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朝武昌城考古调查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六朝武昌城遗址位于鄂东南部鄂州市鄂城区的长江南岸,当地俗称吴王城。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孙权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此后,武昌作为长江中游的重镇存在于六朝时期。建国以来,先后多次进行过六朝武昌城的考古学调查。1963年,湖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从“油坊岭”到“流芳岭” 1912年.民国政府废府留县,将江夏县改为武昌县.同时将原武昌县改称鄂城县。武昌城至鄂城的中间有一个油坊岭,作为一个乡的建制。历史上归属武昌县(江夏)管辖。1946年10月10日武昌市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后不久,湖北省政府即决定分治后的武昌县从省垣武昌城撤离,择地迁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余振东拟议武昌新县治迁到城东油坊岭。  相似文献   

3.
武昌是一座古城,明年将是武昌建城1800周年,历经夏口城、郢州城、鄂州城、武昌城四个历史时期,其城池规模最大当数始建于明代的武昌城. 监修武昌城的是开国功臣、江夏侯周德兴,他按王城的规模和形制,于洪武四年始建,花十年时间.将鄂州城增拓改建成了一座大型城池,主要是城墙向蛇山南扩展,不仅将蛇山圈在了武昌城内,还把紫阳湖、长...  相似文献   

4.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所以,新史料的发现,新观点的提出,总会受到人们的关注。近读《武汉通史·中华民国卷》上册,“唐生智第八军首入武昌城”的标题,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作者开明宗义地指出:“唐生智第八军最先攻入武昌城。”“首入武昌城,往昔多论为叶挺独立团。但此种论述缺乏史实根据,只是一种感情推论。”作者是在上一节总体性地叙述了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的始末以后,再作这个安排的,无疑具有拨乱反正的意味。接着往下看,知  相似文献   

5.
中和门武昌城东南有一座城门,现在称为起义门。辛亥革命之前,这里称为中和门,是武昌古城的十座城门之一。是1911年的辛亥首义,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才改称  相似文献   

6.
武昌古城以破石筑垣,系于唐代敬宗宝历初年(公元826年)开始,后屡废屡修,至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经再次扩建,才基本定型。城周20里,沿城垣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鄂城市古名武昌,为六朝时代(公元221——589年)的长江中游重镇,也是孙吴建国时的第一个正式都城。五十年代以来,湖北省的考古工作者在鄂城发现并清理了大批六朝墓葬,还勘察了六朝武昌城——“吴王城”的遗址。一九八○年起,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应湖北省博物馆和鄂城县博物馆之邀,先后三次到鄂城作考古实习,  相似文献   

8.
在明代,由于水患频发和长江主泓变动等原因,湖广武昌府城沿江江岸屡屡崩陷,当地政府遂启动江岸修筑工程。考诸史志,明代武昌府城的江岸修筑主要约有四次,分别是正统七年(1442)、成化三年(1467)、万历十七年(1589)和万历三十四年(1606)。最终修成的江岸,自武昌府城南门望山门外(今武昌解放路南端解放桥附近)起,向西折至江边,又沿江边中经黄鹤矶向下游延伸至坛角地区(今武昌和平大道武汉工人文化宫以西),长约5公里。这条堤岸确定了武昌城沿江江岸的基线,将武昌城的城市空间扩展到江边,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9.
六朝武昌城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区中部,长江南岸。2000年,为配合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的实施,我们对古城遗址的南城垣进行了首次发掘,同时发掘清理北宋墓葬10座,六朝早期古水井1座。通过此次发掘,弄清了城墙的结构和建筑方法。墓葬中出土了陶瓷器、铜器、银器和铜钱30余件(枚);古水井中出土遗物丰富,以陶瓷器为主,数量达100多件。古墓葬和古水井的发现,为了解研究六朝武昌城的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武昌老城 武汉三镇,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东汉末年,吴主孙权在今天的武昌蛇山(当时称江夏山)建城,名夏口,归属江夏郡,下辖涂口(今金口).隋文帝时,江夏郡改名为鄂州,属下的汝南县(今金口)则改名江夏县.清康熙时设武昌府,下辖江夏、武昌、咸宁、蒲圻、崇阳、兴国、大冶等十个县(其中江夏县下辖金口、纸坊、青山矶等五个镇).民国元年(1912年),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相邻的"武昌县".民国2年(1913年),东边的古武昌县改名寿昌县,第二年更名为鄂城县;西边的武昌县于1926年12月归定为省辖武昌市,1927年与省辖汉口市合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直辖市--武汉市.  相似文献   

11.
武昌蛇山下有个武昌洞。这条沟通蛇山南北市区往来的交通要道,从清末开凿,民国崩塌和修复,到解放后扩建,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历史。一、武昌洞兴建的由来明朝末年,封建王朝摇摇欲坠,想借助“风水”迷信,以为凿断龙脉,便可以保住江山。于是分别在武昌蛇山楚观楼脚下和汉阳龟山铁门关去上除石,开凿山洞。在武昌开凿的山洞,因在武昌长街楚观楼(也称南楼、鼓楼,今武昌解放路司门口跨线桥处)脚下,而得名“鼓楼洞”(此洞毁于1936年扩建长街马路时)。此洞的开凿,并没有保住明朝的江山,倒是大大方便了武昌的交通。到清末,由于武昌城…  相似文献   

12.
正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有一本《武昌围城日记》,作者周介然记录了1926年9~10月间北伐军围困武昌城时他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周介然(1896~1962年),湖北松滋人,1926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先后在武汉商业专科学校、湖北省立四高、省立四师、省立巴东女子高中、松滋一中、松滋三中任教30余年,担任过松滋中学校长、松滋县政协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简称湖北省文  相似文献   

13.
武汉三镇,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东汉末年,吴主孙权在今天的武昌蛇山(当时称江夏山)建城,名夏口,归属江夏郡,下辖涂口(今金口)。隋文帝时,江夏郡改名为鄂州,属下的汝南县(今金口)则改名江夏县。清康熙时设武昌府,下辖江夏、武昌、咸宁、蒲圻、崇阳、兴国、大冶等十个县(其中江夏县下辖金口、纸坊、青山矶等五个镇)。民国元年(1912年),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  相似文献   

14.
武昌古城墙内素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说,武昌城里的山多是特色之一,其北边城墙就是依螃蟹岬和凤凰山而建。武昌城北唯一的城门建在这两山之间,原名叫草埠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将其改名为武胜门并沿用至今,其遗址位于得胜桥与西城壕现在的交汇处。 武胜门东侧的山丘名叫螃蟹岬,别名也叫黄龙山、炮架山和城山。有趣的是,由于近些年来许多不熟悉武昌历史地名的人,往往随意称螃蟹岬为凤凰山,将两处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5.
曹渊的绝笔     
1926年9月,北伐军在攻夺武昌城的战斗中,叶挺独立团担任宾阳门至通阳门一线的攻坚任务。全团官兵奋勇争先,他们写好遗书,留下衣物,誓为打倒军阀而献身。9月5日凌晨,任攻城奋勇队的第一营,在营长曹渊的率领下,冒着敌军炮火,率先架起云梯攻城。斯时,顽敌压城蚁聚,北伐军冒矢石仰攻,终以敌我力量  相似文献   

16.
吴王城城址(亦称六朝武昌城城址),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的鄂州市鄂城区,它是三国时期孙吴建国后的第一个都城。城址北临长江,南依南湖(今洋南湖),西为樊山,东西长1100米,南北宽500米,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保存较为完好、时代明确的都城遗址;在城的内外,散布有大量汉魏六朝时期的遗迹和遗物。92年4月,鄂州市果品公司在熊家巷旁改建办公楼及仓库,在施工中,发现古陶井三处,市博物馆在配合工程施工中,清理了其中的一处,编号为:92·果品公司吴王城 J1(图一)。由于这座陶井所处位置特殊,为便于对六朝武昌城的综合研究,特将其情况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95年,邓演达出生于广东惠阳的一个农家,14岁入广东省陆军小学学习。 1920年夏,邓在参加陈炯明讨伐桂系军的战役中立功受奖。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邓演达任教育长,为黄埔军校不辞辛劳。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时,邓任政治部主任,鼓励全军官兵冲锋陷阵,并在农村建立农会配合北伐。进攻武昌时,邓担任攻城司令,亲临城下督战,战马阵亡,他仍镇定指挥作战。终将武昌城攻下,为北伐建立了卓越的战功。 北伐军节节胜利,蒋介石、汪精卫反共势头日渐明显。革命面临危机,邓演达计划组织革命行动委员会以挽颓势,却未能成功。…  相似文献   

18.
正"走遍天下路,惟有武昌好过渡。"这是一句古时民间谚语,其大意是指旧时武昌、汉阳长江岸边渡口甚多,武昌、汉阳来往过渡非常方便,且收费低廉。尤其是在武昌古城的"汉阳门渡"和汉阳东南的"汉阳渡",成为行人在武昌城和汉阳城"好过渡"的主要渡口。武昌最早有一定规模的客运码头(渡口),是隋唐时期设在汉阳门的码头,对岸则是汉阳城之东的东门码头。由汉阳门码头至东门码头(即汉阳渡)是一条客运航线,  相似文献   

19.
曾强 《文史春秋》2012,(2):57-59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的义帜在武昌城头树起,清廷的龙旗在硝烟中倒下,远在岭南的广西梧州城内,风声鹤唳,革命党人与商会人士获悉从香港、广州传来这一“改朝换代”的消息,  相似文献   

20.
汪世鎏生于1893年,字从嘉,号京门。祖籍安徽,寄籍江夏。自幼天资聪颖,从父启蒙,好学不倦。12岁时被保送湖北省城亦即江夏县治的武昌陆军小学求学,后升人湖北陆军第三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