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2.
张翠莉 《沧桑》2008,(1):52-53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取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举措,它是将战略思路、战略取向进一步具体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新农村建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体现小康社会水准。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理念,其主导价值在于其实践价值。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使实践的目的更加明确;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使实践的内容更加完整;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使实践的路径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
肖长东 《攀登》2005,24(Z1):83-85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决策,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前提.青海省作为一个农牧结合的省份,贫困基数大,发展不全面,城乡差别明显,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指导,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实现青海城市、农村、牧区的共同发展,是当前构建青海和谐社会过程中需重点研完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妇女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栋 《攀登》2005,24(2):25-28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妇女劳动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统筹城乡妇女就业对于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有序转移,推动城乡妇女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谭鹏 《攀登》2014,(1):40-43
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更好、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现阶段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基层党组织应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广泛开展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完善覆盖城乡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推动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7.
《攀登》2014,(1)
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更好、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现阶段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基层党组织应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广泛开展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完善覆盖城乡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推动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云 《攀登》2004,23(3):49-51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五统筹“战略,无疑意味着对未来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它势必提示各级政府必须实现行政理念的创新.没有政府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转换行政理念,“五统筹“的目标是很难真正实现的.而这一系列创新的要件为:行政价值理念、发展理念、行政伦理、行政行为文化、行政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9.
刘永丹 《丝绸之路》2009,(10):74-75
因地制宜发展民族旅游业不仅能为广大民族地区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效益,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城乡统筹现状,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探索重庆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绚 《攀登》2004,23(3):52-54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自身的必然要求,这不仅要协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而且要协调“五个统筹“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一届中央首次提出新的发展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  相似文献   

13.
娄底市是湖南最大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工业经济具有一定基础。但是,娄底市的工业经济资源依赖性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要使娄底的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马瑞雪 《神州》2013,(23):274-274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创新发展城乡统筹模式。国家着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基于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区域联动、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更加开阔,发展方略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本文将以黑龙江省为例,着重叙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创新发展城乡统筹模式.国家着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基于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区域联动、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更加开阔,发展方略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本文将以黑龙江省为例,着重叙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徐广胜 《沧桑》2009,(5):81-82,104
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标准来衡量,既要看到当代青少年的发展有了很大进步,又要看到问题和不足。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牢固树立青少年科学发展的观念,明确青少年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明确怎样才能实现青少年的科学发展,以青少年的科学发展为本,学会统筹兼顾。加强党对青少年科学发展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培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骆惠宁 《攀登》2008,27(1):2-4
构建城乡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思想政治引领和组织保证作用,是党建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当前要着力解决进一步明确基本思路、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对党员的动态管理、推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建立城乡基层组织互助机制以及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投入力度等六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12,27(3):55-59
中原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是中原崛起的时代呼唤,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中原儿女的庄严承诺。选择"三化"协调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之路,有着深厚的宏观背景。在整体、协调、融合、可持续原则的制约下,"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产业集群发展、产城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其中,城乡统筹发展是"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包括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搭建城镇化本土承载平台,推进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城乡资源共享平台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翠云 《沧桑》2009,(3):47-47,55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群重大发展战略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具有区际意义的城市群发展出现了多元化全方位的时空变化,合作与竞争并存,发展与制约同时存在。信息网络化、产业集群化与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日益成为人类经济活动、文化科技交流和民众居住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城市群日趋完善的新动力和新机制。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均已成为我国城市群重大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也是加快我国城镇化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此,对我国城市群区域内产业集聚、城乡统筹、紧凑空间组织、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发展战略与建设目标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将具有重大的社会实践意义与科学性的创新求索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