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侯乙墓编钟并非楚国制造──评《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曾侯乙墓编钟的由来”条释文谭白明近读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编辑出版的新型工具书《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在第十七大类“乐舞·书画”中,见有“曾侯乙墓编钟的由来”一条,其释文说:“曾侯乙墓编钟是...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隋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面世已经十年了,在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十年之际,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了“曾侯乙编钟国际文化交流专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来自日本、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古编钟所反映出来的古代音乐律制、音阶、冶金工艺等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古编钟表现出了楚文化的高度水平,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实物见证,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现就学术讨论中对曾侯乙编钟所反映出来的几个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见,以求教于各位学者。早在十年前,曾侯乙编钟刚出土,即运往北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时,就曾引起国内外历史、考古、音乐、冶金铸造、生物化学、绘画艺术、天文物理、民族民俗等各界学者的关注和惊叹,有的外国学者和朋  相似文献   

3.
<正>1978年发现于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曾侯乙墓出土的随葬器物精美绝伦,包括亮丽的漆器、庄严的青铜礼器、精致的丝织品以及多彩的生活用具等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气势磅礴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大型礼乐重器,自出土之日起便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曾侯乙编钟拥有迄今所知最为完整的周代乐音系列及其乐律称谓体系,同时,作为礼乐之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礼乐文化思想,是公元  相似文献   

4.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以它宏伟壮观的规模、磅薄的气势、悠美的音色和宽阔的音城,以及它精美古朴无与伧比的造型而饮誉中外。如美国音乐界权威、纽约大学教授麦克莱菌先生,参观并欣赏了这套大型编钟演奏之后,深深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这一惊人创造所感动称誉曾侯乙编钟是古代世界第八奇迹,可与金字塔,万里长城,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伟大工程媲美。曾侯乙编钟确实无愧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世界音乐史、冶铸史上都是一个人类文明的里程碑。因此研究、复制这套编钟是有着极其重大学术价值的.根据对我国先秦出土的各类编钟乃至曾侯乙编钟的铸造工艺研究,在我国古代均是采用  相似文献   

5.
2002年4月清理发掘的河南叶县旧县村四号墓,出土了一批较为完整的乐器。这批乐器包括编钟、编磬和瑟,总数约50件,是中国音乐考古学上又一次较为重要的发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为总数达37件的大型编钟,其数量仅次于曾侯乙编钟,时代则至少要比曾侯乙  相似文献   

6.
曾侯乙编磬与曾侯乙编钟相伴而出,但因多数磬块破碎,幸而保存完整的也由于长期被积水浸泡而影响发音,故未能与曾侯乙编钟共享盛誉。然而,这套编磬规模空前的组合、大量的刻文、精致的磬架和明确的悬挂方式,加之与曾侯乙编钟的密切关系,使我们不能低估它的文物价值,因而决定探索复原的途径。复原工作自1980年5月起,到第二年8月止,经过一番研究和琢磨,取得了成功,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这种古老乐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套标有乐律名称的曾侯乙编钟,钟架下层悬挂有一件楚王?章为曾侯乙做的镈。这件镈的出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为宋代恰好出土过两件与此同铭的编钟。这两件编钟最早见于《薛氏》著录,据说是湖北安陆出土,出土后归方城范氏收藏。  相似文献   

8.
由全国科技、音乐、考古界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曾侯乙编钟复制验收会”,于今年九月七日至九日,经过认真地检验测试,验收了全套(共64件)复制编钟。与此同时曾侯乙宫廷乐队的全部乐器复原件和复制品,弦吟管语,磐响钟鸣,在湖北艺术学院音乐厅内,再现了我国绚丽多彩的古文化,奏出了我们振兴中华的最强音! 曾侯乙编钟享有“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盛誉。两千年后的今天,曾侯乙编钟全部复制成功,谁又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呢! 编钟复制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强,难度大,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在复制研究中,要运用激光全息摄影,电镜扫描,电子探针,闪光音准仪等多种科学技术手段,还要对原钟冶铸工  相似文献   

9.
曾侯乙编钟、编磬.笙等音乐文物的出土震憾了学术界、音乐界,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它证明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曾侯乙笙的复原研究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解古代簧管乐器的音响、音乐性能、制作工艺及对后世笙的改革、研究、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对曾侯乙编钟、编磬的音乐成就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以它宏伟壮观的规模、磅薄的气势、悠美的音色和宽阔的音域,以及它精美古朴无与伦比的造型而饮誉中外.如美国音乐界权威、纽约大学教授麦克莱茵先生,参观并欣赏了这套大型编钟演奏之后,深深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这一惊人创造所感动,称誉曾侯乙编钟是古代世界第八奇绩,可与金字塔,万里长城,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伟大工程媲美.曾侯乙编钟确实无愧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世  相似文献   

11.
杨晓东 《丝绸之路》2009,(20):11-12
曾侯乙墓编钟与编磬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在20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弘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与编磬的铸成,说明很早以前我国的青铜铸造工艺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12.
一、原钟化学成份表一,表二是曾侯乙编钟群有代表性的(?)分甬钟、钮钟化学定量分析和光谱分析的结果。对《考工记》中钟鼎之齐历来存在两种解释,一说含锡六分之一,一说含锡七分之一,由上表可知,曾侯乙编钟含锡量基本上在13%——14.5%间波动,与第二说相近。检验结果表明,先秦编钟主要是使用青铜作为铸造合金。除铜外,对编钟音响实际起作用的是S 和Pb,其它元素因量小又不构成独立相,只是作为杂质进入青铜之中,对钟的音响不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78年秋,新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引起轰动。 1979年3月,由湖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等6个单位组成的编钟复制研究组正式成立,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多学科协同攻关历程。原钟的检测、研究是复制工作的  相似文献   

14.
《江汉考古》2005,(1):72-72
曾侯乙编钟之缚钟 曾侯乙墓出土。为曾侯乙编钟之组成部分,悬于编钟横排下层正中,体扁而近于椭圆,铣边无棱,上略窄下稍宽,钟口齐平。钟钮为两对蟠龙对峙,其下一对回首卷尾,其上一对引颈对衔。钟顶以“十”字形素带界格,满饰浅浮雕蟠龙纹。钟身上部以凸起的圆梗界隔出钲中及其两侧,两侧在浅浮雕龙纹的衬地上各缀五个凸起的圆泡形饰以为枚,呈梅花状,每面两组共四组二十枚,  相似文献   

15.
失蜡铸造在现代金属成形工艺中,称为熔模精密铸造(Investment Casting);在中国古代铸造工艺中,则称为失蜡法、拨蜡法或出蜡法铸造等。自从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了震惊中外的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尊、盘以来,考  相似文献   

16.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大型编钟及钟架间的六具铜人——我国考古首次发现的钟虡铜人,引起了各界人士广泛的注意。我曾以《曾侯乙墓编钟梁架结构与钟虡铜人》为题,写过一篇小文。现在着重从文献记载上,对  相似文献   

17.
赵世纲 《华夏考古》2002,13(4):65-71
曾侯乙钟磬与中原钟磬之比较@赵世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郑州市450000编钟;;编磬;;音律;;曾侯乙钟磬;;中原钟磬~~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大型编钟是一套音域很广、音色优美的大型古代乐器。每个编钟都可发出双音,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发出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声,同时还有一些分音发出。为了研究编钟的发音机理,必须掌握编钟两个基音及一些主要分音的振动模式。我们用正弦电信号激励编钟共振,使编钟进行简谐振动,分别发来不同的音响。而记录简谐振动物体的振动模式,采用激光全息时间平均法是当前最好的方法。我们用时间平均法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进行全息照相。设振动物体全息图再象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21,(1)
正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组合齐全,音阶最为完备青铜乐器。全套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编钟用浑铸、分铸法铸成,并采用了铸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和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钟通高20.4厘米,重2.4千克。总重量约重5000千克。编钟从形制上分为钮钟、甬钟、钟。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能在武汉参加曾侯乙编钟国际学术交流会,我感到十分愉快。这些十年前发现的编钟现在已经举世闻名。世界各国的观众专程前往湖北省博物馆来参观考察这些编钟已经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谭馆长邀请我参加这次会议,使我想起了我们十年前在北京的第一次见面。那时,曾倏乙墓出土的许多重要文物正在历史博物馆作临时性展出,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次在北京,谭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