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献》2017,(3)
黑水城西夏南边榷场使文书中的"替头",并非是西夏"住户"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中介或代理人。西夏榷场中的商业贸易中介,应为"掮客"、"牙人"、"牙侩"、"驵侩"之类。"替头"一词从构词方式上受到了自唐代以来"某字"+"头"的称谓词的影响,该词的源头,可上溯至唐、辽时期。"替头"代为行使的当是南边榷场中相关胥吏的职能。从"替头"的角度来看,南边榷场使文书的主要内容,似是南边榷场使向银牌安排官所呈文,汇报"替头"发送回货到其处的具体情况,而非旨在汇报榷场的"税收"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中唐以后,茶叶被纳入了封建禁榷制度的轨道,成为与盐、铁并重的专卖商品;而对茶叶生产和流通的垄断与对私茶贩销的禁绝乃是封建国家茶叶经济政策的两个不同侧面,因此对茶叶走私的禁治政策(即茶禁)便成为历代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茶之禁与弛对于茶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3.
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的酒曲法是在唐宋酒榷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的。夏宋酒曲务均统属于三司,西夏踏曲库等机构设置与宋相仿,禁私造曲等法令也与宋较为接近,但用刑更为严苛。与宋酒务、曲务法并重不同,《天盛律令》中的曲务法详备而酒务法令稀少,这与西夏政府仅实行曲榷有关。此外西夏以酒曲价格作为量刑基准,相较于宋以酒曲数量为基准更为合理严谨,体现了一定的立法水平。  相似文献   

4.
《天盛律令》存在较为普遍的法律移植现象,刑罚制度、罪名、司法制度、监狱制度等都与中原律法(特别是宋律、令)渊源颇深。如西夏杖刑借鉴自北宋的"建隆折杖法",劳役刑源自宋配隶法,拘管刑则与宋锁闭刑联系密切。西夏司法审案期限与宋太平兴国六年诏令一致,监狱卫生法令与宋绍圣四年诏令一致。不过《天盛律令》仍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征,特别是以罚马代替赎铜、扩大籍没刑范围、加重量刑等都是西夏根据特殊国情作出的必要调整。  相似文献   

5.
禁榷是金代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代的禁榷商品包括盐、酒、曲、茶、醋、香、矾、丹、锡、铁等10种.针对这些商品,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以加强管理,同时,通过制定法律来严厉打击走私活动,以维护国家对专卖商品的垄断权.金代通过实行禁榷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了统治基础,对金代发展北方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榷场是宋与辽、金、西夏间在边境设立的官办贸易场所。榷场间的书画文物交易始于北宋,盛于南宋。靖康之变,大批文物入金,南宋绍兴十二年高宗于宋金间建立榷场,开始对书画等文物进行大规模的官方回购,以充实绍兴内府收藏。孝宗至宁宗时期,随着内府搜罗的停滞,民间榷场的交易逐渐复苏。至金衰落及覆亡,明昌内府书画外流,带来了理宗君臣收藏的热潮,乃至产生"榷场物"之称。而这一时期由榷场回流的碑帖,更往往被打上入金的烙印。  相似文献   

7.
“禁盐制夏”是北宋前期经略西北边疆的重要举措。太宗淳化年间首行禁盐,出现戎人扰边和边民犯禁的双重困境。至道禁盐与淳化禁盐基本无异,亦遭困境。真宗咸平三年继以禁盐,鼓励商人将解盐运至陕西沿边低价销售,日渐出现财政负担加重和商人私抬盐价问题。整体而言,禁盐未能取得成功。主要原因是北宋无法保持解盐低价销售和解决内属蕃部生计问题。与西北地区“禁盐制夏”不同,西南地区通过运盐对山地族群进行治理且成效明显。研究发现,影响北宋以盐经略边疆问题的因素很多,但有效控制盐产资源是重要前提,满足民众生计需求是关键因素,其他则需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与政策调适。  相似文献   

8.
北宋榷茶制度下官府与商人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宋榷茶制度下官府与商人的关系李晓北宋在东南地区和川陕地区都先后实行过榷茶制度,其中东南实行至仁宗嘉四年之前,川陕开始于神宗熙宁七年之后。北宋榷茶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官府首先严密控制茶叶生产,几乎完全垄断了茶叶资源,然后高价把茶叶批发给商人,再由商人...  相似文献   

9.
劉浦江 《中华文史论丛》2012,(4):199-221,389,390
"契丹直"是五代北宋時期以契丹降人或契丹歸明人建立的一種特殊軍事組織,始見於晉王李存勗時代。北宋初,循五代舊制復置契丹直,並作爲禁軍諸班直之一長期存在,直至神宗熙寧間纔被廢去。關於"契丹直"的詞源、詞義,一般認爲它出自契丹語,"直"即表示身份、職業之詞尾cˇi或cˇin。且五代兩宋時期禁軍諸班直之"直",亦有可能與契丹直同源同義。  相似文献   

10.
西夏汉文“南边榷场使文书”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收录有15件有关西夏榷场使的汉文文书,英藏黑水城文献也有2页有关西夏榷场使文书的残件,俄藏和英藏有关西夏榷场使文书的残页总数已达17件。文书是榷场使向上级机构汇报榷场业务,主要是依例扭算进口总值、应税额特别是各种进口商品具体种类、具体数量和具体价值量,对收税情况进行统计的报告。文书提供了西夏南边榷场使汉文文书的实物样本,反映了西夏官方汉文公文制度、外贸统计制度和扭算制度、外贸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崔宁  姜欧 《西夏研究》2020,(2):49-55
西夏文字以其字形方块平整、类似汉字、主要使用毛笔为书写工具的特点,使其具有了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的独特魅力。目前存世的西夏文文献以佛经为主,故写经书法是西夏文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中国境内收藏的西夏文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及与其一同出土的佛经写本残片入手,对比得出西夏文写经书法具有传承自唐代楷书写经并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的结论,分析了形成这一风格的的原因,即受到河西走廊佛教传播与写经传承、西夏文化教育制度、宋人尚意书风、西夏境内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书写风格等四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四分五裂、战乱频仍,依照何种正统观念撰述这一时期的历史成为史家争论的焦点。在宋至清长达900余年的时段内,大致有五种不同看法:其一,以五代相续为正统,代表史书有范质《五代通录》、王溥《五代会要》、薛居正监修《五代史》及欧阳修《五代史记》;其二,以梁为伪,五代史应作四代史,虽未有代表性史书问世,然有相关议论如李昉《历代年号》、张燧“朱温不宜入正统”论、宋实颖《黜朱梁纪年论》、华湛恩《〈五代春秋志疑〉自序》;其三,以五代为闰统或无统,代表作有王皞《唐余录》和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的五代部分;其四,以南唐承唐为正统,代表作为陆游《南唐书》、陈霆《唐余纪传》;其五,以南唐继后唐为正统,代表作为吴非《三唐传国编年》、陈鳣《续唐书》与华长卿《唐宋阳秋》。五种撰史理念,各有依据,传授、疆域、姓氏、道义等诸种因素相杂其间,既展现了传统史学精神的延续不绝和古代学者对于正义矢志不渝的追求,也凸显出正统观之多样化在推动史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代桑税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树国 《史学月刊》2006,(11):31-35
宋代桑税肇端于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除与桑蚕业、丝织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以外,唐宋之际两税法制度的变迁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宋代赋税体系内,桑税是国家正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征税方式北方以桑功计量,南方则依据桑地征收。桑税的出现是土地作为征税对象进一步细化的结果,也是宋代两税区别于唐代两税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宋代县望等级制度基本承袭唐代,按“政治地位”和“户口”两大标准划分。但唐宋县望等级存在不少差异,其中的演化少不了后周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后周时期,望县、紧县失去按“政治地位”划分的资格,转而按“户口”划分。这一制度被宋代继承,实质是受次赤、次畿县的冲击影响。北宋前期,诸府属县严格按“政治地位”标准划分,与诸州属县按“户口”划分形成鲜明对比。至北宋末年,府、州政区属县等级“泾渭分明”的划分格局被打破,次府属县等级开始转向按照“户口”划分。唐宋划分县望等级的“户口”含义有所不同,唐代完全依据户数,宋代则根据纳两税的“主户”数,这一差异变化也与后周制度有很大关系。北宋前期,动态划分县望等级的政策得到了执行;到后期,则出现了“户口多而县望等级低”等脱离实际的现象,提升县等的户口标准成为解决县等与户口脱节问题较为务实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張興武 《中华文史论丛》2012,(2):131-166,396,397
從晚唐五代到宋初百年,"四六"創作成績斐然。李商隱等人開啓了駢詞儷句引領風騷的新時代。唐末"羣雄割據、各務爭勝"的現實需求,爲幕府文士提供了特殊機遇,他們"飛文染翰以濟霸國",促進了"四六"駢文的興盛。"沙陀三王朝"時期,"四六"創作的重心從中原地區轉移到了南方各地。江南文人將辭賦乃至"古文"創作的技巧廣泛運用於駢詞寫作之中,爲北宋"四六"的興盛導夫先路。宋初"四六"繼續蔓延,而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更造就了许多"四六"名家。雖說"四六"稱盛的文學史意義還有待商榷,但唐、宋文章藝術轉型的基因蛻變實際根源於箋表奏疏的基本事實卻不容否認。  相似文献   

16.
五代叙封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文玉 《史学月刊》2003,(10):32-37
五代叙封制度是在唐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与唐制相比,又发生了许多变化。如限制了官员之母叙封邑号的条件,对申请叙封的官员的条件强调本品与职事官并重的原则,由于官员所任职务性质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申请叙封的时间,严格和细化了申请叙封的程序,改变了叙封的范围等。五代叙封制度对宋代尤其是宋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州过渡到明代的府,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唐、五代府的初创阶段,二,宋 代府的演变阶段,三,元、明府的确立阶段。其中宋是演变的关键,它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 继承时期,宋大祖至哲宗(960-1100)。二,大发展时期,宋徽宗(1101—1125)。三,持续发展时 期,宋高宗至度宗(1127—1274)。  相似文献   

18.
日本高山寺所藏裴注《史记.殷本纪》的文本情况较为复杂。本文考证:此卷钞写于五代时期,而钞者所据底本则是初唐以前的《史记》夹注本,它具有早期《史记》夹注本与五代钞本的双重特征。考察高山寺本《殷本纪》文本源流,发现唐、宋两个关键性的《史记》传本——司马贞《索隐》所据本和北宋景本与高山寺本既是一脉相承,又有所变易。高山寺本《殷本纪》不仅为《史记》校勘提供了宝贵的古本资料,而且为我们了解宋人校《史》的某些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我国北方著名窑场之一的耀州窑唐、五代时期青瓷胎釉化妆土与北宋时期之间白色中间层的区别,利用具有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功能的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测试。结果表明,北宋时期青瓷的中间层和唐、五代的化妆土在化学组成上存在着一些差异。白色中间层中不仅铁的含量比胎釉都低,CaO和K_2O的含量则高于胎,而靠近釉;而化妆土的化学组成除了Fe_2O_3含量较低外,其它化学组成十分接近瓷胎;中间层和化妆土相比,Fe_2O_3的含量更低一些。  相似文献   

20.
宋夏疆界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三个阶段对宋夏疆界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述,清理出宋夏疆界变化的基本脉络,部分修正了清人吴广成的“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之观点。文章还就宋夏疆界演变的特点、宋夏疆界划分的复杂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