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武昌城外的长江之中,曾经有一片绿洲,洲虽不大,名声却很响亮。相传东汉末年,富有文才的祢衡在江夏太守黄祖之子黄射大宴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鹦鹉赋》,被黄射赞之为“锵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江中的这片绿洲,从此被命名为“鹦鹉洲”。后来,祢衡因出言不逊,惨遭黄祖杀害,遗体就埋葬在鹦鹉洲上,时年26岁。  相似文献   

2.
孩童时期就闻鹦鹅洲之名,学生时代曾读过崔 的诗《黄鹤楼》,其中“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至今不忘,成年后常见鹦鹉洲,然而鹦鹉洲因何而得名,却不得而知。 最近,偶读唐诗,见李白长诗《经乱离后天恩放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有诗云:“一吞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称处士,虚对鹦鹉洲”。同一时期又作《鹦鹉洲》诗一首,其诗曰:“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鹅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读罢这两首诗,始知鹦鹉洲名,与…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的武汉、芜湖、南京、镇江、上海等地木材商业相当发达.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竹木市场,首推汉阳鹦鹉洲.汉阳鹦鹉洲在汉阳拦江堤外,南抵老关横堤内,北至汉阳南门桥外,长约6公里(一说20华里),平均宽约1公里.据史料记载,古鹦鹉洲有1400年的历史,但在1628——1644年间就完全沉没江中.发展成为竹木市场的鹦鹉洲是从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后逐渐淤积成的.由于鹦鹉洲岸线较长,水深适宜,又有着辽阔的滩地,便于停靠竹排和木排,所以迅速取代拦江堤、玉带河,成为两湖竹木集散码头.最早来洲上经营的是江西商人形成的江西帮,其次是武昌、汉阳商人形成的汉帮(亦称北帮),第三是湖南的东西湖帮(亦称南帮),还有大冶花帮,无  相似文献   

4.
<正>公元222年,孙权在武昌(今鄂州)称王即位。孙权深知夏口对武昌“据之而存,失之而亡”的重要性,“孙氏都武昌,非不知其危险,仅持一水之限也。以江夏迫临江汉,形势险露,特设重镇以外拒,而武昌退处于后,可以从容而图应援耳。名为都武昌,实为保江夏也,未有江夏破而武昌无可事者”“于是城夏口,都武昌”[1]。称王建国之初,便在黄鹄山上修筑了夏口城。  相似文献   

5.
武汉三镇,即武昌、汉阳、汉口的联称,今统称“武汉”。 三镇之中,武昌发达最早,“周彝王时,楚子熊渠封子红为鄂王”,周代即为繁居之地。武昌依江,古名“鄂渚”,又称“江城”,屈原在《楚辞》“涉江”一章中,曾叙述过他当年游鄂渚的情景。“江城”,江夏县城的简称,唐李白诗中有“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句;汉阳依山,古名“大别”,相传大禹治水至此,龟山麓曾有柏树,宋苏轼诗云“谁种殿前柏,僧言大禹栽,不知几千载?柯干长苍苦。”明楚庄王孟烷曾有《大别山》一诗:“名山钟秀自大开,岿然盘腐天之魄?;汉口依水,古名“夏油”…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明清时期今长江武汉段江面上近武昌江岸和近汉阳江岸的沙洲演变,认为江中的沙洲变迁在东、西两岸大致经历了鹦鹉洲(偏东岸)、刘公洲(偏西岸)、金沙洲(偏东岸)、新刘公洲(偏西岸)、白沙洲(偏东岸)、新鹦鹉洲(偏西岸)、新白沙洲(偏东岸)这一交替出现及消亡或并岸的过程;并指出沙洲演变与港口变迁及商业市集贸易、南北两岸岸线及城垣堤防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东西两岸在经济利益和城垣堤防上的矛盾和冲突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释《离骚》“宿莽”范三畏《离骚》:“朝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此“宿莽”,前人或言是香草,或谓是有毒的恶草;具体是何草,也说法不一。今按首先得确定其是香草还是恶草,然后才好讨论它究指何物。从下文”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看,”木“承接”木兰”...  相似文献   

8.
西山记胜     
西山,古称樊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部,昔有“楚东门户”之称,三国时吴王曾建都于此。《罗泌路史国民记》载:“帝尧时有樊仲文,今武昌(鄂州)有樊山。”后《宋地志》记:“始之樊山,一名西山,以其在县治之西故名。’,1985年国家列鄂州市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同年西山列为湖北省级风景区。西山北滨长江,与黄州赤壁隔江相望;南濒南湖,同万顷碧波相连;西有梁子湖水绕百樊川婉蜒于山脚流入长江;依鄂州市区,拔地而起。现有面积2495亩,规划面积4950亩。山峦叠蟑,雄峻多姿,松柏苍翠,修竹含荫,溪涧泉池,镶嵌于悬崖深谷…  相似文献   

9.
正巡司河,系武汉市城南的一条古老河流。巡司河源远流长,据《水经注》载:"江之右岸,当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江渚。"说明巡司河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巡司河古称"里河",据《江夏县志·山川》载:"里河,在望山门外,今呼巡司河,西通长江。"谓之"巡司河",是因为明代在其北岸置"鲇鱼口巡检司"而  相似文献   

10.
有关西南营街区的记载,最早见于明嘉靖《通州志》,志中称其方位在“州治西南”,其范围北到西大街,今人民中路;东至南大街;西到西城南段城根,今环城西路南段;南至南城西段城根,今环城南路西段。明万历《通州志》载巷名:“西南隅凡三,曰:依莲巷、线长巷、南关王庙巷。”清康熙《通州志》仅将南关王庙巷易名为南关帝庙巷。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载此街区有“西牛肉巷、掌印巷、南关帝庙巷”。  相似文献   

11.
近日拜读了《羊城今古》有关岭南古史的研究文章,现谨对“争鸣”的问题,作“一家”之考辩。  相似文献   

12.
马保春《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河东郡“闻喜”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今曲沃也。秦改为左邑。武帝于此闻南越破,改曰闻喜。”其中“今曲沃也”之“今”当是“故”或“古”之误。这是因为:首先,应劭为东汉末年人,而历代地理志书及相关文献表明,自秦代至北魏太和十一年,河东地区无“曲沃”的地名,应劭何以言“今曲沃也”。史籍所载曲沃事,最早见诸西周时期的晋成侯(唐叔虞之曾孙)迁都一事,《诗经·唐谱》云:“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燮父改为晋侯……至曾孙成侯,南徙居曲沃,近平阳焉”。春秋以来,曲沃又成为晋昭侯别…  相似文献   

13.
《明史·李自成传》载,清顺治二年,“自成走延宁、蒲圻,至通城,窜于九宫山。”李自成是否到过通城,本文不愿涉及。但至于延宁一名,查《明史·地理志》、《寰宇通志》及《读史方舆纪要》皆无踪影。按:“延宁”为“咸宁”之误,即今湖北咸宁县。延宁、咸宁音近而误。据《绥寇纪略》卷九:“自成将东下,遇风雹,乃以四月二十四日改由金牛、保安走咸宁、蒲圻,过通城九宫山。”《湖北通志》卷六十九:“自成走咸宁、蒲圻至通城,窜九宫山。”光绪十一年重修《武昌县志》卷八:“流贼李白成主武昌,谋夺舟南下,改由金牛、保安、走咸宁、蒲圻过通城。”即是咸宁误为延宁的确证。  相似文献   

14.
《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卷二十八上,弘农郡卢氏县(今河南省卢氏县)下载:“熊耳山在东,…又有育水(今白河),南至顺阳入沔(今汉江),又有洱水,东南至鲁阳,亦入沔,皆过郡二,行六百里。”这里班氏的记载认为洱水和育水均为过郡二,行六百里,独立入汉江之河流。对此历来争议颇大。一是洱水与育水合流说。如清·钱坫、徐松《新校注地理志集释》(《二十五史补编》(一),中华书局1955年版)认为:“洱水盖合育水而入汉水,本互受通称之例。”二是洱水为今镇平县之潦河说。如清·陈澧《汉志水道图说》(同上)认为:“洱水,今河南镇平县之潦河,南…  相似文献   

15.
<正>“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这是苏东坡离开黄州回到朝廷后,在《武昌西山》中深情吟诵的诗句。这两句诗,因反映出对武昌(指古武昌,今鄂州市)的深情眷恋,在北宋元祐年间曾引起轰动,掀起争相次韵热潮,朝野“能文之士多在其间”(苏轼《与王文甫二首》之二),形成近千年追和的不绝盛况。它也是苏东坡与鄂州结下浓密情缘的生动缩影。  相似文献   

16.
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荣新江东汉初,班固著《汉书》,始立《西域传》。他给“西域”下的地理定义是:“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表明所指为今新疆南疆地区。但《汉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17.
褒斜道循褒、斜二谷而成。褒谷在汉中之北,斜谷在眉县之南。褒斜道又称斜谷道,盖由关中南向而言,犹如傥骆道之称为骆谷者也。此道通达已久。《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引《蜀纪》云:“三皇乘祇车出谷口,秦秘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黄帝乘祇车出谷口”之说,姑且不论,“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大概不会有问题。《华阳国志·蜀志》云:“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时当战国初期,七国争雄于中原,蜀国如欲北出,必经褒斜,故以褒斜为前门,可证褒斜之间是有道可通的。熊耳在今四川省青神县西十五里,灵关在今四川省西昌县。《太平寰宇  相似文献   

18.
鹦鹉洲旧事     
汉阳鹦鹉洲。曾经是中国长江流域最大的竹木交易地.洲上早期的居民多是与竹木簿筏一起来到此地的湖南人.素有“五府十八帮”之说(“五府”“十八帮”均为湖南地名)。从我的祖父开始.我们家曾在鹦鹉洲居住多年。祖父周煦菊,湖南桃江县天湾乡人,为人刚强,行事果断,家乡人称他“菊猛子”。大革命时期,他曾经是农民协会的纠察队员。  相似文献   

19.
(一) 在研讨武昌在吴晋时期佛教造像的传播问题时,必须首先看看武昌的历史地望。东汉末年,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经形成,而孙权独据长江中下游这片富饶的土地。武昌在这一地区则处于左控肥庐,右连襄汉,捍御上游,西藩建康的战略要地。 武昌,早在商周时代就称为鄂,西周夷王时,楚熊渠甚得江汉间的民和,乃兴兵伐庸及扬粤至于鄂,立其长子熊康为句亶王,中子熊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至秦汉时,这里称为鄂县。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南阳樊伷为武昌郡从事,诱导诸夷叛吴属蜀,吴王孙权为了控制荆州局势,即遣将平武昌,同年四月,孙权自公安迁鄂,因县之南有武昌山,欲“以武而昌”,故改名武昌。并移郡治于此,下辖武昌,下雉(今阳新县辖地),浔阳、柴桑(均为今江西九江辖地)、阳新、沙羡(今武汉市武昌)等六县。同年8月,大修武昌  相似文献   

20.
在文献上,商代历史和今河北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盘庚迁殷以后,商的王都在殷,即今河南安阳殷墟。《史记·殷本记》载:“纣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置其中”。正义:“《括地志》云:‘沙丘台在今邢州平乡东北20里’。《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郸沙丘,皆为离官别馆。’”沙丘在河北平乡东北。至于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所谓王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