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经济的长期不振,导致了失业率急剧上升,女性失业尤为突出。随之,也带来了女性失业性离职的诸多问题。察其女性离职的原因,社会的、公司的、个人的等多种因素同时并存,相互交织,呈复合态势。离职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收入的锐减;就心态而言,乐观向上与消极处世并存。由于年龄的差异,日本女性再就业呈“M”型态,再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对此,日本采取了改进和完善女性劳动权保障制度和修改《雇佣保险法》和《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等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在逐渐的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女性合法权益的保护,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不过,尽管我国在女性权益保护上已经颁布并实施了许多的法律制度,但是她们仍然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婚姻家庭领域上女性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婚姻家庭领域中女性所享有的合法权益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我国在女性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和相关的完善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贵州女性职业兴起,一批中心城市的妇女主要集中在教师、医疗行业进行工作;而一些农村妇女迫于生计的压力,从事于女工、保姆、佣人等行业。由于贵州交通闭塞,对外交流困难,妇女参与到新兴职业中的人数较少。即便如此,女性职业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使贵州女性获得了经济解放。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代性越轨法律的差异,与该时代对女性人身权益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与唐代相比,宋代性越轨法律具有以下特色:重视对强奸的管制;增加了犯奸未遂、强奸幼女的罪行;保障女性作为非婚生子女母亲的权益;较为重视妻子的意愿;对下层女性的权利地位亦相对关心。上述变化说明,宋代社会较为重视女性的人身权益。但同时应该看到,在等级制度与家族主义统摄下的法律与性别制度中,女性的人身权益不可能得到合理的维护。 相似文献
5.
沪宁铁路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和最有价值的线路之一,它横跨长江下游最为富庶的地区,它的出现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江苏经济的现代转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改变了江苏传统交通运输格局,进而影响了近代江苏经济格局的重构,促进江苏沿铁路经济带的形成,成为江苏经济对外开放的纽带。沪宁铁路至今仍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秦升阳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15(3):62-65
本文以典籍中的一些记载和有关史实为依据,对高旬丽的法律内容作出概括、论证。揭示了高旬丽法律和司法的特征:渊源的多元性、内容的原始性、实施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7.
买办陈廉伯与民初广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廉伯是英商汇丰银行买办,南粤著名实业家及商界领袖,热心捐资家乡慈善教育公益事业,对民国初年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廉伯素与官场亲近,但却因企图建立反对孙中山的"商人政府"而成为备受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国内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剧烈.为了争夺市场,各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权利人、房地产中介机构等,都积极采用各种广告宣传手段来促进交易的发生.为了扩大宣传和吸引眼球,不少房地产广告夸大宣传,或采用夸张的手段,或采用掩盖事实的行为误导消费者.这种通过广告向消费者做出承诺的行为,因夸大承诺的其实往往会给消费者造成紧急损失.其中就涉... 相似文献
10.
民初实施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承审员作为辅助县知事断狱的准司法官,其选任的制度设计与实际运作呈现较大落差。在选任资格方面,形成司法部严定标准和各省司法行政机关借故变通现象;在设缺门槛及选任员缺数方面,司法部仅模糊规定最高限额,各省高等审判厅审核态度取决于县署能否自筹经费;在选任权方面,司法部致力于提高各省司法机关的主导权,但县知事牢固控制承审员的推荐和任用等权,导致承审员对县知事具有强烈的依附性。承审员选任的运作实况与设计理念的背离,折射出中央威权相对弱势背景下央地司法人事权的激烈博弈,反映了近代以来基层制度转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护国运动后,宪法会议在国人期待中召开,却因党争激烈,久议而不能决,制宪工作陷入困境。对此,章士钊再提"调和立国"之法,希望以此破解制宪僵局。"调和"逐渐成为制宪的主流思想主张,为大多数议员接纳,并促成"孔教入宪"等诸多争议问题的解决。然而,该主张却始终无法解决"省制入宪"和"解散权与不信任决议权"等问题,导致宪法会议停滞,国会也因此被再次解散。宪法会议失败的原因在于各党派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民利益之上,破坏了共同的利益基础,共识难以形成,宪法也就成了镜花水月。 相似文献
12.
清末至民初各种大众媒体关注女子解放问题,不仅全方位抨击当时为女子学校教育兴起造成困难的缠足风俗,帮助广大妇女解放双足,并积极报道西方女子的学校教育情况,大力提倡新式女学,为女子学校宣传助威,还利用舆论的力量逐步推进女子学校教育的合法化、正规化。大众媒体的宣传为女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铺平了道路,对女子学校的教育影响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3.
竹简秦汉律中的"赎罪"与"赎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简牍中的“张家山汉律”和“云梦秦律”是我们研究秦汉法律中的“赎罪”与“赎刑”问题的史料基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切入分析:1.“赎罪”与“赎刑”的区别与联系;2.“赎罪”在秦汉律中的继承与发展;3.“赎罪”作为“规定刑”与“替换刑”的两个特点;4.张家山汉律中“赎罪”的其他特点。 相似文献
14.
北洋集团掌握中央政权的民国前期,政局比较混乱,社会思想也比较复杂,但立宪主义思潮意外呈现出活跃态势,开国会、制宪法成为一些当权者以及广大宪政主义者的重要诉求,在此背景下开展的一系列制宪活动,也取得了值得称道的宪法性成果和制度性成果。时人对宪政的内在价值了解有限,当权者的政治表现也不完美,但这不能抵消立宪的积极意义。民国前期的立宪主义及其实践,构成了近代中国政治进程的重要一环,书写了中国宪政运动史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5.
民初知识分子对议会政治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初年,面对议会政治的失败,知识分子在反思中进行了新的探索。大致表现出三种路向:第一是认为中西社会条件不同,代议制不适合中国;第二种主张用普选制、职业团体选举来改造代议制;第三种要用直接民权取代代议制。但民初政治发展的实际走向是从移植西方代议制转向由集权走向宪政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16.
闫天灵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4(3):122-132
民国时期关于内蒙古的开发道路 ,存在“农垦实边”、“林牧兴边”、“农牧并重”三重认识分野 ,内含了巩固边防、内地问题、边省利益、经济增长、民族关系、生态平衡等六种目标取向。受边疆危机、内地灾荒等现实问题的困扰 ,关乎长远的林牧一途无由践行 ,内蒙古未能越出以农为主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民国前期,中国红十字会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不断拓宽人道主义服务领域。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皖北人道救助行动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国红十字会及其所属分会广泛参与兵灾、自然灾害及其他意外之灾的救助,减轻了民众疾苦,为保障民生,发挥了不能小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末科举出身的梁士诒 ,受维新思想启发 ,积极吸收“实用之学” ,在兴办实业、筹款修建铁路、革新铁路管理方面具有较多建树。并由此奠定了他在财界的基础。民国初年 ,梁为袁世凯所重用 ,其行政权力仅次于袁 ,政治生涯达到峰巅 ,由于积极拥戴袁世凯称帝 ,因而遭到世人的谴责 ,被迫避罪逃亡。日后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 ,一度登上国务总理宝座 ,出现了短暂的“辉煌” ,最终在军阀混战中下野 ,亦无法避免其悲剧式国务总理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盛行通过日译本转译西方著作,汉语中引进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和句法。笔者认为,比起一直以来通用的“欧化”的说法,把此现象称为“日化”更为贴切。本文以鲁迅作品中的具体“日化”语言实例为证,论证了“日化”的语言事实。对于“日化”语言一直以来遭忽视的现象,笔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汉字等方面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广东乡村的基层权力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初年,受到辛亥革命冲击的广东乡村基层权力机构以各种方式恢复和重建。这些机构包括警局、区乡办事所和团局,而主要是团局。控制乡村基层权力机构的人物有士绅、商人、回乡官吏、退伍军官等,有军事经历、直接掌握武力者通常在这些机构中担任主角。由于广东政局动荡,省、县政府对乡村往往不能充分行使权力,乡村基层权力机构获得很大的独立性,有时甚至同政府、军队发生冲突。国民政府成立后,广东实行新县政,但民国初年形成的乡村基层权力机构的格局,在不少地区一直延续到40年代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