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美国军舰帕奈号在中国长江被炸到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美国对日本的态度逐渐转变着,同时也开始深入的关注了中国的抗战.在这一时期,中国人在美国人眼中的形象也在悄然的改变着.美国媒体和中国政府在美国的宣传活动,促进了中国人的抗战形象在美国民众眼中的变化.中国抗战得到了美国民众舆论的支持,从而获得了美国大批的物质援助.  相似文献   

2.
王琛 《史学月刊》2004,3(11):80-87
1949年尼赫鲁访问美国,是在印度经济发展需要向美国寻求援助和冷战向远东扩展的背景下进行的.但是,尼赫鲁此次美国之行并未获得成功.失败的原因在于首先,美印双方均误读了对方的政策.尼赫鲁拒绝放弃中立主义政策,不愿以公开加入西方冷战集团为代价换取美国的经济援助,而美国则自信可以经济手段达到其政治目的.其次,美国对其南亚政策的改变受制于南亚地区的权势分布结构,即敌对的印巴两国间的力量失衡,这决定了美国在印巴两国间不能有所偏颇.因此,美国学者所谓的美国得到印度的"机会"并不存在,"丢失"印度之说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唐人街转型     
周敏  林闽钢 《华夏地理》2003,(5):115-120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末.早期到达美国的华人,大多是应美国西部的大开发和修铁路而被招募来的劳工或苦力.这些早期来美国的华工本不打算在美国扎根,他们的理想在于淘金发财然后衣锦还乡.可是当矿业衰退和铁路修成后,他们很快发现自己成了被歧视和排斥的对象.在排华法案的制约和美国社会不予接纳的情况下,华人移民只能把自己圈在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小区域内.部分华人为了逃避在加州可能遭受的迫害,逃到了美国的东北部海岸城市,这就形成了早期美国东西海岸城市的唐人街.著名的旧金山和纽约曼哈顿的唐人街可谓美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和影响最深远的华人移民社区.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华鸦片输出经历了鸦片战争前、五口通商时期及《天津条约》后鸦片贸易合法化三个阶段.从美国进行土耳其鸦片的行销开始,美国就开启了对华非正常贸易的道路.相比英国,美国鸦片走私时间晚、质量次,但鸦片走私的速度与影响力一点不弱于英国.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国以支持鸦片走私的态度换得了中国政府的信任,此后,美国国旗成了掩盖鸦片走私的最好保护伞.18世纪中后期,随着美国西部开发及工业资本在国内的发展需要,美国商人逐渐将在华资本回调到国内参与经济建设,活跃的美国商界先驱与鸦片走私逐渐淡出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历史上,奴隶主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权势集团.它历经美国早期和内战前时期美国的社会变革,同时在许多方面对美国的早期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在美国独立之前,英属北美的13个殖民地都允许对黑人的奴役,各殖民地也都有奴隶主的存在.凭借着他们的经济财富和社会关系优势,奴隶主成为殖民地社会的统治阶级.在反英独立斗争和创建美国共和政体的过程中,奴隶主政治精英人物发挥了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一战和苏俄的影响下,匈牙利成立了库恩·贝拉政权.美国为维护一战后欧洲政治秩序的稳定,为维护其在欧洲的利益,力图推翻库恩·贝拉政权.为此,美国一方面强调军事干预,另一方面又通过粮食外交、粮食封锁的方式来和平地实现美国的愿望.事实证明,美国的粮食外交在颠覆库恩·贝拉政权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它也体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连贯性、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张兵 《百年潮》2009,(9):47-52
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和美国都派了代表团参加.但是,由于当时中美关系十分紧张,双方在会议期间几乎没有来往.然而美国一直有一件事要同中国交涉,即在朝鲜战场上被俘的一批美国军人和在中国犯罪的平民尚被关押在中国.美国公众舆论对此反映强烈,美国政府受到很大压力.而中国也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但当时美国不愿直接与新中国接触,以避免给人造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美国历史评论>是美国史学界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权威的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895年,是美国史学界第一份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9.
对朝鲜政策是美国亚太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伴随着70年代国际局势的相对缓和,美国对朝政策也出现松动.尽管两国间危机不断,但在安全、政治、文化交流等领域美国仍采取了一些主动缓和的措施.然而,作为二战后美国第一场热战的主要对手之一和意识形态上的敌人,美国对改善对朝关系又心存疑虑,同时也受到多方牵制,最终没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1932年10月,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赴美宣传抗日,并为东北义勇军进行募捐.在美期间,他将所见所闻写成公开信,进行传播,以扩大影响.此信引起美国方面关注,美国驻南京总领事裴克先后向美国国务卿和驻北平公使进行汇报.从余日章信中不仅可以看出美国侨民对于东北义勇军抗战的热情支持,而且对中日在美国的宣传战形势也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程早霞 《安徽史学》2006,26(2):5-9,96
美国插手西藏问题由来已久,不同时期方式各异.上个世纪之交美国初登世界舞台即对青藏高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二战期间美国秘密派遣战略情报局人员入藏探险;冷战时期西藏则成为美国对华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插手直接触动了达赖外逃.所谓"西藏问题"由此产生,并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自清末就开始了对台湾的侵略,为了达到其侵占台湾的目的,甚至扶植日本侵略台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再次图谋侵占台湾,并在台湾回归中国后企图将台湾分离出中国,为此,美国一方面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一方面扶植台独分子,但国共双方的默契挫败了美国的阴谋.美国直至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才正式放弃侵占台湾的野心.不过美国依然插手台湾事务,阻挠中国的统一,但中国人民一定会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41年8月1日,美国宣布禁止任何石油和石油制品输往日本.4个月之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并迅速占领马来亚等地.美国的禁运政策如何一步步发展?其对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有何影响? 美国为何重视东亚? 美国介入远东甚至说整个近现代美国远东政策的开始,始于美西战争后对菲律宾和关岛的占领.1898年4月25日,美西战争以菲律宾和古巴为主要战场爆发.三个多月后西班牙崩溃,被迫于当年年底同美国签订了《巴黎条约》,该条约保证了古巴的独立,菲律宾、关岛以及波多黎各则被划给了美国,美方向西班牙支付2000万美元作为获得菲律宾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战略利益的全球性决定了它与苏联之间的冷战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之下,冷战初期,美国对尼外交政策就必然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战略目的.美国不仅希望在英国殖民撤退后在南亚扩张势力,而且力主保持尼泊尔的主权独立和政局稳定.同时,美国也希望尼泊尔朝民主制方向发展,并向西方靠拢甚至与西方集团为伍.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通过及时给予外交承认、经济和技术援助以及与印度进行合作等方式,对尼泊尔施加影响.从结果来看,美国仅实现了其有限的战略目标,与其预期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黑人在美国历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如此,黑人却一直处于美国社会的底层,一部美国黑人史就是一部美国黑人的抗争史.南北战争后,虽然奴隶制被废除,黑人争得了公民权,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作为美国公民应有的平等权利.相反,他们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的樊篱之下.  相似文献   

16.
郊区化与美国购物城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旭 《史学月刊》2001,(2):120-125
零售业集中反映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值得专门研究.本文通过对美国郊区化和购物城兴起关系的探讨,发现两者有很深的内在联系.在美国已成为郊区居民为主的情况下,购物城仍将存在下去,并保持兴盛局面.这对美国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但同时它也强化了居住区隔离现象,加深了美国社会两极分化的鸿沟.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60,(4)
美帝国主义是我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它不仅是杀人越货的强盗,也是劫夺我国文化遗产的惯匪.早在鸦片战争以前,从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一带到广州倾销鸦片的美国商人,已开始搜集我国的工艺品.美国麻省塞兰姆港在1797年就成立了一个博物馆,那里,迄今还陈列着当时这些人们带回去的东西.鸦片战争后,美国首任驻华公使顾盛,在我国曾搜刮了二千五百卷汉文、满文图书,其中有珍贵的太平天国文献.十九世纪末叶,美国的财富日益集中在大垄断  相似文献   

18.
盛嘉 《史学月刊》2008,(2):18-23
由于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存在着一种厚今薄古的倾向,中国的美国革命史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美国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在中国,关于美国革命历史的研究文章数量十分有限,专著更是寥寥无几.即便是在这些有限的叙述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遗憾的问题.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学术上的反思和讨论,它们仍然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当下的中国美国史研究.本文试图以对这个领域中所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引起学界同人的讨论和批评.  相似文献   

19.
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将中日冲突诉诸国际联盟.随后,国联通过决议,要求《九国公约》签字国召开会议,即后来的布鲁塞尔会议.美国期望借布鲁塞尔会议调停中日冲突,故一方面设法劝说日本参加会议,另一方面建议中国做出让步.然而,日本两次拒绝邀请,加之负责调停工作的小委员会未能成立,美国的设想最终落空.美国希望在调停问题上有所作为,但在援华制日方面不愿当头,美国的"有为"和"无为"反映了其参与布鲁塞尔会议的限度,亦折射出美国远东政策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自由通过和飞越国际海峡是美国接受12海里领海的先决条件,也是其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根本目标之一.该政策肇始于1968年美苏海洋法谈判,旨在维护美国的国际海峡航行自由权利,进而维护其安全、经济和政治利益.不过,由于遭遇了国内外反对意见,美国被迫做出了让步,但政策并未发生根本质变.美国陷入航行自由困境根源在于1945年《杜鲁门公告》.自由通过和飞越国际海峡政策反映了美国海洋政策优先考虑事项的变化,体现了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客观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利益;而《航行和飞越权利计划》的实施,则反映了美国重塑强权政治作用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