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青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多杰 《攀登》2000,19(6):20-26
青海是全国经济、科技比较落后的省份,为了缩短差距,创造青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必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章在分析当代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化趋势的基础上,对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青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玉英 《攀登》2011,30(6):92-94
加快青海生态经济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青海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经济。同时,依托青海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生态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青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循环经济促进和谐青海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州霞  李积兰 《攀登》2006,25(3):52-56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自然的发展相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青海的重要内容。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通过对经济与社会、自然的整合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解决在发展和构建和谐青海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和省情为依据,对青海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优先领域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4.
青海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德生 《攀登》2004,23(2):71-74
传统化的发展、延伸,影响地域化的发展,也影响地域经济与社会的进步.研究地域性传统化,吸纳其优秀成分,对区域经济、枉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青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化,研究青海传统化之特征、特赝、转型问题,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适应枉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青海地域化,推动青海经济、枉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枉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本研究了青海传统化的发展、特征、特质及其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5.
《攀登》2016,(2)
本课题立足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群体社会结构变迁的实际,结合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群体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目前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群体现状、成效,着重从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群体在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下进行稳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区域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因素及健康稳定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徐建龙 《攀登》2002,21(2):84-87
青海的省情特点决定了它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对并还将对青海经济和社会产生全立位、整体性的影响,只有发挥相对优势,克服不利因素,依靠科技和体制创新走特色经济之路,青海之有可能走在西部大开发的前列。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的发展、延伸,影响地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地域经济与社会的进步。研究地域性传统文化,吸纳  其优秀成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青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研究青海传统文化之特征、特质、转型问题,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青海地域文化,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研究了青海传统文化的发展、特征、特质及其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8.
丁柏峰 《攀登》2011,30(6):66-70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的青海地方文化,凝聚着高原各族人民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于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寻青海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对青海区域文化的内涵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明确解决其正式冠名问题,已经成为青海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快青海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有柏  马凤莲 《攀登》2005,24(6):79-81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本文以构建和谐青海为视角,对青海民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就青海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经济和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全国其它省份相比,总体差距 大,发展水平低。为此,今后青海的小康建设,必须抓住各种历史性发展机遇,突出发展经济这一工作重点,正确处理 好“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农村小康与城镇化、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青海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区,农牧民贫困问题尤为突出,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牧民温饱问题,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认真研究探索治穷致富的措施和途径,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策,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是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青海农牧区贫困现状、特征及其成因青海农牧区的贫困有几个突出特点:1、贫困面广量大。截…  相似文献   

12.
牛玉芳 《攀登》2007,26(3):74-75
青海广播电视事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为推进青海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青海广播电视业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只有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开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青海广播电视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韦仁忠 《攀登》2008,27(4):17-20
青海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未来青海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只有在成熟的理性精神引导下,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才是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太学 《攀登》2001,20(2):78-81
互助县作为青海省经济大县,其争创青海第一县这一立足于现实客观条件的战略目标的确立,对于进一步促进互助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在分析互助县争创青海第一县现实条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及今后工作方向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勇  刘亚州  戴鹏 《攀登》2009,28(4):88-94
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当前,青海是否处在加速发展、加速起飞的转折点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省内各有不同见解。本文对青海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指出,目前青海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但还没有实现经济的加速起飞,并提出了促进青海经济加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李桂荣 《攀登》2015,(3):138-141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综合展示平台,是城市名片,是重要的社会教育与文化服务机构,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加快城乡融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重要作用。青海省在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同时,需要重视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推进青海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青海城乡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高青海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和谐,缩短青海与其他省区发展的差距,提升青海城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7.
桑杰 《攀登》2011,30(6):1-3
青海藏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增加农牧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现并解决青海藏族聚集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青海藏族聚集区跨越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果洛州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勇 《攀登》2011,30(4):74-79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两大主要力量。对青海这样一个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省份而言,以打造两河流域城市带为突破口,加速推进全省城镇化进程,对推动青海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板块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海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顺成 《攀登》2011,30(5):105-109
青海民营企业的发展在青海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在不断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成为促进青海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青海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为青海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0.
李广泳 《攀登》2011,30(2):75-79
发展绿色化是人类社会今后发展的大趋势。青海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全盘仿效发达地区模式,要积极探索适合本省省情的发展路径。本文从绿色发展路径的基本要求、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经济形态的路径选择、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四个方面对青海绿色发展路径做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