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39年西南联大教授曾昭抡率团对西康省进行的科学考察,是抗战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其中,曾昭抡关于红军长征遗迹及其影响的调查,应属此次科考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1939年11月至1941年2月,香港《大公报》连载了著名科学家、西南联大教授曾昭抡的长篇科学考察记《西康日记》,详尽记述1939年7月至10月,曾昭抡率"中华自然科学社西康科学考察团"赴西康考察的历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部科学考察日记中,曾昭抡竟然追寻记述了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以及长征所经  相似文献   

2.
著名女博物院院长曾昭燏沈道初曾任过南京博物院院长的曾昭,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考古学家与博物馆学家。她于1909年(宣统元年)2月3日出生在湖南湘乡县荷塘乡的地主家庭里,是曾国藩的五弟曾国璜的长曾孙女。其父曾广祚。曾昭兄妹7人,她行三,与二哥曾昭抡和二妹曾...  相似文献   

3.
《北平晨报》1937年1月22日有这样一条消息: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曾昭抡,行路时疾走如飞,且喜沿墙根而行,时见其夹西书数册,沿墙疾走于大学夹道,足下尘土飞扬,俨如涉水……这段文字不长,但十分传神,它是曾先生惜时如金、一路小跑度过一生的写照。曾昭抡先生疾步跑完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 曾昭抡(1899-1967年),中国化学家、教育家。字叔作,湖南湘乡人。 “怀着对曾先生的尊崇”,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去曾先生门下求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教授,在回忆1938年3月,由北大、清华、南开3校在长沙组…  相似文献   

4.
曾昭抡与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其湘 《百年潮》2008,(5):72-75
1950年12月26日,曾昭抡被任命为中央教育部副部长兼高教司司长,从此步入仕途,直到1957年夏。在他从政的七年中,以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双重身份,积极参政,忠实执行中共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政策,勇于负责,尽心尽职,为开创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十余份1945年至1947年间的国民政府机密电报证实,中国政府曾在抗战胜利初期,秘密网罗被俘日本原子弹专家,尝试原子弹研制工作。蒋介石还延聘著名科学家吴大猷、郑华炽、曾昭抡、华罗庚等十余人,成立"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复又筹组"中央原子物理研究所",积极部署原子弹研制方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研制原子弹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21,(5)
正20世纪30年代,平津二市是中国高等学府集中之处,一二九运动前后,马叙伦、张申府、冯友兰、曾昭抡、尚仲依、许德珩、吴承仕、杨秀峰、黄松龄、温健公等各校知名教授,坚决支持和积极参与学生爱国行动。其中,在平津数所大学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杨秀峰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做人上我遇到的良师益友——访社会学家费孝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代学术泰斗费孝通看来,为人处世之道和所从事的事业、做人和做学问之间是融为一体的。闻一多、吴晗、吴文藻、潘光旦、梁漱溟、顾颉刚、曾昭抡、汤佩松、吴泽霖、楚图南、浦熙修……,都堪称做人做事的表率,费老记忆中的这些优秀知识分子为后人树立起精神世界的一个标尺,他们的优秀品德得自传统文化的陶冶,彰显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和各各不同的人生经历,这无疑是今天应当加以珍视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令人感叹又发人深思的真实故事。妻子红杏出墙后,曾国华愤然离婚。家庭破裂后,女儿成了他唯一的希望,他含辛茹苦养育着女儿。渐渐地女儿进入了青春期,他既担心女儿变坏,又不知该如何引导:女儿跨越这段“危险期”,他只能对女儿严加看管。可是,女儿还是早恋了。恨铁不成钢的他,一怒之下抡起棍棒将还不满14岁的女儿活活打死……  相似文献   

9.
紧急着陆     
《华夏地理》2008,(5):300
为了航拍鄯菩县(右.地图)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驾驶滑翔伞起飞时遇到了麻烦:起飞时伞身向右急转而下.挂在一棵树上.把斯坦梅茨甩到了地面.这一摔导致他失去知觉.腮帮子也被牙齿戳破(上)。但是到第二天.他居然又去飞行了。他说:“歇着不动,伤口也不会好得更快.让它自己慢慢愈合去吧。“斯坦梅茨飞行拍摄航拍照片时,距地面只有几百米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找回诚信     
雨,哗哗的雨。豆大的雨点不由分说地铺天盖地地砸了下来。眼前白蒙蒙一片。我站在学校门口干着急。车站离学校还有一段路,还有许多功课等着复习,偏偏又没带伞。正不知怎么办时,一阵噼啪噼啪的脚步声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抬头,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撑着一把伞,睁着两只机灵的眼睛望着我:“姐姐,没带伞吧?”我点了点头。他立刻热情地问:“你家远吗?”我正犹豫着,他已把伞罩到了我头上,并用他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真诚地望  相似文献   

11.
门卫老头     
小安 《南方人物周刊》2011,(15):110-110
20年前,我双脚跳人精神病院时,一个门卫说着日本活,把铁门打开,他说:姑娘,你的请吧。后来,他又经常说:姑娘,你的有一封信。  相似文献   

12.
爱上女主播     
法国小伙子索佩尔,每天不睡到日上三竿决不起床。但不久前,他的作息时间彻底变了,每天清晨一秒不差地打开电视收看新闻。他爱上的可不是新闻,而是“全球最性感主播”——梅丽莎·特里奥。现年28岁的特里奥有着亚麻色的秀发和琥珀色的双眸,她是法国格勒诺布尔地方有线电视台的清晨新闻主播。有人把她播报新闻的片段放在YouTube网站上,吸引了数十万人在  相似文献   

13.
在热烈而又隆重的婚礼庆典上,能说会唱的媒人,向一对新人献上一曲动听的祝愿歌。采!采—‘,_.天上飘着彩霞,亲朋欢聚一家。我用珍贵的金匙钥,把东方的金子锁打开;我用吉祥的银钥匙,把南方的银子锁打开;我用圣洁的白玉钥匙,把西方的白玉锁打开;我用富丽的海螺钥匙;把北方的海螺锁打开。我打开了普米家的四把姻缘宝锁,把东方的金子花,把南方的银子花,把西方的白玉花、①采:欢呼声。把北方的海螺花,全采到这金屋玉室来了,变成一蓬团结花。在这如金似玉般的山寨,就是新郎隆补的家乡。珊瑚、碧玉、珍珠花,开在金树玉枝上。富裕、兴旺和吉祥,出自…  相似文献   

14.
李晋华 《神州》2008,(8):66-69
1998年6月13日.李向群回家探亲。那时我国广阔的大地正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李向群回到家里后,每天晚上都打开电视关注着各地的灾情。一天晚上,他又打开了电视,看到漓江水位在不断上涨.我国南北的汛情也在发展。作为军人的李向群意识到.部队很可能要去参加抗洪抢险。他越想越坐不住了,自觉应该提前归队。父  相似文献   

15.
为把好古铜器的抡救这一关,舞阳县文化馆从三月份以来大力进行这一活动。我们把抡救的重点放在土产公司及供销社废旧物资门市部,与他们建立了密切关系,在此以前我馆曾多次组织各公社废旧物资部门的同志来馆文物室参观,并发给他们学习材料。对于有成绩的同志还发给奖品,在收回的古铜器由县计委开出调拨单,取得证明,算作他们总的收购任务。  相似文献   

16.
同桌     
正我的同桌很多,最难忘的是四年级时的同桌。那一年,老师叫我和一个男同学一起坐。看他的外表就知道他不怎么样,瘦瘦的,背有点儿驼,看上去像一个"小老头"。我有一点看不起他,反正他也不敢来惹我。有一天,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叫同学们把直角三角板拿出来,自己比画比画。我打开铅笔盒一看,咦!直角三角板怎么不见了呢?我把课桌和书包翻了个遍,还是找不到。又看了看地上,也不见三角板的踪影。这时,我看见  相似文献   

17.
不会当官的布莱尔最终丢了官。从宣布辞职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得不开始琢磨今后的出路。布莱尔的选择也许很多。有人猜测他有可能成为世界银行的行长,也有人说他有机会成为欧盟主席。但最现实的是,布莱尔可以通过演讲和出版回忆录,大把大把地赚钱。据报道,现在,送到他家门口的演讲和回忆录报价,已经比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高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时期占着很大篇幅。封建社会时期的阶级矛盾,主要是广大劳动农民和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土地问题是封建社会的主要问题。本期张博泉先生试谈对“「租庸调」的看法一文中,分析研究了从春秋到唐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过程,同时又分析研究了「占田」制度和「均田」制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直到今天在历史工作者中对这两个问题没有能够取得一致的意见。从「占田」制看,有人把他了解为劳役地租,有人把他了解为整顿国家税收,张先生认为是征收佃租的一种标准。从「租庸调」赋役制度看,有人主张他是和「均田」制度相适应的赋役制度,有人怀疑唐代「均田」制度是否真正推行过,有人否认「租庸调』制度和「均田」制度之间的关系;张博泉先生一方面分析「租庸调」力役制度和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关系,两税制出现与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又探求「租庸调」制度和东汉以后「租庸调』制度的继承性,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给我们今后继续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希望对于这一问题有研究的同志们,能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发挥特长     
他有特长吗?如果与正常人比起来,谁也看不出他的特长,但如果自己来衡量自己,他便清楚自己的特长了。有人说他一生下来就又聋又哑,一生都没有听过别人说的一句话,自己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也有人说他本是一个极聪颖的孩子,可能是由于上帝的妒忌,早年的一场大病使他成了又聋又哑的残疾人。是的,他是一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但他清楚自己的视力和智力很健全,上帝这点可怜的恩赐,便成了他的特长。他是怎样发挥自己特长的呢?他无法说话,也听不到别人说些什么,健全的视力也无法在人世间找到知音。于是他抬起头来,看到了另一个迷人的世界。那广阔浩瀚的…  相似文献   

20.
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生前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是历史的风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垃圾刮走。”他似乎预见到了自己去世60多年后,还会有人翻出历史的旧账,变着法儿把他和老部下、时任苏联内务部长拉夫连季·贝利亚打成“被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