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天堂谷     
吉隆是有故事的。吉隆之美,除却青山不老的吉隆沟,碧如璞玉的佩枯错,其丰肺的人文及宗教内涵,更值得人称道与关注。这是一条超越千年的历史古道,是当时大唐通往天竺距离最近最为便捷的路径,大唐著名外交探险家王玄策从这里数次出使天竺.  相似文献   

2.
<正>【吉隆沟令人心驰神往的古道】吉隆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所辖的吉隆县境内。严格地说,吉隆沟长度为93千米——从县城驻地宗嘎镇到热索村。吉隆,为藏语"舒适村""欢乐村"之意。吉隆之得名,传说是公元8世纪后期,赤松德赞从印度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时,大师一行途经吉隆沟(今吉隆镇一带),曾在此住了一宿。大  相似文献   

3.
霍巍 《中国西藏》2009,(3):56-59
18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吉隆这块神奇的土地,开始了我的西藏考古之行,吉隆的山山水水和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留给我许多珍贵的记忆。2008年9月时隔多年我再次重返吉隆进行考察,江山依旧,却是旧貌新颜。  相似文献   

4.
吉隆纪行     
仅从地名,吉隆这个地方注定惹人喜爱。在藏语中,吉隆意为“舒适的谷地”。莲花生大师入藏弘佛时,途经吉隆,看到此处风光宜人,景致养限,便赐以“吉隆”之名,并沿用至今。2012年春天的一个清晨,当我走出宾馆大门时,立刻被限前的景色惊住了。经过一夜雨水的沐浴,吉隆的天幽蓝通透,朵朵白云簇拥在雪山顶上,恬静自在,浓密的草木绿意盎然,堪比人间天堂,而远处的边坝雪山,像点缀吉隆峡谷的银色宝塔,耀眼夺目。  相似文献   

5.
那年春天,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拉着我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日喀则吉隆县驻地。紧接着,一匹驽马又驮着我,踏着冰雪把我送到了海拔仅2000多米的吉隆沟。吉隆沟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紧邻尼泊尔,这里林木葱郁,边民众多,我们被派到这里做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结束了一次尼泊尔之旅,回国前驻尼使馆的朋友小田建议我们回到西藏后顺路去一趟吉隆沟,说那里有中国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千年古道,有神奇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是珠穆朗玛的后花园,很值得一看的。于是,我从樟木口岸取出寄存的车辆,过聂拉木县拐下318国道,向着吉隆出发了。几年前,也是从这条路去往阿里,因行路匆匆,与吉隆擦肩而过,这次正好补上。  相似文献   

7.
<正>结束了一次尼泊尔之旅,回国前驻尼使馆的朋友小田建议我们回到西藏后顺路去一趟吉隆沟,说那里有中国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千年古道,有神奇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是珠穆朗玛的后花园,很值得一看的。于是,我从樟木口岸取出寄存的车辆,过聂拉木县拐下318国道,向着吉隆出发了。几年前,也是从这条路去往阿里,因行路匆匆,与吉隆擦肩而过,这次正好补上。  相似文献   

8.
索穷 《中国西藏》2007,(5):42-45
2006年6月至7月,我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灵山生态研究所组成的摄制组,在藏东南的亚东、吉隆、米林、林芝、波密等地的森林地带进行了一次人形动物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9.
《神州》2012,(7):22-23
历史是一本太过厚重的书。一部浓缩东方瑰宝的徽文化是怎样形成并集大成的,山水之间隐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历史谜团?如果从黄山攀岩而上,鸟瞰山下生生不息的街景村落,一种神秘感会油然而生。令人喟叹的是,这里呼之欲出的正是"徽州文化"的神、形、表、里,与蜚声中外的黄山相去甚远,还是藏在  相似文献   

10.
蕃尼边境的贡塘王城——吉隆考古行记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巍 《中国西藏》2009,(6):72-75
高原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阳光透过湛蓝色的天空倾泻而下,似乎将吉隆的山山水水都涂抹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透明油彩,所有的景物都显得分外生动而鲜明。我站在吉隆县城对面的山谷回首遥望吉隆,看得见从县城的西南,有一条弯曲的大路蜿蜒盘旋,一直通向县城南面的吉隆沟内。  相似文献   

11.
1907年,陇海铁路开封至潼关路段的筑路工人偶然发现一处东汉刑徒墓葬群。金石学家端方收集到据传这里出土的200余件刑徒砖,选取字迹清晰的113件,编成《陶斋藏砖记》与《陶斋藏砖》,宣晓刑徒砖就名列其中。宣晓刑徒砖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因为砖志所记人名  相似文献   

12.
蕃尼古道     
吉隆地处西藏西南部,以县城所在地宗嘎镇(海拔高度4125米)北面的马拉山为界,大体上可将吉隆的地形分为南、北两部分,其北部属雅鲁藏布江上游河谷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500米左右,平缓起伏的高原山谷和开阔的草原相交织;从宗嘎镇向南,开始进入到吉隆河谷,这条古代河谷由于河流的切蚀作用形成为高原峡谷,吉隆藏布(吉隆河)从北向南奔  相似文献   

13.
史籍是清代书院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展趋势上看,清初到道光年间,书院史籍藏贮在官方颁赐活动的引领下稳步发展;咸丰年间战火不断,是书院史籍遭受厄运的时期;同光年间,书院史籍藏贮借助复兴文教的东风得以恢复和发展,储量超越前代,得到极大扩充。从藏贮史籍的特征上看,咸丰之前的省会书院和非省会书院、同光时期聚书成就卓著的书院和广大普通书院在藏籍的类型、构成比例等方面各具特点,反映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书院史籍藏贮的多样性。总体来说,清代书院史籍藏贮呈现不断进步的态势,这与清代书院历史教育地位的提高相辅相成,并为历史知识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我在吉隆县工作了6年多,之后到日喀则,到拉萨,在藏时间21年。身处吉隆时,我没有感觉到它的分量;而离开之后,才逐渐认识了它非同寻常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丝路南道重镇——弥兴衰略史●孙新茂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南道,是东西方陆路交通的主要通道。这是因为,古代的塔里木盆地沙漠面积没有后来大;盆地四周的绿洲范围比后来宽阔;沙漠中的路段不是太长。而且绿洲上水草丰茂,在北天山、南昆仑两座山峰的影响下,这里的气候...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藏》2010,(5):92-92
王丽萍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七期上发表文章,以国外文化线路理论阐释为前提,分析滇藏茶马古道蕴含的文化线路特质,提出滇藏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战略。茶马古道作为唐末以来的民间贸易通道,是联系汉、藏、傣、拉祜、哈尼、纳西、自、彝、傈僳等民族的纽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和积淀了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今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滇藏茶马古道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联系是认识我国西南边疆发展、巩固和中国历史整体性不断加强的途径。滇藏茶马古道是增强汉、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2005,(10):4-17
丝绸古道有一些支线从青海经过。这里的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等名胜古迹众多,这里生活着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王原茵 《文博》2012,(5):92-96
本文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照片入手,结合文献记载、遗存留藏等,稽考西安卧龙寺的创建时间、历史变迁及文化遗存,卧龙寺是西安地区重要的佛教寺院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霍巍 《史学月刊》2020,(8):25-31
宋人范成大在其《吴船录》中,引用了蜀地高僧继业西行天竺的巡记。其中关于继业归国时的路线,涉及唐代新开辟的经过吐蕃西南的高原丝绸之路重要干线"吉隆道",但过去的研究对此语焉不详,且有所误解。根据文献和考古两方面的资料,可以证明继业此行的归国路线的确利用了蕃尼古道中的"吉隆道",是从藏地回国,再经吐蕃腹地回到国内,最后抵达唐代益州的佛教名山峨眉山。由此表明,唐代所开通的这条中印交通路线至宋代仍在发挥作用,并非某些文献记载所称的到唐代中后期已经关闭,从中也反映出宋代汉藏关系的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正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所在的藏式传统大院名为"冲赛康扎康",位于古城拉萨八廓街北街,地处拉萨老城区中心地段,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里是清代驻藏大臣历史上比较早期的驻藏大臣衙门所在地,位于八廓街北街,正对着拉萨"市政府"朗子厦,距离大昭寺也只有咫尺之遥。《西藏图考》中记载,驻藏大臣衙署"闻系三层楼房,楼高墙固,即偶有意外之事,易于防守"。乾隆十五年,颇罗鼐之子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计划谋反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