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霖 《江淮文史》2003,(3):101-113
一、在安徽合肥地区首次发现孙中山佚文1993年5月,我在研究工作中发现《合肥阚氏家谱》(民国十年刻本)残卷数册,该谱有序文二,一为合肥耆宿王揖唐作,一为孙中山作,写序时间皆为1920年4月上旬,地点皆在上海。从现有资料看,孙中山一生只为两部家谱写过序,第一篇即此序,《孙中山全集》未收。第二篇是1923年应湖北人詹大悲之请作《五修詹氏宗谱序》,已收入《孙中山全集》第七卷。孙中山何以写此序?序中有说明:“阚君兰溪,从余治军有年,劳于国事,口不言功,有冯异大树之风,顷偕其族人……呈其新纂谱稿,请为弁言,余欣然嘉许。”原来,孙中山是应部属…  相似文献   

2.
佚名 《文史博览》2010,(10):12-12
<正>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有很多怀抱为国捐躯理想的江湖武林人士。孙中山推崇武术,武术在现代又称为"国术",这一名字的命名者正是孙中山。在孙中山的倡导下,民国武风极盛,"国术馆"林立,  相似文献   

3.
史飞翔 《文史月刊》2011,(10):71-71
有这样一个人,他22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早年参加康梁“公车上书”,要求清廷变法图强;后参加孙中山同盟会,一生追随孙中山,是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和见证人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在孙中山研究中,重心一直在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政治活动上,这是很自然的。相形之下,对其有关建设、文化问题的研究,则显薄弱。有感于此,本文仅就孙中山的长江开发构想作点探讨。一、孙中山为何垂意长江开发在中国近代,孙中山不仅是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高瞻远瞩的国家建设的设计师。孙中山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创建民国;第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实行国共合作;第三,规划  相似文献   

5.
佚名 《湖南文史》2010,(10):12-12
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有很多怀抱为国捐躯理想的江湖武林人士。孙中山推崇武术,武术在现代又称为"国术",这一名字的命名者正是孙中山。在孙中山的倡导下,民国武风极盛,"国术馆"林立,定期不定期会有"国术"比赛,公开对擂。  相似文献   

6.
华侨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中,华侨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华侨乃革命之母”——这既是孙中山先生对华侨参加辛亥革命全过程的切实总结,同时也是孙中山先生对华侨在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晚清国粹思潮与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相结合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始终不渝地实践着五权宪法,这种实践虽然在小范围内部分地取得了成效,但作为一种完整的整体构想却始终未获成功。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提出及其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变革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环 《安徽史学》2002,5(3):64-67
孙中山历来重视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在其《实业计划》和《三民主义》等著作中,一再指出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途径、原则、政策和计划。孙中山在其发展农业的思想基础上,已具有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农民的思想。孙中山很重视发展实业,把发展实业视为“中国存忘之关键”。在振兴实业中,孙中山非常重视修筑铁路、开发矿业,并决心用全部精力从事铁路建设。为完成筑路计划,孙中山主张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问题上,孙中山一贯主张既要利用外资,又要确保主权。孙中山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思想,尤其是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经济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文明观思想是中国近代以来政治思想史上的创新成果,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大理论宝库。本文试图结合孙中山文明观的基本内涵,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力求全面、客观地提炼出影响孙中山文明观思想形成的因素,以形成对孙中山文明观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读《孙中山详传》后的一些看法刘高葆,柏峰,周元王俯民先生所著《孙中山详传》(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2月版;以下简称《详传》)是中国大陆出版的篇幅最大的孙中山传记。作者在前言中郑重交待,他写这本书是要“将孙中山先生奋斗史和民国的历史,经过自...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发动过两次北伐,但都终以失败告终,其中第二次北伐是孙中山生命中最后一次亲自督师的军事斗争。探讨其发动这次北伐的动因,有利于了解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同时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武昌起义后,徐绍桢以新军第九镇统制的身份率军起义,又统率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出任北伐军总司令和南京卫戍总督,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护法运动起,徐绍桢奉孙命回国,躬历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诸役,先后任总统府参军长、练兵督办、广东省长和内政部长等职,又代表孙中山与直皖奉军政要人会谈,为孙中山穿针引线,合纵连横,是前清反正高官中唯一能长期追随孙中山并得到孙中山信任的人物,其特殊作用是孙中山周围人物所无可替代的。孙徐关系,以合作为主,也有分歧。无论分合,都有因可循。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在孙中山(1866-1925年)领导的国民革命斗争中,华侨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为众人所认知。然而,在海内外有关孙中山或中国国民革命的研究中,对华侨的贡献及其认识问题仍有种种不足。近些年来,有关孙中山与华侨或华侨与中国国民革命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个未形成系统认识的问题,即孙中山的华侨观问题。孙中山究竟是如何看待华侨的呢?他是如何评价华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呢?“华侨是革命之母”的内涵又是什么?孙中山的华侨观的形成与影响怎样,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患病是1924年孙中山北上过程中的意外。特殊的政治局势给孙中山的疾病染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借口疾病完成了几次政治决策;但疾病带给国民党更多的是危机,及考验其应对危机的能力。由于政治身份,孙中山获得了普通人鲜有的优良的医疗资源,但其癌症的确诊、公开和诊疗方式也因此受到医疗之外的多方因素干扰。癌症在20世纪20年代的诊疗手段落后,是孙中山癌症诊疗困难的根本原因。在这一过程中,选择西医为主的治疗方式,既是孙中山的主观选择,也是国民党为打造崇尚科学的孙中山形象所做的努力。而中医的逐渐式微,也通过孙中山患病后各方对待中医的态度展现无遗。一次医疗事件,折射出20世纪20年代复杂的政治和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5.
何香凝与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信夫 《民国档案》2004,(1):115-121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名女政治活动家何香凝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指引下投身于中国民主革命行列的。在整个民主革命进程中,何香凝同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何香凝坚决捍卫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完成其未竞事业仍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陈文英 《史学月刊》2006,(6):121-123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于北京行辕与世长辞.孙中山临终时,留下三纸遗嘱,即: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在孙中山签署的《孙中山致苏俄遗书》中,他对苏联满怀期望:“我遗下的是国民党. 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  相似文献   

18.
1901年孙中山全家在檀香山合影中坐为孙中山的母亲杨氏。左四为孙眉,左五为孙中山。左六为孙中山的妻子卢慕贞;前排左为孙中山之子孙科。[编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来源,孙中山曾在《中国革命史》中说:“盖民族主义,实吾先民所遗留。”但他说的先民是谁,学界说法有三种:洪秀全、朱元璋和华夏民族意识。本文根据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演进过程,否定了以上三说,认为洪门会党才是孙中山所说的先民,即孙中山民族主义之源。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