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的国军人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的国军人事》一书,张瑞德著,台湾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6月出版。该书论述了抗战时期中国陆军各级人员(高级军官、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组成和素质,任免、升迁调补、奖惩考绩、福利待遇、退  相似文献   

2.
<正>从1933年至1937年,蒋介石曾在江西庐山多次举办"庐山军官训练团",它的全称为"中国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军官训练团",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数以千计的国民党中下级军官在庐山比较系统地接受了军事理论和政工的培训。凡是参加集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军官,蒋介石亲自颁发结业文凭,赠送"军人魂"短剑一把,并附蒋介石本人亲自签名的像片一张,以示恩宠,不少军官都以参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军事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军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一方面,培养出来的人才,毫无疑问是中国军队里的灵魂人物;另一方面,其军政体制对共产党、国民党两党创建军队影响深刻。由此可以说,黄埔军校是培育两岸中国军队军政体制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军官是怎样考试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军实行具有理工科本科学历的野战部队军官,可以报考地方高校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的2001年,恰是中国古代军官考试彻底结束的100周年。同时,2002年又恰好是中国古代军官考试开始设立的1300周年,从公元270年,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立武举考试到清政府颁布上谕宣布废除武举考试的1299年间,中国古代军官的考试,说来话也长。  相似文献   

5.
佟麟阁是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个高级将领。时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然而对其死其说不一:有的说在日军进犯南苑时,他亲临阵地指挥,被日军炮弹炸死;有的说军官教导团的战士装迫击炮弹时,由于操作不熟练,至使炮身爆炸,他当场身亡;有的说在南苑被日军占领后,他率部撤退到大红门郊野被日军飞机扫射中弹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笔者再一次来到了位于桂林西部的临桂区两江镇李宗仁故居游览。刚临大门,其故居楹联"山河永固天地皆春"两行大字便映于眼帘,其吞吐宇宙的捍卫家国的雄风浩气扑面而来。这位曾在小时候被称为"铁牛"的农家子弟,砍柴做农活,人桂林陆军小学堂,参加旧式军队任中下级军官,在孙中山感召下进入国民革命军系列,策动并挥师北伐,抗独裁掀起蒋桂战争,带领八桂子弟抗击  相似文献   

7.
浙赣会战是一次大规模会战.在会战前,中日双方都高度重视会战,积极备战.会战爆发后,日军攻势凌厉,中国军队一度处于退守状态,但也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消耗.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衢州决战"的计划被取消,中国军队的主力撤至浙赣线两侧山区,日军趁机打通了浙赣线.此后,中日双方进行了一系列小规模战斗,形成了对峙局面.到了8月份,由于战线过长,日军开始回撤,中国军队抓住时机进行了全面反攻,最后恢复了战前态势.浙赣会战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局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养成教育”是培养军官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对象是从地方上考试录取的应届毕业的适龄学生,到军事学校后由基本军事常识学起,毕业后到部队担任初级军官。士兵的军事教育称训练,没有“养成教育”一说。抗战中军事教育分为初、中、高三级,初、中级教育由军训部办理,高级教育由军令部办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为中级教育,没有“办理”过其他学校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日本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被迫奋起抵抗,七七卢沟桥事变最终导致全国性抗战的爆发。以往的抗战史研究中,往往把八一三事变作为“全国进入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一观点与历史事实不完全相符,值得商榷。史实表明,卢沟桥事变,既是蒋介石说的抗日的“最后关头”,也是全国性抗战的起点。国民政府对卢沟桥事变情势发...  相似文献   

10.
1938年,胡宗南在陕西创办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直接目的是为军队补充中下级军官、恢复军事实力,同时也有安定西北、遏制中共发展的企图。在胡宗南的经营与蒋介石的关照下,第七分校规模不断扩大,编制日渐膨胀。地缘因素是第七分校招生时的重要考虑,既要稳固关中,又要深入沦陷区与中共争夺青年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缘关系是胡宗南培养的重点,通过黄埔精神维系同学关系,塑造共同认知;通过军职与教职之间的调换和升迁以及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建立师生关系,最终达到为军队培养人才、增强军事力量的目的。第七分校为胡宗南构建军事集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的做法是对蒋介石"黄埔经验"的效仿。第七分校既是黄埔军校的缩影,也是胡宗南个人野心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卢沟桥事变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对事变的原因和性质仍有不同认识。日本有些学者特别是部分前侵华军官的著作多认为卢沟桥事变是偶发性事件,说事件之火“是在从没有料到的时机和场所突如其来地点燃的”,“完全是一次突然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卢沟桥事变的炮声,震撼了中华大地,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殊死搏战。八年全民族抗战,赢得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广西抗日战场,中国军民浴血鏖战,气壮山河的昆仑关大捷,堪称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攻坚战,谱写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上的千古篇章。  相似文献   

13.
章易 《文史春秋》2004,(3):27-28
滇缅公路东起云南昆明,西出云南边境畹町,与仰光公路相接,全长963公里。滇缅公路保证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及生产需要,大量民用物资的运输支撑起大后方经济,使其不至于崩溃。可以说,没有滇缅公路,就没有抗战的物资保障。中国百姓、中国远征军、南洋华侨及美国飞虎队等为保卫这条  相似文献   

14.
明代兵部编录的《卫所武职选簿》是研究郑和下西洋重要史料之一,本文从中摘录出郑和下西洋军官169人简略事迹,由此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军官死亡数目不少,其中因病而死者居多;其次,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与海盗陈祖义等作战地点除旧港之外,还有阿鲁洋和棉花屿洋;再次,《卫所武职选簿》史料进一步证实锡兰山战役完全由亚烈苦奈儿“悖逆夺官钱粮”而引起的自卫反击战。  相似文献   

15.
(一)中英拟定共同抗日保卫缅甸已为期一年,由于联合作战的指挥权问题争夺不休,因此,英国迟迟不让中国军队赴缅。为解除中英纠葛,美国打算派遣一位高级军官到中国居中斡旋,同时监督美国援华物资,帮助中国训练装备军队。陆军部长史汀生和参谋总长马歇尔(Marshall)原打算派杜拉姆(Drum)中将来华,但杜拉姆发现美。国既没有确定对华政策及其实施方案,又没有在三国之间达成初步协议,预感这一差’*B棘手,故不愿受此重任。史汀生与马歇尔只好改变初衷,征求史迪威(Stilwell)的意见。史迪威与马歇尔是危交挚友,早年曾同时来华…  相似文献   

16.
1933年春,冯玉祥率总司令部卫队团及西北军校二期毕业的青年军宫,由汾阳县峪道河北上抗日,在张家口成立了民众抗日同盟军.我时年16岁,正在大同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初中念书,有冯总部的青年下级军官到师校动员学生抗日.我们20几名学生随该军官,夜坐火车到了张家口.军校改名为干部学校,仍学军事.有两个大队,我被拨入第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张清波是河南人,西北军极一期毕业,分队长都是二期毕业的.大队长初是苏联军校毕业的,姓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大量的文献材料和档案资料,对黄广会战中国军队反击作战的战术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得出了与以前论述不同的结论:黄广会战中国军队的作战方针,是"阵地战与运动战、正面阻击与侧面截击相配合",是正确的,阵地防御和战术反击同样重要;在"侧面截击"即反击的作战时机和作战力度的选择上,中国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有正确选择也有重大失误,正确的选择居于多数,重大的失误主要有两次,一次是8月下旬中国军队对黄梅地区的反击,这次失误,主要表现在反击作战的作战区域和作战力度的选择不当,第二次重大失误发生在9月上、中旬,主要表现在选择反击作战力度不够和时机不当的问题.出现重大失误的重要原因,一是许多将领对前线情况不明、情报不准,甚至故意夸大敌情,导致判断失误;二是各级将领有畏敌情绪,作战意志不坚决,经常畏缩不前,影响了战地指挥官实施断然反击的决心,三是各作战部队的作战协同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 王铭章(1893——1938),(图一)四川新都县泰兴场人,字之钟。1909年毕业于新都高小,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1914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在刘存厚部任排长。1916年护国讨袁战役中负伤,升任连长,后参加军阀的成都巷战,又负重伤。由于他勇敢善战,由中下级军官而渐升为师长,任第二十九军第三路司令、第四师师长、成都卫戍司令等职。抗战开始,他是二十二集团军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中将师长。1937年9月集团军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在山西平定县娘子关附近与敌发生遭遇战,敌我伤亡都重。1938年1月,集团军奉命在山乐  相似文献   

19.
关于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目前学界大都根据光绪朝《大清会典》所载清后期的情况作静态的概述,鲜有对制度在前期的演变过程作动态的考察。按照选任方式的不同,清代文官可分为两大群体:中央京堂以上、地方布按以上高级官员和京官司员以下、外官道府以下中下级官员,二者在选任制度上的变化明显不同。高级官员选任制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会推和论俸推升制度改为开列具题,结合特简授官,皇帝牢牢控制这部分官员的选任。中下级官员选任制度的演变,集中体现在从月选中分出以题缺为主要内容的留选制度,使中下级官员中的要缺,转由各部院长官和地方督抚于属员中拣选有才能者就近补授,具有一定的行政合理性。这两方面的改变都分割了吏部的选官权力,并对清代政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万萍 《安徽史学》2005,(5):123-125
叶挺独立团是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革命武装,并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严格意义上的叶挺独立团仅有约一年时间,在此期间,或因调整,或因战事,该团连以上军官多有变动.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至今尚无一份完整的该团连以上军官变动表.但研究此变动情况,对进一步认识共产党员在该团的作用却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根据手头掌握的有关资料,试将该团连以上军官变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