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健 《江淮文史》2004,(4):127-143
名史掌故专家、有“补白大王”之誉的郑逸梅老先生在其《艺林散叶》中记有:  相似文献   

2.
陈鸿寿的诗文书画乃至金石篆刻,虽精妙逸脱,但未能开宗列祖。其与名流陶工捏制砂壶则大开风尚,为艺林后世留下了佳话。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文章一定是闪耀着个性美的文章。它不落窠臼,不仿不套,以其独特的人生观照和艺术风采折射出非凡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欲写出个性美,须从三方面下功夫。一、尝“百草”,修德性。扑向生活的百草园,品其甘苦,徜徉书海艺林,精诚采撷,这是修德养性陶冶情操的必由之路。一个人思想品质的高雅,智商情商的超群,绝非仅靠  相似文献   

4.
胞兄马万里早年享誉江南,被称为书画篆刻艺林三绝。我和他女儿马慧先在他逝世后的10多年间,呕心沥血,历尽挫折,终于在荣宝带出版了他的书画篆刻集。胞兄泉下有知,当抚髯微笑。他生前曾镌有一印“名是无穷寿”,(这颗印章前年曾在《中国书画报》刊登,是一位素昧平生者具名文章中加以称颂的),于此应矣。徐邦达曾为他的遗作展题字“万古长存”,亦于此实矣!同年广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又出了一本《马万里三代书画选》,启功署。艺林各界,奔走相告,互相告慰。 胞兄幼年尤酷好染翰,刻印画画,夜以继日,精益求精。“梅花香自苦寒来…  相似文献   

5.
很多杭州人也许不知道,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的陈三立安息地就在九溪牌坊山。据郑逸梅《艺林散记》记载,1936年,英国伦敦举行国际笔会,邀请中国代表参加。当时派了两位代表:一是胡适之,代表新文学,一是陈三立,代表旧文学。但当时陈三立已经84岁高龄,最终没有成行。作为中国旧文学的代表者,陈三立显然是无愧的,但与他代表的这个“旧”字相反,他其实是一个颇具创新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杭州人也许不知道,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的陈三立安息地就在九溪牌坊山。据郑逸梅《艺林散记》记载,1936年,英国伦敦举行国际笔会,邀请中国代表参加。当时派了两位代表:一是胡适之,代表新文学,一是陈三立,代表旧文学。但当时陈三立已经84岁高龄,最终没有成行。作为中国旧文学的代表者,陈三立显然是无愧的,但与他代表的这个"旧"字相反,他其实是一个颇具创新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7.
陈科帆 《东方收藏》2023,(12):88-91
费念慈作为晚清著名金石藏家,在当时的艺林颇有名声,其收藏偏好既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也来自时代风气的推动。晚清时期,金石与朴学紧密相连,而金石藏家个人的收藏则在环境的影响下,夹杂着自我志趣的表达、学术研究的热情以及对于名士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苏维民 《百年潮》2010,(10):25-29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我们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如何尽快地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一次不成功的探索和试验。  相似文献   

9.
来信     
《南方人物周刊》2012,(33):10-10
折腾至死的英雄 “不折腾”是现在的流行语,但“折腾”却是上个世纪的政治时髦语和潮流。最能折腾的革命者,除去咱家自己不说,看来非格瓦拉莫属。  相似文献   

10.
《古今谈》2009,(4):5-6
文史研究馆是政府礼贤敬士、崇文尚德之所。文史馆馆员是政府给予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儒雅学者、饱学之士的一种荣誉。浙江省文史馆自成立以来,在不同时代,聚集了一大批在文林艺苑中具有深厚学养、久负盛望的文人、学者和艺术家,他们或称誉文坛,或蜚声艺林。可谓续千年文脉,奏文史乐章。  相似文献   

11.
十二生肖来源于黄道十二宫?它和神兽轮值守岁有什么关联?如果要问,十二生肖从哪来?_时半会还真说不清楚。即便是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也被十二生肖的溯源问题难倒了。杨慎在《艺林伐山·十二属》说:“子鼠、丑牛,十二属之说,朱子谓不知所始,余以为此天地自然之理,非人能为也。”  相似文献   

12.
赵磊 《收藏家》2011,(7):74-76
天津市文物公司艺林阁旧藏一件青花花鸟纹竹节耳盖碗尊(图1、2),器型硕大雄伟,颇富气势。此尊口径25.5、足径25.5、高56.8厘米,胎体极厚,整器重量足有24公斤之多。撇口,粗颈,颈两侧置对称的竹节状双耳,溜肩硬折,弧腹至胫,外撇圈足。  相似文献   

13.
何洪源 《收藏家》2007,(6):68-70
在我国清代,以“扬州八怪”为中心的十几位画家,外衍百余名画家,活动在扬州时间上下百余年。他们领异标新,凛然独步,呈技斗胜,彪炳艺林,在中国书画史上添了一笔瑰丽浓彩,从而亦使扬州画坛盛极一时并闻名中外。黄慎即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今年端午节,恰逢瘿瓢山人诞辰320周年(1687-2007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优秀的绘画艺术家。  相似文献   

14.
呼麦的怪象     
张晓玮 《山茶》2011,(9):18-18
失而复得的呼麦在艺术的舞台上开始了全新的生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挚爱艺术的人们通过不断努力让呼麦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唱法植根发芽。然而。有一种怪象在悄悄蔓延着——研究呼麦的人不唱,  相似文献   

15.
尹曙生 《炎黄春秋》2009,(10):62-63
最近十几年来,一些书籍、报刊、互联网,时不时披露上个世纪“大跃进”年代中国一些地方出现的人相食现象。大多数作者由于没有确凿的数据和例证,文章说服力不强,善良的人们不太相信,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契丹字钱币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收集到契丹字钱币拓本数纸:其一,直径6.1厘米,原物旧为周肇祥所藏,有摄影并附识语刊于他所编辑《艺林月刊》53期(1934年5月)4页上(图1)。据称此钱合金质,红锈鲜丽,出售者称为“天赞五万”,而周以三十元购得,误作金国书(即女真  相似文献   

17.
<正>“河东人物气劲豪,三晋学者如牛毛。”前人之语足见山西历代人才之盛,然而,新时期的书法、篆刻复兴,山西执风气之先的前辈不过数人而已,且已陆续谢世。太原水既生(1928—2021)先生道浚德渊,气深学泓,于书法、篆刻皆开三晋一代风气者,尤其以篆刻艺术享誉当代印坛,卓立于艺林殆无疑义。  相似文献   

18.
《回归》     
《世界》2003,(11):34-35
故事发生的时日,谁都说不清:上个世纪70、80年代,或是眼前?在某座不知名的充满灰暗、黑、褐色调的小城里,我们能看见树木葱绿的湖岸、阳光照耀下的小楼、百花盛开的庭院、洁白如玉的石栏杆……在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却显得千篇一律、缺少颜色。  相似文献   

19.
《新镌国朝名公神断详刑公案》是一部讲公案的短篇故事集。原书系明刊本,现藏大连市图书馆。全书四册,分十六类,共辑录公案故事四十篇。原刻上图下文,封面除书名外,并题有“京南归正宁静子辑”,“吴中匡直淡薄子订”字样。书末印有刊行的地址名号:“南潭邑艺林刘氏太华刊行。”孙楷第先生在他的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附大连图书馆所见中国小话书目中曾著录说:“马隅卿先生曾于书贾手中见此书,录其目还之”。 从以上已了解到该书的辑者、订者和刊行者的别号和籍贯,他们自诩以艺林人物所辑订、刊行的书却明显的缺乏艺术加工。至于作为一部通俗读物,辑者究竟从何处搜求集聚而来的?著者是谁?写在什么年月?刊行在什么年月?所有这些,暂时都还是谜。不过通读全书之后,感到这  相似文献   

20.
正嘉兴素称书画名薮,上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渐有起色,至元季,风色流转,文人笔墨求意趣,寄兴达情意。至明清一代,嘉兴书画人才辈出,还出现了收藏家和画论家,文人画发展突出于嘉兴艺林之中,嘉兴画风地方特色凸显,艺术蓬勃发展,遂成一支地方画派—嘉兴画派,承接了过去的艺术发展并迎来了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