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不断侵略朝鲜,此时朝鲜国内政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朝鲜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朝鲜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开明的官吏在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初步形成了代表朝鲜近代社会发展方向的开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古老的中国是在民族危机和乡村危机共同震荡中走向近代的。针对乡村危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创立并实践了乡村建设理论。理论的困境令运动失败成为定局。  相似文献   

3.
古老的中国是在民族危机和乡村危机共同震荡中走向近代的。针对乡村危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创立并实践了乡村建设理论。理论的困境令运动失败成为定局。  相似文献   

4.
谈谈近代中国的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救亡图强的爱国主义思潮民族危机的时代感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是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我们离开这个时代不过三十多年,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史学对我们还是有影响的,有时甚至有很大影响。研究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1919至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我们已另有专文在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本文就不再重复了,打算谈谈另外的一些问题。现在先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民族危机的时代感谈起。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深受列强侵略,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思潮也随之兴起。清末状元张謇实干兴业,兴办了一批实业和教育事业,极大地推动了南通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前后维新派知识分子在西方近代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影响下,开始从文明主体——国民——的角度探求挽救民族危机的新路径。他们从"力"、"智"、"德"素质结构的角度塑造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国民新形象,开启了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但是,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对西方文明认识的局限性,使得"新民"思想并没有深入到人的现代化的实质层面,而是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西北大学联合主办,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8~19日在陕西西安举行。会议收到论文45篇,来自海内外的近70位专家学者与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与实践",围绕民族复兴观念和内涵的历史演变,历史事件与民族复兴,民族复兴思想个案研究,文化危机、文化重建与民族复兴,及民族复兴话语下的历史解读与重构等论题展  相似文献   

8.
近代思想界有一道越来越激进的轨迹。本文从民族危机、传统思维模式、传统的稳定社会结构和近代知识分子的困境四个方面来分析激进思想的生成语境。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陈虬顺时应世。他看到须变革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积极从事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创办学堂和报纸,培养人才,宣传变法。其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胎教观念,强调外界事物能够对孕妇产生影响,孕妇的言行均须符合胎教的要求。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学界开始从挽救民族危亡的层面来提倡胎教。而随着西方医疗知识的传播,胎教也开始等同于怀孕期间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政治局面混乱不堪,针对这一现象,张君劢早在1921年就提出了自己的"理性政治"主张。他这一主张的形成受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与张君劢早年丰富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理性政治"主张的提出尽管存有很多的缺陷,但它是中华民族危机和政治混乱的客观反映,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企图通过宣传自身政治主张,解救民族危机与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具有民族主义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戴建安 《黑龙江史志》2010,(17):34-35,4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依据的历史背景虽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它所揭示的执政规律及体现的执政价值无疑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如以"三个代表"为评价洋务派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的价值标准,则可发现洋务运动虽然在当时引进并发展了一些近代先进的生产力,但洋务派既不足以代表近代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也不足以代表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其失败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论抗战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抗战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陈廷湘近代中国,由于列强侵略不断加深,历次改革和革命运动无不越来越带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遭遇了更加深重的民族危机,民族主义也就愈益成为民族向心力的源泉与轴心,曾因此造成了各种互相纷争角逐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序列中,经学传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从儒家经学尤其是今文经学的影响的角度来探讨近代社会历史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道光、咸丰(公元1821—1861)年间,由于日益加剧的封建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双重冲撞,儒学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共同秉赋,是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和思维旨趣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灵魂。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华民族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人鉴于民族精神丧失而提出了"陶铸国魂"问题。20世纪初的"陶铸国魂"话语,是适应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界发展大势而进行的民族精神构建,故它必然以反思中国历史传统为特征,以改造国民性为手段,以建构民族国家而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隋洁 《黑龙江史志》2013,(21):169-170
当同样面临拯救民族危机的课题时,近代中国和日本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是什么因素导致一衣带水的邻邦产生如此大的差异?本文拟从传统文化的差异、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以及近代的教育差异三个方面入手,以《海国图志》在两国的不同境遇为例,探讨两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加深使一部分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士感到改革教育制度、培养适应时事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性,李端棻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教育改革措施具体体现在《请推广学校折》中,该折得到光绪皇帝的认同并下谕令实行,这些措施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其影响几乎贯穿整个中国近代社会。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的交困之中,为了摆脱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清廷掀起了一系列的"新政"。对内蒙古地区放垦蒙地是其应付民族危机的重要的手段。清末新政对蒙古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是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另一方面,也改变了蒙古社会的生存方式及对生态造成了相当得危害。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近代中国,文化危机是更为深刻的民族危机。国人亟亟谋文化重建以复兴民族,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表现了智慧的远见,是我们应当加以继承的宝贵精神遗产。一著名文化学者黄文山先生认为,文化包含两个状态,一是内部的价值意义系统,可称为"文化的心态";二是外部有机的或非有机的现象,如物体、事素、历程等,可称为"外部状态"。没有外部状态,内部经验无由表现,但后者终究决定前者。①据此,所谓文化危机,可以理解为缘外部变故的  相似文献   

20.
(下转第46页)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全方位的,一方面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民族灾难,另一方面促使近代国人中的先进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探索民族救亡的道路。无论是人民还是统治者,他们面临着必须给予回答的共同课题:怎样摆脱民族危机?救国的良方是什么?洋务运动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认识与思考不断加深,但还属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孙中山吸取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直接从政治制度上要求进行变革,并且以“三民主义”思想为基础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笔者拟从国人理念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