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是哪个朝代哪个地方,有一个壮族姑娘,长得非常美丽,求亲的人象蜜蜂一样拥向她家,通向她家的路都被来求亲的人们踩平了,可是姑娘一个也不肯答应。有一个放牛小伙子,偷偷爱上了这个姑娘,可是他想到自己家贫,又不敢向姑娘表露真情,更不敢上门求亲。一天,这小伙子听说姑娘要去赶街,他也就去赶街。到了街上,果真遇到了他最心爱的那个姑娘,小伙子就和姑娘谈起话来,两人一谈就谈得拢。赶完街,他们两人一路回去,小伙子不愿意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纳西族人中,至今流传着这么两句口头禅:“纳西美布若”,意为纳西族是祭天的子民;再一句是“纳西美布迪”,意为纳西人古往今来看重祭天古俗。 据纳西族老东巴介绍,纳西人的祭天,分为大祭天和小祭天,大祭天在正月举行,小祭天在每年农历七月举行。两种祭天活动,虽有一些区别,但内容却是一样,气氛也一样肃穆庄重。祭天有两种形式,远古的纳西部落大多是同一个姓氏的部落共同在一个祭天场举行;居住分散的村落,则单家独户进行。纳西古部落有束、叶、和、梅四大部落,分成普督、古许、古展等若干祭天群落。无论哪个部落,祭天…  相似文献   

3.
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有莲花、田坝、江西三个会馆 ,均建于清代早中期 ,惟田坝会馆建造艺术价值最高。老百姓说 :“莲花会馆像朵花 ,田坝会馆赛过它 ,江西会馆岩上爬。”现保存最完好的只有田坝会馆。田坝会馆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年 ) ,名“万天宫” ,因地处双桂场头田坝中 ,故称“田坝会馆”。总面积约 80 0平方米 ,由山门、戏台、书楼、前殿和后殿五个部分组成。牌楼式的山门面东而立 ,砖石结构 ,总长 2 1米 ,门宽2 .2米 ,高 2 .5米 ,门额、立颊以及主要柱枋 ,均系条石制成。门楣上建筑部分 ,用青砖仿斗拱修建至顶 ,高约 3米。正楼镶嵌…  相似文献   

4.
论明清时期陇中地区的经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明清两代,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衰落和败亡,陇中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开发却是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独具区域特色。这种局面的形成,不仅是当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变化和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经济生活发展的结果,而且特别与明清两代陇中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和边防格局密切相关。有明一代,陇中地当“三关”、“四镇”重地,北有蒙古贵族压境,南邻藏  相似文献   

5.
安顺城周的屯堡人的确风彩别致,所保存的屯堡文化实在丰富多姿!前来观光的游客,考察的学者纷至沓来,城东“云山统”也应运而热闹起来,这是大好事。但是,为了炒热“云山统”这一旅游景点,有人竟把它说成是明代屯军堡子,呼之为“明代一条街”,无视历史,随意张冠李戴,就大可不必了。统门上方那阴刻端方的“云山炖”三个大字无声胜有声,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它是“坤”,不是“屯”。检阅字、词典,“纯”有田陇(西北庄家称炖子)、草上填水、水流不通三义。而‘叱”,有聚集(勒兵而守曰屯,兵耕田屯田,戍兵驻所回屯堡)、高阜…  相似文献   

6.
“老爷差我五两银”一家大户财主已经有十五个老婆了,还要选一个凑够两桌。有一年,正月初十那天,财主叫人将颇荷叫到府中,对他说:“颇荷,‘陇端街’又要到了,老爷我还要选一个美女来做老婆。你熟人多,帮老爷我查访查访,发现有美女就来报告老爷我。”“既然老爷看得起小人,小人一定效劳。就不知老爷想要选个哪样的美女?”颇荷说。财主道:“美女嘛,人要生的苗条,脸要长的白净,衣裳要穿的漂亮。”颇荷一听,计上心来:“请老爷放心,  相似文献   

7.
韩艳 《神州》2010,(2):76-79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卢圩看炮龙     
刘宪标 《旅游》2007,(11):78-83
炮“龙”这项卢圩人喜爱的春节狂欢活动,从古镇开始兴盛的明代就有了,几百年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据说约在1664年,卢氏三兄弟因为谋生,由广东水花门楼搬迁到宾阳卢圩,由于他们的家乡有在正月十一舞龙的民俗,所以有了家底后的卢氏长者便把这一习俗移植到宾阳并结合了当地的壮族文化,形成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炮龙”。[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马马崖壁画     
“马马崖壁画”在贵州北盘江北侧江岸上,位于关岭县普利公社下瓜(古称下卦)生产队临江的大田坝旁。当地人称它为“马马崖”,是因为这石崖上有赭色壁画,而壁画是以马为主,故此得名。这赭色壁画共三幅。一幅在下瓜大田坝的东北侧。石崖不甚高大,紧临田坝,而田坝的东侧边沿,其下数十丈即为滚滚奔腾的北盘江。画幅在石崖上宽约三公尺,高二公尺,离地面约二公尺五。石崖前刚好有一磴石头,显然,画者是站在石磴上作画的,由于石磴挡住了  相似文献   

10.
长沙湘春街与北正街交接处,是个十字路口。据说旧时从北门进城来的第一道关卡就设在这里,所以俗称“头卡子”。“头卡子”东面是学宫街和上学宫街,现在改叫成功街和学宫街了。老学宫街也曾叫过学工街, 但那是特定年代下的事。你现在如果仔细寻找,还能在成功街上找到“学工街”的老门牌。“头卡子”西面通向河边的那条街就叫通泰街,通泰街上曾经有过一座龙王宫。  相似文献   

11.
贺文萍 《华夏地理》2008,(4):174-175
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由北达尔富尔州、西达尔富尔州和南达尔富尔州组成,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占苏丹全国总面积的约五分之一。它毗邻利比亚、乍得及中非共和国,是苏丹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这里生活着大约80个部落,主要分为“阿拉伯人部落”和“黑人部落”两大部落集团。前者为放牧骆驼的游牧部落,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北部;后者为从事农业的部落,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一双对靴王二和车三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二人打伙拼钱买了一双对靴,商量定哪个有事哪个穿。这时候,偏偏王二的事情怪多,今天要到这里做客,明天又去那里会友,又还忙于赶街行市,所以常得穿着对靴出去。车三没有什么事情,很少有机会穿对靴,想想实在太吃亏了,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到晚上,他就穿起对靴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直累得汗流夹背方才罢休。后来,对靴快烂了,王二找车三商量,重新买双新的,车三说:“算了算了,再买一双新的,晚上我可就苦不赢了。”  相似文献   

13.
正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中原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的说法,传说这天是盘古、黄帝、王母、真武大帝的诞辰。"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倩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乃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歌圩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  相似文献   

14.
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新年,藏族有藏历新年藏历也是十二个月.正月初一是新年。西藏工布地区却提前过藏历年──藏历十月初一,这一习俗传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工布为什么提前过年?过年时有什么讲究?藏历十月过年人们说,工布地区早先也同其他藏区一样,藏历正月初一过年。吐警王朝时期,当时工布部落的首领一度是阿杰王,他智慧超群,英勇善战,行为高尚,深受人们的拥戴。那年霍尔侵狠西藏北部边境,为了保卫神圣的领土不被践踏,藏王命令工布阿杰王率部去降妖伏魔,制服敌方。时置深秋,阿杰王将带领工布的男人们出征,离过新年不远…  相似文献   

15.
常克 《文史博览》2006,(5):58-58
长沙湘春街与北正街交接处,是个十字路口。据说旧时从北门进城来的第一道关卡就设在这里,所以俗称“头卡子”。“头卡子”东面是学宫街和上学宫街,现在改叫成功街和学宫街了。老学宫街也曾叫过学工街,但那是特定年代下的事。你现在如果仔细寻找,还能在成功街上找到“学工街”的老门牌。  相似文献   

16.
坚持“薄利多销”政策有人称他是“商圣”,有人称他是“价格屠夫”,更有人称他为“资本高手”。无论是哪个称呼,一个初中都未毕业的莽撞少年,竟在短短十几年里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商业神话。黄光裕,这个从潮汕走出来的“平民首富”带给人们无数好奇。  相似文献   

17.
《旅游》2008,(8)
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始建于东汉,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被宋代理学家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目前村里有明清建筑130余处,拥有“一村两国宝”。整个村落按《易经》八卦理念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二圳五街九十九巷,宛若迷宫。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赞叹道:“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她是个傻子,甘心情愿拿自己的钱去填虎口;有人说她自不量力,一个人揽了一个民族该干的事;也有很多人嘲讽她“是为了出名”……本可以过上安逸生活的全莉,却斥巨资在南非建起“老虎谷”,走上一条艰辛的路——拯救中国虎。  相似文献   

19.
<正>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历代州域形势》:“二刘盛时,其地东不过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踰陇坻,北不出汾晋。”然《晋书》卷一四《地理志》却曾明白有这样的记载“永嘉之后,司州沦没刘聪,聪以洛阳为荆  相似文献   

20.
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让我一直就向往那个古老而神秘、素以游牧好战著称的少数民族——羌族。四川阿坝州境内不知从哪个时代起有一支羌族部落聚居于此,至今保持了独特的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