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珺 《神州》2011,(25):97-99
"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写字,不管以何种形式我写,因为想诚实面对自己躲在谎言中可以是那么安逸,甚至是一种幸福但为着那颗仍在跳动的心,我愿意再咬牙试试再勇敢一点,再往前走一点,再诚实一点,再自由一点,再写一点……"——刘若英  相似文献   

2.
史学著作必须具有可读性,这毫无疑义,“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问题是怎样获得可读性,于是乎有人主张适当地运用文学表现手法。我想这一关乎指导史志编纂的理论问题,本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有再探讨的价值和必要。  相似文献   

3.
对于《我的姐姐》中的大团圆结局,部分观众颇为愤怒--他们觉得,把姐姐死死卡在牺牲者与付出者的位置上,这不公平《我的姐姐》在公映十余天后,仍然稳居排片第一名。这部电影之所以票房高,是因为它有一个“亲情大片”的名头。有观众看完就联想到了《妈妈再爱我一次》,戏称《我的姐姐》为“姐姐再爱我一次”。  相似文献   

4.
《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是白寿彝先生六十多年关于民族、宗教的论述的选集。其中有不少文章我过去是读过的,有的还不只一次地读过,得到教益,写过文章。感谢师大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论集》,为我系统地、再二次学习先生的民族和宗教的理论和思想,提供了条件。系统读了《论集》的体大思精的论述,我的感受是先生在民族理论上的研究不断开拓,日日新,又日新。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归结为三个方面,也就是:民族史教育思想,民族史理论和民族理论。这三者又是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贯穿其中的是先生对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热爱,对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辩证发展的前途充满的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5.
梨子的自述     
正大家好,我是梨子。我的外形像一个葫芦,只是上面有一些黑色的小圆点,看上去不是特别好看。但是,把皮削掉,里面雪白雪白的肉就露了出来,你们看到我就一定想吃吧。我的味道又脆又甜,还有许多水份,你吃完一口,肯定还想吃第二口。如果把我切开,然后在中心放几块冰糖,再把我合起来,放进锅里蒸一蒸,过一会儿再把我拿出  相似文献   

6.
得知北京志业网开通的信息。我特地去女儿家,让她打开www.bj—zy.cn。我聚精会神地凝视着页面,只见在北京志业徽标中一本本志书扑面而来,之后由一部志书和一部年鉴为象征地出现“两块砖”相继抛出筑成志鉴新长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我顿感耳目一新,为这独具匠心的创意所倾倒。接着就北京志业“做好人,出好书”的业训和“专家团队”20多位成员的概况介绍。再是“志鉴理论”栏目。虽然看的时间不长,却引发了我久久的深思和回味,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7.
得知北京志业网开通的信息,我特地去女儿家,让她打开www.hi—zy.cn。我聚精会神地凝视着页面,只见在北京志业徽标中一本本志书扑面而来,之后由一部志书和一部年鉴为象征地出现“两块砖”相继抛出筑成志鉴新长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我顿感耳目一新,这匠心的创意所倾倒。接着就北京志业“做好人,出好书”的业训和“专家团队”20多位成员的概况介绍,再是“志鉴理论”栏目。虽然看的时问不长,却引发了我久久的深思和回味,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8.
史学理论研究现状及其深入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所说的史学理论研究现状,是指对近两三年来史学理论研究情况的基本估计。深入点则是我对史学理论进一步展开研究的一些想法。 一、史学理论研究现状 有一位史学同仁给我来信说,近年来史学理论研究趋于“沉寂”。与一些史学朋友聊天,对史学理论研究现状,也不乏此见。我在认真阅读了近两三年发表的史学理论论作后,掩卷沉思,则形成了如下的看法:史学理论研究正在深入,当然也有不足。 1992年,在一次有关史学理论研究的座谈会上,我曾提出如下的建议:“一批史学概  相似文献   

9.
迄今所有的研究,包括纪实文章、学术论文,甚至连有关文件都认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在上海发动的。但我认为是通过华东局发动的。为什么是在华东局?我(原华东局宣传部理论处干事)作为亲历者认为有三点理由,也就是发生在华东局的三件大事。一第一件大事,我要讲的就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是毛泽东率先让华东局组织的,而后再到上海市委的。1963年,俞铭璜时任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主持工作。他是原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  相似文献   

10.
石仲泉 《百年潮》2003,(6):69-76
开篇的话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这些年,虽然不时参加地方的一些活动,但做党史专题考察,主要是这几年的事。一个重要动因,是2001年11月上旬到江西瑞金参加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七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党的历史上被敬称为“红都”的瑞金,我一直没去过,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早就神往之。再  相似文献   

11.
沈琴 《风景名胜》2014,(9):102-110
然而,岁月不会再回到27岁,我只想在我还不是谁的妻子或者谁的母亲的时候,一个人去世界的另一个角落看看,一个人走走停停。于是这一次,我决定一个人上路。  相似文献   

12.
欧远方同志逝世整一年了。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合肥参加小城镇建设理论研讨会,和欧远方同志见面,我们可以说是老相识了。不过将近20年来,我一直没有再去安徽。安徽的同志也没有像其他许多省市那样到北京来参加“双月经济学活动周”的活动。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因和欧远方志同道合,才与他有比较多的接触,在工作上彼此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看书的动因也是因为饥饿感,因为我一不要再考试,二也不要在什么平台上打卡,我的看书仅仅是因为兴趣爱好,而现在有人会说一些不看书的其他理由,什么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不是的,其根本原因是你内心不想再看书了,其他都是借口。大约六七年前,我去外地坐高铁坐飞机已经不随身带书了,原因一是路上的时间大大缩短,二是住下之后好像也完全不能静心看书,打开电脑就让我忙得不亦乐乎了,而我带去的书又舍不得扔,有时还要带上两三本,最后只好再带回来,正如带去一包饼干,但因为那几天并没有饥饿感,所以还是带回到了杭州。  相似文献   

14.
正理论的问题很不好谈,我所阅读的有关论著为数不多,平时获得学术信息的范围也很有限,要做恰当、深刻的概括甚难,只能略谈两点感受。第一个问题,关于新时期史学理论发展的趋势,谈一点认识。新时期史学理论的进展大约经历了35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大体各占一半时间。前一阶段,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思想解放,打破禁区,勇于探索,加上西方史学理论大量涌入,探讨、争鸣的"热点"很多,一再形成研究的热潮。后一阶段,从形式上看,"热度"有所下降,但实际上是探讨更  相似文献   

15.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后,中原大学便从河南宝丰迁到了武汉,校本部在武昌今中南财大校址。当时中原大学迁汉轰动了武汉三镇。50年后的今天,再追忆我在中原大学的学生生活,感到回味无穷。一 武汉刚解放,我抱着异常兴奋的心情,积极报考中原大学。记得当时我先后被中原大学和湖北革大录取,因“中大”先发榜就于当年7月先入“中大”。 入学后我们先劳动后开学,先熟悉情况后编组学习,我被分配到三分部46队(三分部的部主任是江涛,46队的队长是王沂汶)。从此,我便开始接受了革命理论的熏陶,进行了艰苦朴素的锻炼,学习…  相似文献   

16.
何方 《炎黄春秋》2010,(3):26-27
资中筠关于“三反”的文章写成后送我一阅,我深有同感,现根据我当年的亲身见闻,再作几点补充。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14日,高耀洁在寒风中等待出租车。她带着一口袋花生去看两个艾滋孤儿。再有5天,就是这位老人82岁的生日。她随身带着降血压的药。"如果有人再逼我,不让我做事情,我就随时准备自杀。"她还在骂,那些发艾滋财的人为什么那么无耻;她还在问,那些成了少年犯的艾滋孤儿该怎么办?她还在想,  相似文献   

18.
正我多想变成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自由地玩耍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向我的老师学飞,摔倒了我会爬起来再飞,直到出类拔萃。假如我是一只小鸟,就不会受作业的困扰,我要和伙伴们一起纵情地游戏,比赛谁先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比赛谁飞的时间最长,谁捉的虫子最多……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穿梭在白云之间,看天上的  相似文献   

19.
主观     
主观与新闻报道,看似风马牛,其实谁都不免有一种自我代入感。 采访“西单女孩”时,我请她再去西单弹唱,她欣然同意。刚刚开春的北京的确冷,在地下通道双腿打颤的我只有蹲下来听她在对面弹唱。一首终了,我鼓掌,为的是鼓励她也暖和我自己的身体,也为招徕听众。  相似文献   

20.
“布哈林是一位学识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从投身革命之时起,就同经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07年他考入莫斯科大学,攻读的就是经济专业。对经济理论的研究促进了他的世界观的转变。他后来在自传中写道:“研究经济理论起初给我以沉重的感觉:在‘崇高和美好’的后面是商品—货币—商品。但是一旦深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心,我感到了它那非同寻常的逻辑严整性。应当说,毫无疑问,正是这一特点对我的影响最大。我觉得社会革命党人的理论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