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931年2月,蒋介石以胡汉民反对制订约法为由,将胡汉民软禁于汤山。以此为导火线,5月,国民党中的胡汉民派、汪精卫派、孙科派、西山会议派和两广军人陈济棠、李宗仁等,联合在广州召开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并成立国民政府,公开与南京的蒋介石政权相对峙,形成宁粤分裂的局面。毛泽东曾经  相似文献   

2.
古应芬其人 1931年,对中华民族来说,有两件大事可以进入历史记忆,一件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另一件则是蒋介石与胡汉民因约法之争而引发的“宁粤对立”。国难当头,宁粤双方在国内外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坐下来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3.
抗战前的海南开发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位于广东省南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就把海南岛称为“甚富而未开发之地”,设想在岛上建海港、铁路,逐步予以开发。30年代,国民政府两次制订开发海南计划,结果都由于种种原因,半途而废。 一 1932年的“琼崖改特” 1931年5月,汪精卫、孙科等人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依靠两广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的武力反对蒋介石,形成了国民党内宁粤对立的局面。同年“九·一八”事变后,宁粤由对立转向合作,粤方取消国民政府,另成立“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  相似文献   

4.
金以林 《近代史研究》2004,3(1):193-237
在1931年因蒋介石扣押胡汉民引起的宁粤对峙事件中,国民党内反蒋势力结成空前未有的大联盟.因此,蒋介石也一改以往武力镇压为主的做法,而始终力求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外侮和全国人民要求一致对外的呼声,宁粤双方被迫和解,在上海召开和谈会议.和谈期间,蒋介石利用所掌握的政治资源,最大限度地稳定了自己的权力结构,并不断地分化各派反蒋势力的联盟.上海和谈是宁粤对峙事件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此前后国民党内各政治派系又经历了一次新的分化组合.  相似文献   

5.
宁粤对峙与蒋介石的第二次下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31 年,蒋介石扣押胡汉民,引发反蒋派南下广州另立政府,形成宁粤对峙局面.蒋介石为了化解反蒋派的攻击,采取了一系列善后措施,谋求宁粤合作,终因粤方坚持反蒋立场,使蒋氏的各种措施无补于事,不得不第二次下野.  相似文献   

6.
1935年国民党内的倒汪迎胡暗潮——读台湾所藏胡汉民旅欧期间往来电报杨天石1931年2月,蒋介石软禁胡汉民,自此,出现宁、粤分裂局面。同年,发生“九·一八”事变,蒋介石被迫释放胡汉民。不久,胡汉民定居香港,领导以两广等省地方当局为代表的“西南派”,秘...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决定设立“大本营”,为战时最高统帅机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大元帅,“统率海陆空军”,并“指导全民”,进行抗战。抗战期间,军委会一直是最高统率部,蒋介石始终是最高统帅。第五战区是最大战区之一,战略防御阶段曾进行或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仗打得相当艰苦和顽强,并取得台儿庄大捷等一些胜仗。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军委会设立委员长桂林行营(又称西南行  相似文献   

8.
胡汉民是孙中山逝世后唯一能和汪精卫、蒋介石争夺最高权力的重要人物。孙中山逝世后,他先后任代理大元帅兼广东省省长、国民政府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等要职。在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中,胡汉民举足轻重,因此也...  相似文献   

9.
1925年7月3日,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以汪精卫、胡汉民、许崇智、谭延闿、廖仲恺、朱培德、伍朝枢、蒋中正八人为委员,汪精卫任主席。7月25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受中国国民党之指导及监督管理,统率国民政府所辖境内海陆军航空队及一切军事机关;军事委员会中一人由国民政府特任为国民政府军事部长;军事委员会设政治训练部、参谋团、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秘  相似文献   

10.
1931年初,蒋介石因约法问题同胡汉民发生冲突,再度引起国民党的分裂,形成宁粤对峙。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迫使双方不得不由对峙走向和解,并最终导致蒋介石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下野。但仅仅六周后,蒋氏又重返中枢。党内各派势力特别是最高领导层内部,从胡汉民、汪精卫合作反蒋,再到蒋、汪联手排胡,经历了一番新的分化和重组。国民党权力变迁的内在因素纷繁,蒋、汪、胡势力相互杯葛、妥协的心态各异。  相似文献   

11.
吴景平  王晶 《近代史研究》2002,15(3):121-145
193 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上海银行公会一度公开主张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为正统 ,实行宁粤之间的和解 ,并对诸如罢市这样的激进举措持消极态度。在上海和平会议期间 ,银行公会在敦促宁粤会议双方尽快息争御侮的同时 ,开始对南京当局的统治表示出相当的不满。在蒋介石下野后出现的停付公债库券本息风潮期间 ,上海银行公会发起了声势巨大的抵制运动 ,迫使孙科当局收回成议。 1 93 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前后 ,形成蒋汪合作的格局 ,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的内债展本减息方案 ,上海银行公会基本上持合作的态度。此外 ,在支持淞沪抗战、维持上海金融市场乃至国内金融业的稳定 ,适时发起成立银行业联合准备委员会等问题上 ,上海银行公会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丁言模 《江淮文史》2001,(2):163-170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选举胡汉民为国府主席,自己仍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5月1日,蒋介石决定兵分三路北伐,与张宗昌决战于苏皖一带。18日,第二路军邓振铎师攻占滁州。5月下旬,北伐军连克蚌埠、扬州等地、6月2日,攻克徐州,兵锋直抵陇海线。  相似文献   

13.
1931年的宁粤对峙是国民政府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后,在停止冲突共赴国难的政治背景下,宁方在粤方的强大压力下被迫让步,蒋介石下野.国民党通过中央政制改革案,强化党权,采用责任内阁制,双方初步和解.宁粤对峙既是个人权力之争,也体现了双方的政治态度.宁粤和解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制度难题,党内冲突继续存在.1935年底汪精卫遇刺后,蒋兼任行政院院长,实现了个人集权,但未走向独裁政治.通过和解方式建立的政制始终存在着反集权的力量,如民主宪政的政治诉求,它在一定的舆论空间与制度空间内,一直有其生根发芽的土壤与成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2003年9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函电里的人际关系与政治——读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以下简称《人际关系与政治》)一书。这是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红民教授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是作者继《胡汉民》之后,又一部研究胡汉民的上乘之作。众所周知,胡汉民在中华民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早年追随孙中山,一直致力于革命活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常会主席、立法院院长等重要职务。“约法”之争后,他以西南为后方,联合各反蒋势力,组织“新国民党”,进行“倒蒋”…  相似文献   

15.
如此多的任职,实属罕见。这只能说明蒋介石权力欲过重,不信任他人。蒋介石一生任职很多,除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总统外,还担任过行政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成立于1928年10月,是最高行政机关,掌管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政、文化、教育等国家行政事务。担任过行政院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已系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惟正值内忧外患,举步维艰。今60年后,欲求正确了解蒋在九一八事变时的心境,及其应变的措施,必须审查当时国内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的背景。首先是宁粤分裂。因训政时期的约法问题,时任国民政府主  相似文献   

17.
吴景平 《民国档案》2013,(1):106-116
蒋介石与战时外汇特别是与战时平准基金的关系,迄今为止未见有专门性研究成果问世.本文在查阅斯坦福胡佛研究所藏蒋介石日记、台北“国史馆”藏蒋介石档案、国民政府档案及其他史料基础上,系统梳理蒋介石对于战时外汇问题尤其是对于平准基金和平准基金委员会的态度,分析蒋介石对于战时重大外汇政策的决策与实施的作用,进而探讨相应的体制与机制问题,以冀深化对于蒋介石研究和战时财经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胡汉民是著名的国民党元老之一,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曾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后随孙中山讨袁护法。孙中山北伐及北上时,把党政军权都交付给他,让他代行大元帅职权并兼广东省省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胡汉民大力支持蒋介石反共清党,当上了国民党中央  相似文献   

19.
陈红民 《安徽史学》2006,(3):107-110
"约法之争"是1931年蒋介石与胡汉民之间为是否要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而发生的一场争执,以蒋介石强硬地拘禁胡汉民收场,结果引发了国民党内的轩然大波,影响时局甚巨.关于"约法之争"的研究,早期集中于基本过程与胡汉民的立场①.  相似文献   

20.
1931年宁粤上海和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综复杂、持续不断的内部纷争是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的主要特点,它对国民党政权的兴衰成败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1931年的宁粤对立即是国民党内部纷争中最具代表性、规模较大、影响至深的一次。它以蒋胡约法之争为发端,以上海和会的召开为转机,以蒋介石下野和国民政府改组而告结束。对于国民党内这次极为重要的冲突,以往人们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