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急(杂字)》——介绍新近发现的一册徽州启蒙读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忠  朱红 《古籍研究》2000,(4):111-113
著名版本目录学家余嘉锡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蒙学著作主要分为三类:其一为字书,始于《千字文》,以后有《百家姓》和各种“杂字”;其二为蒙求,始于李瀚《蒙求》,之后有《三字经》、《幼学琼林》和《龙文鞭影》等;其三为格言,始于《太公家教》,以后有《神童诗》、《增广贤文》等。他指出:“盖自唐、宋以来,幼童之所讽诵,不出三者。世儒不明斯义,独以《尔雅》、《说文》、《切韵》等书蒙小学之名。于是蒙求格言之属乃无类可归,或入类书,或入儒家,甚且薄视之,以为俗书不著于录,非所以辨章学术也。”  相似文献   

2.
陈奂《诗毛氏传疏》以严谨门户称,它专主《毛诗》说,对历史上诸家《诗》学述惟撷取能“申明毛氏Ⅲ。对于宋人《诗》说似乎尤其冷淡,无论其能否申明毛氏,都不明引明用,基本上“置于不议不论之列。”  相似文献   

3.
徐复是北宋著名术数家,因其精通京房易数,获宋仁宗赐号“冲晦处士”。曾巩的《隆平集》、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王称的《东都事略》及脱脱等着的《宋史》均收录了《徐复传》。从比较不同版本的《徐复传》,可以得出一项重要的启示,也就是《隆平集》的史书地位不但出类于宋代,更留芳于元代。  相似文献   

4.
《尚书大传》是西汉初期伏生学派说释《尚书》的记录。关于其称名,汉代的文献记载、书目著录以及称引用名等共同说明,该书初名"传",而非"大传"。根据早期用例的出现时间可以推知:东汉之初,"尚书大传"名始出。这个问题的厘清,对于经学、训诂学、古籍整理等领域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袁宏作为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名士传》主要记述了魏晋名士的遗闻轶事,由于时代久远,此书早已散佚,但《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保存了多则史料。《名士传》多有精实之语,简洁隽永,别有神韵,在人物性格、才能的描写以及名士思想、行为风范的记述方面,具有魏晋杂史杂传鲜明的时代特征。《名士传》与《世说新语》之间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庄农日用杂字》是一部清中叶以来流传于山东中部地区的农村启蒙读物,内容广泛涉及农业生产、衣食住行、农闲副业、信仰活动、新春节庆、男婚女嫁等方方面面。本文以《庄农日用杂字》为基本依据,对清中叶鲁中地区的传统乡村民俗生活,如生产活动、衣食住用及相关礼俗生活等方面做了深入描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时期的乡村生活并非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寻的,而是有一定的结构性特点,即是与农事节律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魏志·高句丽传》与《魏略·高句丽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寿《魏志.高句丽传》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魏志.高句丽传》与《魏略.高句丽传》关系密切。本文通过《魏志.高句丽传》与张鹏一辑本《魏略.高句丽传》、《翰苑》本《魏略.高句丽传》史料异同的比较研究,系统地探讨了《魏志.高句丽传》的史料来源与编撰体例特点。  相似文献   

8.
黄霞 《神州民俗》2009,(10):98-99,110
阿来的小说《格萨尔王传》是对同名藏族英雄史诗的重述,他通过文本的转换,将史诗改写成小说,以民间艺人晋美为显性讲述人,并不自觉地融入作家的个人意识,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的写作手法,使史诗以新的面貌重现人间。  相似文献   

9.
学论及《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两书的史料价值时,常常认为《清史列传》高于《清史稿》。本对这一看法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对两书《郑成功传》七则明显不同的记载进行考订,发现《清史稿》虽存在不少错误,而可信之处亦多;《清史列传》虽存在许多优点,而错误亦存不少。评判两书的史料价值,应当进行具体的考订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0.
《清史稿》是研究清代人物的重要史料。但在传统正史系列中,《清史稿》质量欠佳,舛误较多,亦为学界共识,其《循吏传》亦未能幸免。然而《清史稿》毕竟是一部有着较大影响的史书,其中的讹误可能会产生不小的危害,故订正其舛误很有必要。本文综合利用文集、方志、档案等各类史料,考订出《清史稿.循吏传》地名记载方面的六则错误。  相似文献   

11.
孙颖新 《西夏研究》2020,(2):118-118
李范文《夏汉字典》第2323号“■”■1字条所列义项有三:①孝;②柔;③葵。⑴其第一义项以《掌中珠》“孝顺父母”及《华严经》“以孝治民”为证,第三义项以《掌中珠》“葵花”为证,唯第二义项但引聂历山《唐古特语文学》卷一第249页及卷二第57页所出“柔和”一解,于义不明。  相似文献   

12.
西夏文献中的"城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考察了存世的西夏文献,发现《类林》和《贞观政要》等夏译汉籍使用“ ”(城主)直译汉文“太守”和“刺史”,而西夏原创作品《天盛律令》中汉语借词之“ ”(刺史),一般用以指称“府”、“州”、“郡”的首长,“ ”(城主)则沿袭西夏本语词,用以指称西夏境内各边地“郡”、“县”、“城”、“寨”的长官。由此可以联系到敦煌、吐鲁番文献里的“节儿”,这个吐蕃职官的品级和职掌范围与西夏的“城主”颇为一致。正如王尧先生所考证,“节儿”是藏文rtse—rje一词的音译,其本义是“一寨之主、一城一地的守官”。而西夏文献说明,敦煌、吐鲁番汉文文献中的“城主”实为吐蕃官名rise—rje“节儿”的意译。  相似文献   

13.
张然 《西夏研究》2020,(1):20-25
在前人对西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大部头佛经函号整理研究基础上,论文对出土存世的大量散见西夏佛经函号资料进行了一次集中梳理,归纳出了西夏文佛经函号用字的五种存现形式,指出这些函号分属于大藏经本及单行本两类藏经系统之中,其中单行本藏经函号用字、合帙等方面都表现出复杂形式。西夏文佛经函号资料的全面梳理,为西夏佛教文献残页、残片的判定考证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纠正文献材料刊布过程中的误拼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自魏末至目前的有关《逸周书》研究的十三家重要著作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肯定其特色和优点.指出其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逸周书》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和文献学方面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黑水城所出《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功能依经录》是西夏国师鲜卑宝源于仁宗天盛元年(1149年)前后翻译成汉文的,其在佛典中的通行经名为《圣观自在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此本未见任何著录。本文根据题记以及勘同梵藏语经题,推定宝源译本与藏文经典‘phags—paspyan—ras gzigs dbang—phyug thugs—rje chen—po'i gzungs phan—yon mdor bsdus—pazhes—bya—ba,即“圣者大悲观自在妙集功德陀罗尼”,出自同一部梵文原典,同时宝源汉译本具有藏式译经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圣明皇帝"为西夏仁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0册第283-309页编号为ИHB.No.121v的<宫廷诗集>中涉及的几个西夏文新尊号:"明王"、"圣明王"、"千岁明王"、"圣明皇帝"进行了考订, 认为:这几个称号均指夏仁宗仁孝,"圣明皇帝"可能为仁孝的另一新尊号,该尊号应在其生前已经使用.  相似文献   

17.
孙伯君 《西夏研究》2020,(2):116-118
西夏文■在《同音》中两见:一是■(sja2),见于《同音》(31.B.6)齿头音,与■组成■(sja2-djij1)。《同音》背注(32.B.1)释曰:■,可译作"后(日),算日用"。二是■(sie2),见于《同音》(39.A.5)正齿音,与■组成■(dzjwow1-sie2),可释作"隼鸟"。贾常业先生曾经正确地指出两字字形的左偏旁有区别,前者从■(njii2,日),偏旁作■;后者从■(dzjwow1,鸟),偏旁作■[1]109。本文考察的是前者。  相似文献   

18.
西夏持续不断的译经活动以及大量汉文佛经的翻译,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已经诗化了的汉文偈颂对西夏偈颂翻译的影响。这种影响进一步延伸至偈颂的创作领域,但并未偏离偈颂的一般范式,而是依循着偈颂基本的特性又有所发展。《贤智集》中的三篇颂所展现的诗化现象,是偈颂文学在持续交流活动中被西夏继承于书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丁卓源 《西夏研究》2020,(2):119-124
2019年,西夏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出版著作、论文集10多部,学术论文100余篇。佛教文献与艺术、语言文字、政治与法律方面的研究是重点和热点。制度与法律、历史地理有了更多的发现。在文献研究方面,西夏文佛教文献研究成果更多,世俗文献研究涉及西夏医药文献、军事制度、农业经济等。  相似文献   

20.
敦煌、吐鲁番文献发现已有百年,对其词汇研究多集中于敦煌变文、王梵志诗等俗文学方面,而其中反映口语词语也比较突出的社会经济类文献却很少顾及,使得这类文献的词汇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同时也不利于这类文献的充分利用与深入研究.本文选择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献中的"除毁、毁除", "从索"、"父、(馬父)"词语进行考释,以便于文献的阅读和研究,同时为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