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年前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的整理发表,使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自她发表后,各种不同版本的《阿诗玛》相继问世,而且这种趋势有增无减。在这部长诗中,除民间文学的知识外,语言学、历史学、天文学、宗教学、哲学、美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各种的不同学科,都从她身上汲取了营养,从而丰富了这些学科。本文通过对《阿诗玛》中有关地名、人名的探讨,窥视古代彝族的一些古风遗俗和对地名、人名的命名方法,进而探寻古代彝族的踪迹和交往关系,并对《阿诗玛》的产生,时代背景、发祥地的研究和《阿诗玛》系统工程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对地名的研究,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都非常重视。中外学者很早就注意从地名  相似文献   

2.
袁成亮 《百年潮》2006,(3):49-51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我陪阿诗玛回家乡.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我陪阿诗玛回家乡……"每当提起阿诗玛,人们的耳边便会响起电影<阿诗玛>中那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唱段,想起彝族青年男女阿黑和阿诗玛爱情的不幸和命运的悲惨.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是如何被搬上银幕的呢?它的背后又有哪些曲折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3.
一《阿诗玛》是彝族文学的瑰宝之一,数百年来,在撒尼人民中广为流传。在婚嫁喜庆的日子里,在谈情说爱的场合,在绩麻、放牧的时候,人们都情不自禁地吟唱着《阿诗玛》。《阿诗玛》能这样深入人心,几乎是家喻户晓,说明它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阿诗玛》原来只在撒尼人民中流传,后来不断被译成汉文,介绍出去。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北京大学等几所高等学校迁至昆明,吴晗、光未然等文艺界的老前辈深入到了路南圭山一带,发掘到了包括《阿诗玛》、《阿细的先鸡》在内的一批彝族人民  相似文献   

4.
寻访阿诗玛     
《旅游》1997,(9)
寻访阿诗玛从春城昆明乘坐汽车,沿着风景如画的乡间公路向东南行驶120公里,便到达阿诗玛的故乡——路南石林了。路南石林是我国最为壮观的著名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元混·方舆胜览》载:“石笋森密,周匝十余里,大者高百仞,参差不齐,望之如林”,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年的7月21日,是茶乡——普洱人民难以忘却的一天。从茶乡走向云南、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一颗艺术巨星——成功主演《五朵金花》和《阿诗玛》的名影星杨丽坤,从此消逝了那张十分清纯美丽的笑脸,闭上了那双含情脉脉的大眼睛。她是普洱茶乡人民最优秀的女儿,也是茶乡人民足以自豪和骄傲的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6.
梦萦石林     
宋殿儒 《丝绸之路》2012,(13):37-38
一曲《阿诗玛》曾醉着我的童年,也成为我梦萦云南石林的一个美好愿望。2012年4月初,终于得偿所愿,一览石林的迷人英姿。  相似文献   

7.
阿诗玛     
莲花峰上——歌声阵阵盪上云天;剑峰池前——掠过彩云片片。摘下月亮当手鼓,挽起流泉做琴弦;各民族的诗人、歌手,聚会在石林联欢。“阿诗玛啊,阿诗玛”,我们千声万遍地把你呼喊;我们手牵着手,团团地把你围在中间。唱吧,放开你沉默了千年的歌喉,弹吧,弹响你没弹了万年的口弦;何必再心有余悸呢,春风送暖——你何时曾见过这样绚丽的春天!  相似文献   

8.
《世界遗产》2014,(7):124-125
2014年6月4—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系列论坛在“中国阿诗玛的故乡”云南石林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和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发中心主办、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承办,论坛主题为“遗产保护,旅游发展,社区繁荣”。  相似文献   

9.
胡小平 《丝绸之路》2010,(21):38-42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有肩担小竹篮赶摆的傣家少女、阿娜多姿的白族阿诗玛、火把节狂欢夜中的彝家姑娘……而居住在原始森林里的基诺族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民风民俗,期待着人们去发掘和开采。  相似文献   

10.
追忆严文井     
黄铁,1919年10月22日生,系革命烈士黄负生之女、著名作家黄钢之妹。1938年入党,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曾参与了叙事长诗《阿诗玛》的创作、出版工作。本文系作者应严文井女儿严欣久之邀而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