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山哨卡     
1984年冬天,我和记者王文杰、季桂林、何家生一起,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从西到东,前往雪山哨卡查果拉、乃堆拉,进行了一次为期40多天的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2.
谷小明  陈团结 《中华遗产》2014,(12):126-144
隐士是爱山一族。而不同的隐士,偏爱不同的山。他们或栖息于终南等地,心在山林,眼观魏阙;或定居于庐山等处,开馆讲学,醉心学术;或在罗浮等洞天福地中,做起修道成仙的美梦。山,潜入隐士的灵魂,塑造着他们的志向与人生。  相似文献   

3.
东汉时期的隐士并未完全脱离家庭而存在,相当一部分隐士仍旧保持着家庭生活,母子关系也成为了隐士们家庭生活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东汉的隐士往往以"孝子"形象示人,这不仅体现在对母亲的日常照料中,还表现在为母亲服丧守丧上。在处理继母子关系上,隐士的孝行更成为他们获取美名的重要因素。当隐士的母子关系与其他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发生冲突时,隐士们也往往会选择维护前者,母子关系甚至会影响到隐士的归隐。  相似文献   

4.
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隐士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特色之一。隐士阶层的存在,既有大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与隐逸者个人的思想心理有关,也与儒道互补的文化气氛相联系。根据隐居的目的,古代隐士可分为淡泊型、抗议型、老庄型和清高型。隐士的存在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士大夫的人格心理等诸多方面产生很大影响,但隐士也有明哲保身而逃避现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宋朝是中国文明的巅峰,由于统治者不断发展教育、完善科举取士制度而形成的崇尚文化的社会风气,使得隐士在社会中的地位较别朝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得到统治者的呼应后,隐士逐渐关心国是,为封建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得到了统治者的肯定。隐士开始成为封建政权中一个独立的阶层,遂开辟了中国隐逸文化发展中的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6.
《山茶》2014,(6):130-139
2010年5月的一天,在赣西北九岭山脉的大森林中,一个人类很少涉足的地方,一只神秘的大鸟华丽登场,清晰可见的白颈下,羽毛闪烁着金属光泽,咖啡色的长尾和背部黑白相间横纹交相辉映,这就是白颈长尾雉。  相似文献   

7.
被建筑家罗暂文称为“晚清第一园”的何园,是美丽而独特的。在最中国的园林里面,不时与西洋风邂逅:西洋玻璃,欧式壁炉,拱形门洞,百叶门窗…“这座独特园林的主人,却不是晚清改革的急先锋,而是追求传统理想的隐士。他们在中西台璧的扬州园林里,朝朝暮暮地生活,变得既坚持又变通。  相似文献   

8.
在藏文里。阿里有着属地、领地之意.它是强大、不可一世的吐蕃王朝灭亡后.其落魄王子逃到西藏西部地区建立小王国后才出现的名词,有上部阿里与下部阿里之分。 上部阿里“堆阿里廓尔松”据说是吉德尼玛衮按三围的地望把它们分给三个儿子,儿子的名字的最后带“衮”,故有着“三衮占三围“之说。“三围”中布让(普兰)为雪山之围,古格为石山之围,如拓(日土)为湖泊之围。  相似文献   

9.
《西藏人文地理》2012,(1):144-157
下过乡,当过兵,参加过79年对越边境作战,做过搬运工,应聘去报社当过3年记者,86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在瑞典生活过几年,近几年来有数十次进藏旅行摄影的经历,去过西藏全部70余县中的绝大部分。摄影作品常见于《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新旅行》,《时尚旅游》,《户外探险》等杂志。  相似文献   

10.
《西藏人文地理》2012,(5):32-39
墨脱,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这片秘境,以雄峙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为双阙,以咆哮的雅鲁藏布江为屏障,做然自居雨雾迷障之中,海拔从近8000米的雪峰直线跌落至只有数百米的热带雨林,壁立如削,直奔阿萨姆平原。  相似文献   

11.
崔欣 《丝绸之路》2009,(15):34-36
马牙雪山藏语称阿尼嗄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西部,距天祝县城35公里,年均气温-6.5℃。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进出墨脱的线路中,由米林县的派镇到背崩乡的道路不算最险峻,却是在整个墨脱以及背夫文化中占有最重要位置的一条路。整条路集雪山、原始森林、峡谷、田园风光为一体,沿途从最高海拔4221米直线下降到665米,垂线下降3556米,最大坡度系数达70%,平均坡度系数40%,从山地寒温气候带,直落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带的背崩多。  相似文献   

13.
陈群 《风景名胜》2011,(8):154-155
线路亮点 七月份去塞里木湖和那拉提草原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时候,积雪消融、草原泛绿,漫山遍野开满野花,沿途还能看到成片的紫色薰衣草。当然还可以做一件很浪漫的事情——那就是在金黄色的向日葵花海里奔跑,因为在那拉提有全新疆最大的向日葵花地。  相似文献   

14.
1700多年前,7位名士经常在河南云台山的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聚会。他们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在这里还原这种品格和生活?  相似文献   

15.
《山茶》2010,(10):44-45
在新疆东北部的哈密地区坐落着巴里坤草原,这里海拔近2000米,雪山晶莹.松林青翠,云雾缭绕.人们称这种美景为“天山淞雪”。正是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孕育了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马背民族——哈萨克族。  相似文献   

16.
黄适远 《丝绸之路》2010,(17):19-21
有“神马伊吾,田园彩城”美称的伊吾县,坐落在东天山以北,和巴里坤大草原相望。古代玉石之路、丝绸之路从这里穿过。  相似文献   

17.
李清扬  贾晓明 《纵横》2009,(7):23-25
我们第一次过雪山草地,是在1935年七八月间第一次北上期间。当时,我在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师部当秘书,随副师长杨秀坤同志一起行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的莽莽群山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意味着这里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和森林植被类型,甚至人文和宗教传统都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南朝之际南方隐逸文化持续发酵,形成了建康、武康、山阴、寻阳、江陵五大隐士分布中心。这种聚集于政治文化中心的格局分布,与移民南下及隐士自身的政治关心、文化追求密切相关。不仅如此,隐士往往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山居形式的形成,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儒家"比德"山水自然观的影响。士人借助隐逸这种社会政治文化行为的表达,不但形塑了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完美人格形象,也形塑了南方以名山为代表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0.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愤然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隐居山林,开始了独善其身的隐士生涯。在后人的心目中,隐居后的陶渊明是一直过着“悠然见南山”般的快乐生活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联系他的身世再品味一下他的诗作,我们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考察一下幼年的陶渊明,再看一下他那些并不是很出名的诗,我们就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