴梵曾以《周愙鼎》为题,记述了如下一段饶有趣味的金石佳话。“清光绪二年(1876年),凤翔周氏以所藏鼎一,携之长安,装潢座、盖、木匣,将备陈设之具。时吴县吴清卿先生(大澂)督学陕西,见之,以为寰宝,周即以鼎赠。周盖昔年得于古董商者,其出土年月地址,均不可知。  相似文献   

6.
朱华东 《文物》2022,(7):79-82+97
<正>1993年,安徽省滁州市章广镇常山村出土一组铜器,现收藏于滁州市博物馆。这组铜器共7件,包括鼎1件、鬲2件、甗1件、缶1件、剑1件、削1件。该组铜器系偶然发现,出土现场被破坏,埋藏情况不详,但可确定为同一地点出土。这是江淮东部地区首次发现春秋时期成组铜器,该组铜器风格多样,较为少见。除鼎、鬲各1件著录于《安徽江淮地区商周青铜器》[1]外,其余诸器尚未刊布,现一并介绍并略作分析。鼎1件(滁州0276)。  相似文献   

7.
新出《殷周金文集成》第四、五两册所收皆为鼎,其中有几件战国铜鼎,旧未著录,铭文拓本皆第一次刊布,对研究战国文字、职官制度、地名等颇关重要,作者留意战国铜器分国有年,兹就其中国别可以考定者,论证如下。第一器已有同志论及,但所释地名与平阴国别均属不确,特再论之。又第五册有享陵鼎,国别属魏,我已专文讨论,已在《文物》1988年11期发表,故不再赘。一、(寻)(阝)平阴鼎盖此鼎盖现藏浙江博物馆,1952年由浙江文管会征集,未见著录,出土时、地皆不  相似文献   

8.
王泽文 《南方文物》2012,(2):142-145,118
西周金文中有一个字形作“斤”的字,用作地名,见于《殷周金文集成》2674征人鼎,以及新近发 布的京师畯尊,涉及周昭王伐楚、南巡路线. 征人鼎,又名天君鼎,陈介祺旧藏,现藏日本①.125个字(含合文1,图一):  相似文献   

9.
~~上海博物馆藏竹简《容成氏》“凡民俾■者”考@白于蓝$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1]此从杨泽生读。杨泽生《读上博竹简札记(六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 [2]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4,(8)
<正>2012年10月,随州警方破获了一起文物案件,追缴回198件(套)不同时期文物,其中包含一件"曾侯匋"铜鼎。据传该鼎出自随州市义地岗墓地[1],现藏于随州博物馆。曾侯匋鼎器形厚重,器表光整,呈灰褐色。口微敛,宽沿平折,方唇,口外附方直耳,浅半球形腹,圜底,下接三蹄形足。除一足底端残缺外,其他部分完整(封底)。口径36.5、腹深18、  相似文献   

11.
<正>目次一盂鼎旧拓五种二早期拓本的流传与"二白"本三关于全形拓四馀论一盂鼎旧拓五种上海博物馆藏盂鼎旧拓五种,即编号8594,签署"南宫盂鼎";编号8595,签署"盂鼎拓本";编号9716,签署"周盂鼎全形_(三百未剔初拓本)";编号9724,签署"盂鼎铭旧拓本_(文中二百□未剔作三百人风雨楼藏本里堂题)";编号9725,签署"南公鼎拓本_(耦园藏)"(图版壹,1—5)。均作立轴式。其中8594、8595于"1979年12月购自吴湖帆",另三种来源未详。下面分作简介。  相似文献   

12.
北周安伽墓围屏石榻之相关问题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伽,字大伽,姑藏人,其父突建,曾任冠军将军、眉州刺史。安伽在北周为同州萨保、大都督,卒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享年62岁,葬于汉长安城东3.5公里的今名炕底寨村之西北。姑藏即凉州,这里是南北朝时期粟特胡人的聚居地。[唐]宝林《元和姓纂》(卷四)姑藏凉州安氏条云:安氏“出自安国,汉代遣子朝国居凉土,后魏安难陀至孙盘娑罗,代居凉  相似文献   

13.
新近刊布的[女受]鼎是一篇稀见的女性册命金文,其内容主要记载了西周时期两名女性贵族之间的一次改命,属于罕见的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金文。与一般册命铭文书写不同的是,[女受]鼎中不见册命地点、史官、右者等册命礼仪的记载,更在篇首多出"退事于内宫"的特殊句式。[女受]鼎相关铭文特点不仅是早期册命金文的时代共性,也是女性贵族受命特殊性的反映。而"退事于内宫"句来源于铭辞中贵族女性"妫"对"[女受]"的褒奖之辞,妫称赞[女受]"唯汝聿型",即[女受]较好地效法了其先人的德行,[女受]因此在铭文篇首特意强调其在内宫之旧职。不唯如此,[女受]鼎的铭文书写还为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提供了佐证,是一篇弥足珍贵的西周册命金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近刊布的[女受]鼎是一篇稀见的女性册命金文,其内容主要记载了西周时期两名女性贵族之间的一次改命,属于罕见的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金文。与一般册命铭文书写不同的是,[女受]鼎中不见册命地点、史官、右者等册命礼仪的记载,更在篇首多出"退事于内宫"的特殊句式。[女受]鼎相关铭文特点不仅是早期册命金文的时代共性,也是女性贵族受命特殊性的反映。而"退事于内宫"句来源于铭辞中贵族女性"妫"对"[女受]"的褒奖之辞,妫称赞[女受]"唯汝聿型",即[女受]较好地效法了其先人的德行,[女受]因此在铭文篇首特意强调其在内宫之旧职。不唯如此,[女受]鼎的铭文书写还为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提供了佐证,是一篇弥足珍贵的西周册命金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季爱民 《文物》2020,(2):59-65
《唐东都大圣善寺山门院故开法大德先藏大师塔铭》(以下简称《先藏禅师塔铭》)石刻2002年出土于嵩山嵩岳寺塔东侧半山坡,石刻所属墓塔原位应在此处[1],但今不存。石刻现存于登封历史博物馆。文字由温雅于唐元和三年(808年)撰书,记述先藏禅师(724~797年)的师承关系、求法与传法经历及归葬地等内容(图一)。该石刻此前见诸报道与文章,主要为介绍石刻形制、铭文字体、行款、出土和收藏情况以及简述先藏生平等[2]。本文将首次刊布塔铭拓片(图二)[3],抄录全文,并在此基础上考证相关史事,借此观察中唐时期北宗禅在洛阳地区的传播情况,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南普恒 《文物世界》2012,(2):8-14,7
一、前言横水西周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以西约11公里的横北村之北,南北约长200米,东西约宽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1]。2004-200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西周鼎、簋、甗、盘、盉、鬲、觚、爵等铜礼乐器180余件。从铜器铭文、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级别可知,该墓地为西周时期佣国国君、夫人及其国人的墓地^[2]。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4,(1)
<正>20世纪初,敦煌石窟出土了一批绢画,它们多流散至国外,其中以英、法、俄三国收藏最多。随着《西域美术》(大英博物馆藏品卷、吉美博物馆藏品卷)和《俄藏敦煌艺术品》的刊布[1],使学术界得见敦煌绢画的大部分。我国国内收藏的敦煌绢画的数量非常有限,只有故宫博物院藏五代白衣观音像、五代菩萨像长幡[2],甘肃省博物馆藏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报父母恩重经变》[3],瓜州博物馆藏《千手千眼观音经变》[4]等为数不多的几件。这几件国内收藏的敦煌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尽地考证了《中作父乙方鼎》铭文所载之西周昭王伐虎方时,赐中之埰邑“ 土”之“ ”字。铭文宋时出土,“ ”字未识。今考证其字亦即“[鬲求衣]”字,亦是甲骨文之“[鬲求衣]”地,古书所载之“潛( 、灊)地”,地望在今湖北省孝感市附近,地近古清水。“ ([鬲求衣]、灊)”(水)在今湖北省潜江县境,非今嘉陵江上游之古酒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之古潜邑。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77,(3)
四[注一]……矢射之弗及。[注二]罢囚之请(情),不侍(待)陈水楚[□□□]请(情)可毕。[注三]其侍(待)佰((扌百))人之北(背),炤(灼)人之 [□□□□□]以得囚请(情),[注四]则国士胜□,不宵(肖)自□。[注五]故今世千金不死,百金不胥靡。[注六]试听臣之667……知(智),不得关一言,[□□□□□]得用一朱(铢)。[注七]今夫毄(繫)者,小圉不下十数,668[□□□□]百数,大圉不下千数。[注八]故一人669……为不作。[注九]今夫毄(繫)者,大者父兄弟有在狱[注一○]670……离其吨鄴(业),[注一一]  相似文献   

20.
夔纹扁足鼎     
夔纹扁足鼎(见图),通高31.1、口径24.2、足高20.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鼎是铜器中的一个大类,但扁足鼎这样一种类型,传世和出土的都比较少。1976年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几百件铜器中,发现了几件扁足方鼎和扁足圓鼎,引起了专业工作者的很大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