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文帝,即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死后,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皇帝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在位四年,被叔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去帝位.  相似文献   

2.
山西潞州人暴昭是明初一位耿介清俭的忠烈名臣。朱允炆即位后强藩与弱主的矛盾态势明朗,削藩势在必行。建文初,朝廷派暴昭充北平采访使,发现燕王反迹,回朝后,密报朝廷,请求建文帝早作准备。在靖难之役发生后,暴昭与铁铉等悉心筹划,屡挫燕军,坚守济南。建文四年,朱棣进逼南京,金川门失守,明廷涌现出诸如方孝孺、铁铉、谢贵、张昺、高巍、暴昭、连楹等一大批对建文帝忠贞不二、坚决反抗朱棣叛乱的忠烈名臣。朱棣用敲牙、割舌种种酷刑,但暴昭始终不肯屈服,最后身首异处,并被族诛。其忠烈气节受到当时人和后世的称颂。  相似文献   

3.
明初建文朝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踪迹一直是难解之谜。近年来,各种传说层出不穷,遗迹、遗物不断涌现,建文帝踪迹话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及建文后裔的兴趣,相关的学术活动十分频繁。2010年7月2日,由中国明史学会、中山陵园管理局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主办,南京明文化研究会、明孝陵博物馆承办的“明建文帝踪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相似文献   

4.
笔者关于明朝“靖难之役”总策划人、神秘谋僧姚广孝的史料考证和遗迹调查,最早始于30多年前。自1985年开始,陆续在报纸和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1994年5月,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拙著《中国五大历史悬案揭秘》,其中“建文帝出亡何方”文章中,第一次详细地考述了神秘谋僧姚广孝在“靖难之役”里所起的作用。嗣后,但凡关于姚广孝研究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热潮,令我遗憾的是,个别人在大段大段引用笔者的成果之时,却并没注明其出处。  相似文献   

5.
正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诛奸臣"(黄子澄、齐泰)为名,自称"奉天靖难",起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8月,燕王军最终入京师。其时宫中大火冲天,建文帝不见踪影,去向不明。一切都是朱元璋的安排建文帝朱允炆的命运,还得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他出生于贫农,从小放牛,在皇觉寺出家当和尚,还当过要饭的乞丐四处漂泊。后来,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反抗元朝,英勇善战,打下了大明的江山。  相似文献   

6.
提及明朝马皇后,人们耳熟能详,但大家熟悉的,只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亦即民间津津乐道的“大脚马娘娘”。孰不知,明朝还有一位不为人知晓的马皇后,她就是马秀英的孙媳妇——死于“靖难之役”中的建文帝皇后马氏。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后期建文朝史籍纂修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死后,刚历世事、年仅22岁的皇太孙朱允坟继位,因改年号为建文,是为建文帝。建邸北平的燕王朱棣为了登上帝位,遂借口诛奸臣、清君侧,发动靖难之役,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终结了建文朝的统治。建文帝死于宫火,众多忠于朱允坟之臣僚甘赴鼎镬,族属戚友诛灭发戍。因榜示奸党之名,凡建文故臣之文字,人们不敢收藏片语。诚  相似文献   

8.
乘车出南京中山门,沿东郊宁杭公路行近一小时,便到了著名的世界之最——阳山碑材所在地,江宁县汤山镇坟头村的阳山。 据有关史料介绍: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因长子朱标早在战争年代牺牲,按照传统,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大统,即建文帝。四年后,朱元璋四子建文帝之叔、封于北平的燕王朱棣不服,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了  相似文献   

9.
明代“靖难之变”后,建文帝朱允坟去向何处曾为历史疑案。从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王济的《君子堂日询手镜》、邓士奇的《应天禅寺记》等同朝人的记述中,从钦定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从地方志书记载中以及有关专家学者著述中,可考证得出结论:建文帝朱允坟“靖难之变”出逃后,曾驻跸广西横县宝华山寿佛寺达15年,这段历史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明史》卷144《盛庸传》:“盛庸,不知何许人”。全传未载盛庸籍属、子嗣、生卒年和前期的主要事迹。案:盛庸是明初著名武将。靖难中,创济南、德州、东昌等大捷。东昌一战,斩燕大将张玉,燕王独以百骑而逃,燕精锐丧失几尽。但《明史》仅述其靖难役中战事,未能详尽其生平。今据江西乐平县临港乡古田村盛族后裔所藏家谱介绍一二:“宣武将军庸公,字世用,生于元统甲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戌时,性格刚悍,有大节。魏伟身长,臂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靖难之役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然而过往研究大多集中于对靖难之役的宏观叙事与细节考订,对靖难之役发生之后,明代朝野上下在文献残缺的基础上进行的建文史重构鲜有关注,使学者难以详尽了解靖难之役的长期影响所在。该书作者吴德义专注于靖难史学研究多年,《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对自建文逊国直至南明灭亡长达二百余年的建文史学编撰做  相似文献   

12.
建文帝在位期间,革祖宗之弊政,诞布维新,广施宽政,尊右文教,在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彬彬文治社会,并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洪武以来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危机。然随着"靖难之役"的爆发和建文政权的覆亡,这些举措和政策也大多未能付诸实践,随即湮没于滚滚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13.
申敏 《贵阳文史》2011,(6):49-50
提到龙家,提到龙家的龙氏大屋,熟悉贵州历史的人没有几个不知晓。其实龙氏大屋并不是单指那座屋宇,这4个字中包含的意义其实极为丰富。 要说龙氏大屋,必须从贵州明代龙氏和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文说起。当年朱元璋死后,其帝位按他的安排,落到了他的长孙朱允文身上。朱允文登基不久,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就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靖难之役,攻打侄儿建文帝并夺取皇权登上帝位,成为了明朝第三代皇帝明成祖。  相似文献   

14.
略论“高煦之叛”——明代第二次争夺皇位的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煦之叛”是指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于1425年发动的企图争夺皇位的武装叛乱,这是明代继“靖难之役”后出现的第二次争夺皇位的斗争。这次叛乱为宣宗朱瞻基所平定。洪武时期就有人看出了藩王对中央皇权的威胁,而凭借藩王军事力量夺得皇位的朱棣,自然深知这种威胁的严重性。因此,他在即位后实际上是继承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不过要了个“欲取先予”的手腕:登基后首先恢复了被建文帝削夺的诸藩,表明自己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者和保护人。其实这不过是朱棣笼络宗藩的权宜之计,不久,  相似文献   

15.
正有明一代277年历史,以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为界,前八十余年为上升时期,这一阶段经洪武年间(1368—1398年)的休养生息、建文帝时靖难之役,到汉王朱高煦叛乱被平定,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渐趋消弭,明王朝的统治步入正常轨道。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至明仁宗、明宣宗统治时期(1425—1435年间),全社会终于出现了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明史纪事本末》作者谷应泰说"明  相似文献   

16.
《建文朝野汇编》收录的建文忠臣亲族在"靖难之役"后遭受迫害的史料,极具价值。这些史料记事明确,包括被祸者间之亲属关系、姓名、家财变价解院及全家充军等情况,弥补了正史及其他史籍记事模糊、缺乏细节,从而引发争议的缺憾,证实了靖难后株连"九族"以至"十族"的迫害确实存在。这对于深入认识建文、永乐之交历史,尤其是"靖难之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米切若张 《华夏地理》2007,(U02):123-123
靖难之役一百多年后,建文逊国为僧的事迹在朝野流传开来,云南史籍的记载尤多:  相似文献   

18.
靖难之役一百多年后,建文逊国为僧的事迹在朝野流传开来.云南史籍的记载尤多:  相似文献   

19.
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功,登上皇位。第一次例行朝会时,朱棣要求建文朝的旧臣们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20.
明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曾连续上演了两幕削藩的活剧。两剧的导演,一是建文帝,一是永乐帝。建文削藩,激成"靖难之变",刀光剑影,干戈扰攘,结果皇冠落地,江山易主;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