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僧丈雪     
岱峻 《巴蜀史志》2005,(5):44-48
于右任这首《题张岳军藏丈雪和尚诗轴》诗是对明清时高僧丈雪生平事功的概写。头陀即苦行。相传灵山法会上,佛陀十大弟子中唯有“苦行第一”的迦叶是佛心禅宗的接法人,于右任对丈雪推崇备至,不独禅法通悟,诗词书法也意境不凡,可媲美明代诗僧苍雪。  相似文献   

2.
千古楷模 百丈怀海掸师承继了开创丛林(和尚们聚居修行的处所)的马祖道一禅师的禅法以后,立下了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人称《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  相似文献   

3.
高丽国佚名文士编选唐代七言律诗而成《十抄诗》一书,收录白居易诗十首,其中两首被学界认定为佚诗.然据敦煌残卷得知《水精念珠》与贯休诗大同小异,今予比勘并给出是非优劣之按断.又,高丽名僧子山为《十抄诗》作夹注,编成《夹注名贤十抄诗》.广征博引,涉及经史子集诸种,又旁采释、道之书以证诗中名物制度,史地因革,文字发展等情况.然而由于其人暂时寓居寺院,主业又是祝圣活动,所作"夹注"难免出现文字衍夺,译语疏漏,甚或舛错讹误.今亦予以删、增諟正.古语云:"前修未密,后出转精.""转精",不敢自诩;尽力而为,是做到了.  相似文献   

4.
李青和百柳诗葛磊河南省新野县日前在文物普查中,于该县上港乡赵港学校发现《百柳诗》碑一通。诗碑为卧碑,青石质,宽216.6厘米,高74.6厘米。左上角刻“百柳诗”三字,右上角刻有“大清宣统三年八月”的字样。碑文内容为明清之际李青所写的柳诗百首,每首诗题...  相似文献   

5.
百丈漈是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境内的瀑布群,处洞宫山脉,周围是海拔800米的高山平原,自古就有“一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宽”的说法.若非亲身体验,真的难以想象人间居然有如此的美景.2013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瀑”,同时被大世界基尼斯认证为“中华第一高瀑”.  相似文献   

6.
历代文人墨客咏柳诗作数以千计,但一个人写百首专门赞柳的却不多见。在河南省新野县发现了一块由清代人李青所写的《百柳诗》碑,上有七言绝句百首,全部为咏柳、叹柳之作,为柳生辉,令人叹绝。 诗碑为卧碑,青石质,宽216.6厘米,高74.6厘米,有楷书3260字,左上角该有“百柳诗”三字,右上角该有“大清宣统三年八月”的字样,碑文正文为明清之际新野田园诗人李青所写的柳诗百首,碑文后有跋为:“公讳青,字山子,新野县霞雾村人,生于明清需革之际,隐居不仕,著百柳诗,今将百柳诗刻于其石。” 百柳诗碑上的100首柳诗中,有新柳、古柳、高柳、弱柳、近柳、远柳、将绽柳、半绽柳、垂阴柳、飞絮柳、雨柳、烟柳、雪  相似文献   

7.
明抄本《古今岁时杂咏》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皆收录了沈遘的六十四首诗,为《全宋诗》失收.只不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有二十二首诗,没有标明作者为沈遘,而明抄本则均将这些诗的作者明确注明为沈遘.这六十四首诗可能自成一书,也可能归属《西溪文集》十卷中.它们之所以未被《西溪文集》收录,概是由于靖康之变造成的流失所致.它们对《...  相似文献   

8.
《效阮公诗十五首》是江淹早期诗作中一组值得重视的作品。阮公,即阮籍,三国魏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是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多用比兴寄托、借古讽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颇难索解,故《文选》李善注引颜延年、沈约等人的注解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效阮公诗十五首》与此类似,这就必须准确、深入地理解其诗旨。首先有必要弄清组诗的写作背景。其《自序》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文殊山与宋纤──关于《题宋纤石壁诗》及其它周大成丹崖百丈,青壁万寻。奇木蓊郁,蔚若邓林。其人如玉,维国之床。室迩人遐,实劳我心。这首四言诗题目叫《题宋纤石壁诗》,载之史册,流传至今,已历1600余年。作者马岌,十六国时期割据河西的前凉张骏政权属下酒泉...  相似文献   

10.
路远 《文博》2009,(1):74-79
本文围绕西安碑林藏苏轼《集归去来辞诗》刻石,对苏轼的“尚意”书法不践古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本质,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略加述评。对该刻石所据之墨迹本的由来及刊刻者邓霖其人,对苏轼这件书法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其价值,略加考述。认为《集归去来辞诗》刻石之“六首本”和“十首本”各有出处,不能因为《苏轼诗集》收录10首,便轻易否定“六首本”。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辛苦劳作,已功成名就,为了新的目标,你依旧冒险一博,哪怕功名成乌有。”这是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的诗《如果》中的一句。2012年,芮成钢把这首诗的自译文作为新书《虚实之间》的代后序。他认为,这首诗描述了人生在世最理想的内心状态,承裁了这个阶段的自己所有的希望和信仰。  相似文献   

12.
永陵“神树”倾倒时间正误李凤民永陵宝城正中的兴祖直皇帝福满墓前,从前生长一株“高数十丈”的古榆。枝叶繁茂,如伞如盖,“荫庇数亩”,枝干盘曲纠结,“状若神龙”,树身生长瘿结数百,十分奇特。乾隆皇帝“东巡”祭祖至此为之御撰《神树赋》,并勒之碑石传世。封此...  相似文献   

13.
5月25日,决定从今日起,午前阅报整理,午后参观.上午,中共北方局分局书记林枫、四纵队政委雷任民来谈许久,讲述时局及群策群力建设根据地等问题.临行请留墨迹以为纪念.林书“群策群力愿为建设晋西北为抗日民主根据地而努力”.午后,行二里,参观交通纺织工厂.该厂1940年创建,职工180人.厂长冯舆,秘书彭飞.铁机18架,木机13架,纺机16架.铁机日出布1匹,每匹10丈4尺,宽24寸.木机日出布4匹,每匹5丈.给经机1架.打穗机23架.掏针架一.弹花机以一马力绞轮,二人司弹,日出熟花50斤.该厂厂部下分总务、会计、工务  相似文献   

14.
《乾隆京城全图》(以下简称((京城图》)是乾隆朝绘制的北京城区地图,原图保折装册页式本,上下十七排,每排由左、中、右三册组合,共计五十一册。其左、右两册展开长度为一丈三尺,中册展开长度为一丈六尺二寸;各册宽度皆二尺六寸,故其总体拼合尺度为四丈二尺二寸(东西向)乘四丈四尺二寸(南北向),折合公制即13.504米×14.144米(按一营造尺合0.32米计)。以此图面尺寸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史研究馆已故馆员、四川省政协原委员刘东父先生是上个世纪20-40年代四川的闻人。在军政界,他肩负重任;在化新闻界,他是万众瞩目的大手笔,正如他在《自题小照》诗中的夫子自道:“沧海曾扬十丈尘”。他确实是当年的一位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七年,陈独秀编辑了一本《革命文学史》,除收有他自己的《文学革命论》一文外,还收有郭沫若、郁达夫、蒋光赤、成仿吾、瞿秋白等人的有关著作。在卷首陈独秀写了一首“献诗”,在卷尾写了一首“致读者”。两首诗充满了革命激情,读来令人振奋。这两首诗很少为人所知,现再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东门”的象征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始时代,诗歌是与神话和宗教相关联的。——朱光潜《诗·郑风》有《东门之》、《出其东广门》、《陈风》有《东门之》、《东门之必、《东门之杨》。以上五首诗都有“东门”一词,为称引主便,简称为“东门”诗。对于这组“东门”诗的主旨,古代学者多斥之为淫奔之诗,现代学者多认为是爱情恋歌,评价虽相廖,但共识也很为明显,即“东门”诗都为关男女性爱之诗。那么现在要探讨的问题是“在一部《诗经》<l,何以竟有五首有关爱情之诗发生在东门?而非南广1?西门?北门?在当时人们的思维意识中,为什么一提到“东门”就让人想到爱情呢…  相似文献   

18.
这是邹容《革命军》中引用过的一首诗(诗长,不具录)。多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邹容的作品。1974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邹容》一书说:“他又以辛辣的笔触,写了一首《奴才歌》,讽刺不许革命的奴隶哲学。”1975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辛亥革命前夜的一场大论战》一书说:“邹容还写了一首乐府《奴才好》”,“怀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0月26日,上海《新民晚报》的“博闻”版摘登了《港台信息报》的汪精卫一首佚诗,说这首题为《自嘲》的“绝命诗”,出自汪精卫棺中的一册“手抄诗稿”。披露者虽未说明是何人手抄,但确定此诗是“汪死前所写,尚未披露”云云。 此后,《蒋介石绝密王牌——池步洲传奇》一书中又出现了这一“史料”,唯情节与《港台信息报》所云大相径庭。该书称,这首“绝命诗”是从南京梅花山汪尸所穿的“马褂口袋中”发现的。这口袋里“除了陈璧君(汪之  相似文献   

20.
王梵志是很有影响的初唐白话诗作家之一。梵志诗是研究初唐口语的宝贵资料,近世只有手抄卷,无标题,不分首,不分行,脱、衍、误、错亦复不少。原藏敦煌石窟,本世纪初为法人伯希和、英人斯坦因等盗往国外,现存巴黎、伦敦等处。 一九二五年,刘复自巴黎抄回部分梵志诗,连同他抄录的其它敦煌卷子,合称《敦煌掇琐》。一九八O年赵和平、邓文宽对《掇琐》所收梵志诗加以校勘、标点、注释。之后,项楚、郭在贻又加以补正。一九八二年出版了王重民等人辑录的《全唐诗外编》,收有部分梵志诗,只作了分首和断句。一九八三年出版了张锡厚的《王梵志诗校辑》,搜罗最为广泛,补缀亦趋完密。 然上述诸家对梵志诗的标点校释仍有参差及未尽之处。笔者不揣浅陋,略陈己见,以就教于方家。标题取每首首句,次序依赵邓文,序号是笔者补正的顺次。 1.贮积千年调 第七句“□鼻断领牛”,依文义当为“豁”字。豁,本义为“通谷”,唐时已训为“开”(见《史记》颜师古注),后又引申为“通”。今北方口语仍有“豁鼻”一词。 2.人间养女儿 此句至“更亦取头皮”,张析为两首,自“生在常烦恼”起为另一首。项则以为至“还我未生时”为一首,以下至“长命何须喜”为另一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